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多角色转换的探讨

2021-12-30付伟刘久逢李坤鹏徐伟杰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校

付伟 刘久逢 李坤鹏 徐伟杰

摘要: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其自身的角色意识必须非常清晰。为此,在高校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下,本文就教师的角色转换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多角色转换

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确保经济的发展能够持续、平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补充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是尤为重要的。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推行,我国各教育单位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重心,在现代教育中,各科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以及实际学习需求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思政,作为现代高校教育中的新改革方向,教师就是其改革的核心,为此,如何促进高校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化,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在新的教育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早已不再局限于思政教师和专属的政治辅导员身上,而是全体高校任职教师的责任和工作。因此,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还是思想观念的指导者,高校教师必須积极、主动的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多角色转换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引领作用的增强

高校教师的角色功能,主要包括两个领域,即意识形态领域和非意识形态领域。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来看,一方面,需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基于追求政治性目标,兼顾个性化目标的追求、共同性和非阶级性的许多人类的道德愿望和要求[1]。而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高校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道德目标以及行为准则,同时还需要发挥出教师职能,基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定四个自信,对价值观、态度、情感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领悟,科学、有效的将文化信仰和政治建设融入到教学中,真正做到传播知识体系、建设价值体系,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协同发展[2]。

1.2 有利于推进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够有效的推进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就职业角色而言,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从身心的各个方面进行持久、强劲、协调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胜任从前的教学任务,还能够有效的应对未来的教学任务。高校教师,其角色本身的发展就具有非常高的主观能动性,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此外,思政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宣传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依据。在高校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能够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还能够充分发挥出高校教师的职业作用。如果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教师依旧循规蹈矩、固步自封,只知道对教学和科研进行埋头研究,不主动增强角色意识,不在教学中学习、创造、合作,长期以往,不仅不利于未来教学任务的展开,同时还会阻碍思政教育的发展[3]。为此,高校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立场,善于沟通,乐于交流,积极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润玉细无声式的开展思政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发展,才能促进自身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2.角色转换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面临的问题

2.1 高校教育中文化和教化的分离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教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的转变上。相较于教育而言,教化的作用更加高明,其主要强调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作用更加倾向于现代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化在古代常被君王用在治国上。然而,在如今的教育中,教育本身基本都集中在文化方面,传输知识、练习技能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主体,这种教育是机械的。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中,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围绕知识而展开,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展以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往往厚此薄彼,这就导致学生的文化和精神无法得到均衡的发展。这种文化和教化分离的教学方式,沿用至高等教育阶段中就显现出诸多弊端,而在长期重文化轻教化的教育观念影响下,高校教师无法充分发挥出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最终无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 高校学生缺少政治、道德信仰

信仰,通常是指道德信仰、政治信仰以及宗教信仰,部分人群会有一些小众类的信任,如“科学”、“法”、“美”等等。而大学生的信仰,主要包括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等,比如,政治方面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等;道德方面有良心、良知等[4]。信仰,其本质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坚信、一种精神上的笃定,是人们实践和情感的动力源,是形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它不仅立足于现实之上,还超越了正常逻辑。在实际生活中,恪守信仰,能够让人们的内心获得平静,能够更加坦然的接受和选择新的事物。为此,信仰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各国间的交流愈加紧密,这些交流不仅仅是局限在经济层面,同时还有文化交流、意识交流,在这种多元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我国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年非常容易迷失自我,无法在内心坚定政治立场和道德信仰[5]。

3.角色转换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加强角色意识的培养

角色意识,是个体稳定而深层的感知,是注入了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6]。而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通常是指针对角色扮演、角色行为规范、角色地位等方面,高校教师所作出的体验、理解、认识以及觉察。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核心就是角色意识,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感受和心理体验,同时还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为此,加强高校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坚定的政治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学生意识。在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复杂的国际竞争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次,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多样化,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完善自身文化基础的同时,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了解国家大事。最后,利用校园社团、班集体等基层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3.2 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展示、专题研讨、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7]。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模仿作用,用自身的思維方式、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思想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从理性认识层面来引导学生,还能够通过感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而彰显课程教学的价值,升华课程教学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的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角色转换,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3.3 重构现代教学的地位

转变以往的教学地位,从树立师长权威,到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经验和职业不是衡量学识的标准,信仰培育和精神培养更是不分高下,为此,从自身出发,充分发挥出高校教师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让学生产生共鸣。鉴于此,可以通过建立品行手册和信用档案的方式,来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

此外,在高校教师间,同样可以建立相对应的导师制度,最大化发挥学校的环境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行为上出现错误的学生,并非是思想上是非不分,而是在遇到道德两难的情况下,迷失了自我,慌乱了阵脚,如果此时高校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那么就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思想到行为上的转变。为此,在实际的引导中,教师要注重身教的作用,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肯定学生、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下,高校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遵循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知程度,充分发挥出教师的职责能力,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式、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方洲,王玉珏."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的 角色转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华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5):5.

[3]官翠娥.新时代下"课程思政"模式促进转型发展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发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9):2.

[4]黄朔.MOOC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构建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5):4.

作者简介:付伟(1990.02—),男,汉族,籍贯:吉林省松原市,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控制。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