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照学情 勾连要素 助推文言文学习能力提升

2021-12-31曹辉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学情学习能力

曹辉

摘   要:学生学文言文要做到“能读”“能讲”“能懂”,分别对应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教师教学中要做到:观照学情,以学生知识经验为依托;分层诵读,品文言文韵味,提升朗读能力;搭建支架,讲清讲好故事,提升理解能力;多维链接,迁移学法,提升情感体验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学情;语文要素;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1-0030-04

《书戴嵩画牛》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的第二篇小古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文旨在引起我们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揭示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学生学文言文要做到“能读”“能讲”“能懂”,其分别对应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这些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基于对六年级学生文言文学情的整体把握,对单元语文要素和学生文言文学习关键能力的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关注学情,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分层诵读,品文言文韵味,提升朗读能力;搭建支架,讲清讲好故事,提升理解能力;多维链接,迁移学法,提升情感体验能力。

一、整体观照知学情

(一)纵向观照,梳理学生学习能力

这届学生已从五年级上学期开始接触文言文,根据教材编排系统地学过《中国少年说》《古人谈读书》《自相矛盾》《杨氏之子》这4篇文言文,后期还补学了三、四年纪的6篇小古文,对文言文学习并不陌生。如果学生还没来得及补学,比较统编教材中段和高端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目标(如图)高段对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要求包含了中段的要求。高段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地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读懂文言文,概述文言文大意,体会文言文的“言简意丰”。

六年级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统编教材文言文学习目标比对

与此同时,《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和主旨学生并不陌生,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初读之后就会发现它就是精读课文《画家与牧童》古文版,学生在学习感受时是比较亲切且容易把握的。

(二)前置学习,把握学生实际学情

在纵向把学情之后,根据“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单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学生学法的掌握情况。

此单的设计分为字词预习和方法运用。本课中有“处、好、数”三个多音字,需要根据词义来确定读音较,预测“数”字最为难读,需讨论。笔者对预习单上反馈的字词进行检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而且学生能根据学习单上的提示,在预习的时候有意识地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运用工具书的方法来确定读音,理解词义,为读通文意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整体观照可知,在教学此文时重在让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教师可大胆地由扶到放,让给自主、综合地运用已经掌握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实现“能读”“能讲”“能懂”的学习目标。

二、深层诵读疏文意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想象与审美皆离不开诵读的铺垫,而本文课后习题第一题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认为,文言文教学“读一点文言文,主要是诵读,形成文言文的语感”,文言文学习“读”是必不可少的,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级。

(一)自主朗读知文意

【教学片段】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课题?

生:书/戴嵩画牛

师:以为什么在书这里稍作停顿?

生:这篇课文的题目和之前学的《书湖阴先生壁》的题目很像。书应该都是书写的意思

师:你把书读得融会贯通了,明白书的意思后,课题的含义也明确了,谁能用自己的说一说。

生:苏轼书写了戴嵩画牛的故事。

师:让我们带着理解再一起读课题。

文言文学习不是孤立的,古诗学习本就是文言文学习的支架,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十篇的古诗,对积累了一些常用字的含义,只要适当引导,就能开启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上述片段中学生勾连旧知,将六上第六單元17课中的《书湖阴先生壁》的“书”与课题中的“书”联系起来,自读自悟,理解题意。

(二)合作梳理明节奏

文言文的朗读相比白话文教学,读好停顿尤为重要,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是文言文的句读能力还是不够。对于停顿问题,我们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句读,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须停顿处为‘句’”。停顿在小学阶段是没有唯一的答案的,只存在必须断开的地方,与正确理解文意相结合。在初读疏文意环节,笔者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是出示自读提示“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句子的意思。”自读结束之后,根据预习单上的反馈,出示了“曝、拊、搐、谬”几个较为难读的生僻字,并且让学生自主落实多音字“处、好、数”的读音。第二是组织同桌合作学习:一人结合注释说意思,一人根据意思读出停顿,遇到不确定的句子做好标记。两个人逐句交流,相互商量,直至完成通篇的梳理和节奏把握。第三是教师集中反馈几处较难读的句子,全班结合预习、注释、联系下上文理解句意,反馈出较为合理的停顿。

(三)语势复归显特色

“文言比白话的语言要精萃,风格要典雅,内涵要深远。”文言文的精髓就在这语言里,唯有“会心诵读的得其韵”,文言文的朗读从整体上看应该是平稳舒缓、从容深沉的,但语气是各有千秋,语势也有变化,起而复归应该是她朗读时需要体现的特色。在诵读可以将难懂的词语读出区分,如“以百数、锦囊玉轴、搐入”可以适当的重读。当句子中有语气助词的时候要适当的延长慢读,与现代文中“了、呀”等字要有明显的区分。如“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句中应延长“乃”和“矣”的音节来体现文言文的音韵特色。

三、支架搭建讲故事

小学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指向“故事”的语文要素贯穿中高学段,从统编教科书三至六年级语文要素纵向分布图可知高段讲故事时已经要求具有创造性和创编能力。“想象”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自三上以来一直反复出现在各种不同文体中的一个语文要素,所以当学生梳理好课文内容之后,必须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既能将故事讲出彩,又落实故事和想象的语文要素,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主旨,感受艺术之美。

(一)挖掘细节,讲精彩之事

【教学片段】

师:杜处士的笑和牧童的笑一样吗?

生:不一样,牧童是抚掌大笑,杜处士是笑而然之

师:小儿,你如此抚掌大笑是何故?

生: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生:我觉得戴嵩很好笑,这么有名的画家却连牛尾巴都会画错。

生:我觉得这是在嘲笑杜处士,一幅画错的画还“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师:好一个敢笑敢言的牧童。处士,你见笑于竖子,为何还能笑而然之?

生:牧童只是实话实话,我是真的错了。

生:太尴尬了,我只能笑笑。

师:虽然牧童的评价十分犀利,但是你仍然谦逊有礼,处变不惊。

牧童之笑是本文的转折点,是故事的冲突,情节由此斗转,而处士之笑更是点睛之笔,故事由此而结束。这两处笑,虽只是一字带过,却能形成对比,是本文的亮点和重点,需要细细揣摩和挖掘,学生在讲故事之时如能讲清楚两人笑的原因和笑的状态,就能讲精彩,讲到亮点和重点,更有助于感受牧童和处士各自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二)补充细节,讲生动之事

文言文的语言高度凝练,即使是结合注释翻译之后,语言较现代文而言还是比较直白,此时对文章的感知还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这篇文言文在二年级时还有现代文版本,通过出示现代文版的故事和课文插图,让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方法,在语言、动作、神态展开想象,设计一些句式对文章中可以挖掘的地方进行补白,让故事在具体的基础上更加的生动。

(三)角色演绎,讲文言之义

支玉恒曾说:“讲故事,应该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性发挥,也就是说可以添油加醋,但要添得合情合理,加得有滋有味。”展开想象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浮现事物的特点,学生已进入故事所创设的情境,这时候可以“讲而优则演”,利用角色效应更深入地进入到文本之中,在讲故事时候,通过肢体、语言、神态来表达他们的内在情感,这时文言文就会变得可感可知,可亲可近,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也得以不断深化。

四、多维链接习文言

(一)链接背景资料,感受思辨之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艺术之美在于求真。文末一句“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点名了文章的主旨,学生能理解耕地应当问农夫,织布应当问织女,术业有专攻,要向有丰富经验的人求教。但是这时候教师出示课文注释,让学生知道其实在斗牛时也是有掉尾而斗的情况存在,其实牧童的经验是不全面的。再随机补充乾隆皇帝两次为《斗牛图》所做的是诗。和相关的历史资料,总结出实践出真知。

(二)链接同类文本,迁移学习方法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补充故事,可以是同一个作者所写的故事,来加深对作者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思,可以是选自同一本著作的故事,感受书中各色人物形象,了解编者编写意图,也可以是同一个主题的相似故事,加深内涵理解,及时升华。本课的学习之后,总结本节课的学法,带学生一起简单阅读看另一篇题跋《书黄荃画雀》补充故事時,一方面巩固学法,及时迁移,另一方面多拓展视野,培养兴趣,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并不遥远。

综上所述,在教学文言文时,要以学情为先,勾连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搭好学习支架,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文言文,助推文言文学习能力提升,随着学生文言文素养的提升必能点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学情学习能力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