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2-29杨小敏黄小洁林雪华曾楚云

智慧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性心理体征胃肠

杨小敏,黄小洁,林雪华,曾楚云

(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 内镜中心,广东 潮州 521000)

0 引言

急慢性胃肠疾病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常需要实施电子胃肠镜予以辅助性诊断和治疗,但多数患者对胃肠镜检查有恐惧不安的心理情绪[1]。无痛胃肠镜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得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和治疗,与常规胃肠镜比较,患者的接受程度明显较高,但仍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仍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情绪,从而对临床诊治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优质护理是一种基于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整体责任护理包干制,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护理模式[3]。本研究拟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潮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2019年2月-2021年2月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70例急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9.7±5.3)岁,胃镜诊疗22例,肠镜诊疗1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0.5±5.8)岁,胃镜诊疗21例,肠镜诊疗1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心理情绪护理:护理人员诊疗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情绪护理干预,同时及时回答患者对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提出的各种问题及疑惑,协助患者正确了解无痛胃肠镜检查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4];②诊疗期间护理:在实施无痛胃肠镜诊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作为诊疗体位,松开患者衣领、腰带后调整枕头高低角度,使得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体位。诊疗期间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运动,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戴好口垫,舒缓患者因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而出现的负性心理情绪,同时积极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处理,诊疗过程中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的变化,做好各种应急情况的预防准备,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诊疗医师及麻醉医师,最终使得患者可顺利完成整个无痛胃肠镜诊疗操作[5];③诊疗后护理:完成整个无痛胃肠镜诊疗操作后,陪同患者进入麻醉苏醒室,协助患者处于侧卧位体位,确保呼吸气道处于通畅状态,密切监测患者苏醒状况及是否出现麻醉不良反应,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口腔等部位的分泌物[6]。待患者完全苏醒后送至病房。同时告知患者2h 后才能摄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和饮水。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诊疗期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总用量、无痛胃肠镜诊疗时间及呼吸抑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诊疗期间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诊疗期间SBP、DBP、MAP、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疗期间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诊疗期间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总用量、无痛胃肠镜诊疗时间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总用量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无痛胃肠镜诊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总用量、无痛胃肠镜诊疗时间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s,n(%)]

表3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总用量、无痛胃肠镜诊疗时间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电子胃肠镜是针对急慢性消化道疾病最为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近些年无痛胃肠镜的广泛应用明显减轻了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痛苦不适感,使得诊疗操作变得更为方便和安全[7]。但无痛胃肠镜仍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方法,多数患者缺乏对此诊疗操作细节的了解,可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及应激反应,对患者诊疗过程和术后病情恢复等均造成不良影响[8]。因此临床上应寻找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术前负性心理情绪和确保患者诊疗期间生命体征平稳状态[9]。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护理工作中心,在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的同时,增强整体护理的服务质量水平,将系统性且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工作贯穿在诊疗前、诊疗期间及诊疗结束后等不同阶段[10]。既往研究已证实[11],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术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和减轻应激反应,从而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本研究采取的优质护理针对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其在诊疗前详细分析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和问题,进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各种负性心理情绪,同时还可明显增强患者对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患者诊疗的依从性。此外,在无痛胃肠镜诊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指导患者选择恰当的姿势和体位,使得诊疗效果显著,诊疗结束后实施优质护理则可协助患者正确面对各种护理问题,避免食用过热或过硬的食物,从而明显减轻对患者胃肠道黏膜组织的损伤严重程度[12-1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无痛胃肠镜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负性心理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也可使得患者诊疗期间的应激反应明显减轻,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诊疗期间SBP、DBP、MAP、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可明显抑制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而患者在心理情绪、机体应激反应状态等方面的显著性改善也直接反应在诊疗操作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总用量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痛胃肠镜诊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可减少无痛胃肠镜诊疗操作造成的创伤和加快术后康复速度。由于无痛胃肠镜诊疗操作时间越长,则需要更多的麻醉药物总用量,同时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风险性明显升高[14]。优质护理明显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率,也显著性提高诊疗操作的安全可靠性,此外诊疗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

综上所述,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明显改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麻醉药物总用量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均减少,诊疗时间也大大缩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性心理体征胃肠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