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2-01-04王立香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实践研究数学教学

王立香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并且始终将这个理念贯穿其中,同时教师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新型教学模式涌入其中替代了传统应试教学,但部分教师还是对应试教学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只有应试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极大程度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为此,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独自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得以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

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应试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也以教师讲解为主,当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会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也会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得固定单一,对实际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丝毫的作用,理论运用也只能体现在书本教材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禁锢学生的思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其次,数学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只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未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将自己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强行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导致学生缺乏教学活动的参与感,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训练,以此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公式及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既不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研究

(一)借助数学应用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采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明确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偏低,所以运用的教学方法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情况。教师可将情境创设与应用题相结合,一是利用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且与愉悦的教学氛围;二是运用应用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公式与之结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此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1]。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与长方形周长”这一内容时,当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初步的认知后,教师可借助应用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将创设情境与应用题相结合,以此为学生出示一个这样的应用题:“小明妈妈的生日要到了,为了给妈妈惊喜,小明决定翻修妈妈的小花园,小明发现花园中花圃的围栏坏掉了,已知这个花圃是长方形的,长5米,宽3米,小明需要多少米的围栏才能更换花圃的围栏呢?”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并在多媒体中出示一个长方形的图片,让学生对问题内容有更直观地了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积极思考后明确问题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之后,通过将此长与宽带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X 2,得出:(5+3)X 2=16。通过此方式,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课堂了教学效率。

(二)以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与认知的限制,他们的理解能力与学习经验都呈现严重不足的现象,小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大部分认知都停留在教材与教辅习题之中,数形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根据新课改教学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一些趣味教学活动,将数形结合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将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本课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師此时就可利用数形结合,有效加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可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举例,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个圆形的蛋糕,接下来,教师将蛋糕的平面图分为6份,每一份都用记号标记从1到6。之后,教师将分为6份的圆形蛋糕当做整体分母,而每一份叫做分子,这样就能从演示图形中明确了解分子与分母的关系。通过此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此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例如,在教学“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在进行运算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如果我们今天参观饼干厂,我们班有16名学生参加活动,工厂老板准备了65块饼干,每名学生能分到多少块饼干呢?还剩多少块饼干呢?”学生列出算式65÷16=4…1,因此每名学生能分到4块饼干,还剩下1块饼干。通过此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入手,通过此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 新课程, 2017(31):2.

[2]王锦榕. 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42):85-86.

[3]李亮.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 情感读本, 2020(9):42.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实践研究数学教学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