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整理复习课之我见

2021-12-30张之娜

甘肃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明确目标情感渗透先学后教

张之娜

【摘要】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之一,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深已学内容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了有效开展整理复习课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理复习;先学后教;明确目标;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133—02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整理复习就是把独立、分散、有规律的已学知识,通过回忆再现、分类、整理、归纳等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卡片等其他形式的学习过程,把新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架通知识的桥梁,再对知识深加工、再创造,拓宽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1]。同时,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综合性发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横向梳理,综合提升,自主构建知识系统,拓宽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由此可见,组织学生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先学后教,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打造实效性强的课堂。在进行整理与复习课前,让学生以课本内容与教师平时的讲解为主,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查阅课本、笔记、作业,回顾梳理、分类、归纳知识点,按照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或汇编知识卡片等。课堂上,展示交流学生的成果,教师适时予以指导,重点关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指导方法,及时给予帮助,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作业;也可以引导学困生向优秀学生多请教多学习,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充分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互学作用。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学生自主梳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点拨释疑,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导之[2]。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学互助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如,在“乘法的意义”的整理与复习中,有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借助具体例子解释乘法的意义,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改写成乘法的具体算式,将乘法的多种运算定律分别用文字与字母的形式罗列。学生也会自主设计丰富的作业,有的模仿教材例题练习拟题;有的根据教材习题练习改编,并用图表示算式的意义;有的自拟出有创意的题目,并能说出自己的解答思路。由此可见,让学生先“理”,教师再“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新引旧,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重组知识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形成知识网,便于学生记忆。

二、明确目标,精准定位复习方向,设计精要的学习内容

在整理复习课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精准定位该板块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和实际情况开展复习,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积累学习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充分发挥点拨引导作用,适度地拓展延伸现有知识,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以提高,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再亲历、再发展。定期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沟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学习应追求的价值所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整理与复习课时应当明确落实这些目标:1.本单元章节中所学内容的回顾再现,自我分析,查漏补缺;2.系统整理所学内容,明晰知识脉络,建构学习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领域的具体内容;3.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4.综合应用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理能力和增强数学素养的目的。

整理复习时,教师会串联许多零散的知识点,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此时,就应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在整理的基础上再補充完善。尤其对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巧妙借用典型错例,帮助学生在错例中认识到学习过程中遗留的缺憾,找到新的知识增长点。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计算100÷5+ 100÷20的习题时,学生在思考解题思路时,由于与100×5+ 100×20的结构一样,受其影响,错误地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理所应当地将其运算为100÷(5+20)=100÷25=4,导致得出错误的答案。通过分析错误原因,提升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用准确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升能力,拓展数学应用意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要通过自身的引导发挥数学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课的整理与复习,不应是单纯以完成练习为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纵横思考问题,提升思维,使知识得到拓展。例如,在整理和复习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时,采取以下几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交流欣赏。课前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并制作思维导图,上课后让学生带着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四人分组合作交流,互评梳理的内容,推选优秀作品在班内交流。大多数学生会整理出:小数的意义、整数与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小数的比大小等基本内容。其次,展示补充。各小组推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梳理的内容,重点是本单元的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个人的整理思路。其他同学听后评议、补充并质疑提问。接着,点拨释疑。教师根据学生间的交流内容适当指导,对比分析展示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优化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整理的知识结构图,结合大家的交流思路再次增补添加,删除修改,最终实现单元已学知识的优化组合,形成系统的条理化知识结构。这样的师生互动评价过程,将重心转向学生未知探索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效果。

四、渗透情感,挖掘数学文化内涵,构建数学文化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与知识内容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深入挖掘相关的数学文化,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名人轶事,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培育学生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体系的构建上,一方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领会数学精神,认识数学美。在知识梳理过程中考虑学生是否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和课堂的实际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数学史相关的作业。如,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通过查阅、收集、整理,制作与本单元相关的数学文化知识汇总小报,了解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教师还可以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撰写数学小日记,写写数学家的精神、写写某个知识点的产生与发展、记录古代数学故事或数学趣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领略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家的精神,进而更加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总之,整理复习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发展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也是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无论是在学习内容的选取还是教与学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探索、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广阔和灵活的思维,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向阳.论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教育艺术,2017(11).

[2]方向润.如何在总复习课中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2(01).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690)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明确目标情感渗透先学后教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浅析从母语思维走向英语思维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