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若干重要方法*

2021-12-26张世飞

理论与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总书记领导

张世飞 黎 田

党的全面领导概念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学说的继承和创新,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实施的领导行为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哲学视域中的方法是社会主体在物质世界认识改造活动中所采取的特定思考方式和行为路径,在实践活动、思想理论、组织架构中起着逻辑衔接和价值导向的关键作用。“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1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时代课题作出新论断、新部署,其中蕴含一系列科学方法。传递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培厚党的领导根基的坚定立场,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任务、策略艺术、基本思路、价值旨归、比较优势等一系列重要议题,为在全新历史方位上提升党的全面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提供了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汲取历史经验与洞察时代大势相结合

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形态、理论积淀、制度安排,在党统揽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从历史经验中吸取党的全面领导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在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工作的历史方位,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政治力量薄弱,组织机构分散,党还没有实行全面领导的客观基础和政治准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领导权问题具有更加清醒的认知,围绕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提升党的领导能力进行艰辛探索。为此,党中央决定成立组织局,由其负责“组织、宣传、军事、特务、调查、交通、文书、出版分配、会计等科以及妇委”(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30页。工作。组织局的设立有利于党在革命低谷时期集中有限组织资源,加强党对革命全局工作的指导。全面抗战时期是党的全面领导理论与实践深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根据地内“每一地方的一切党、政、军、民的工作的领导,均统一于当地最高党部,以提高党的威信”(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04页。。此后,党在革命根据地内的一元化领导格局逐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全面领导作用在新政权建设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毛泽东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4)《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吸收近百年来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宝贵领导经验,同时系统总结古今中外政治实践中的深刻教训,首次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时代命题。历史证明,党的全面领导结束了旧中国分裂割据、一盘散沙的动荡局面,实现了发展资源的有效集中、进步力量的充分凝聚和社会主体的广泛团结。党的全面领导内生于人民全面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以及实现现代化的主导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到,党的领导全面性特质的具体内涵及其实际显现与时代要求息息相关。在时代前进潮流中,不断涌现出的挑战和博弈更加尖锐复杂,这对党统揽全局、把握时势的本领提出新要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境遇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综合研判党内外、国内外多元矛盾叠加交织的复杂态势,及时作出前瞻性的准确预判和科学规划,取得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战略定力和正确立场,把握好各领域、各环节中决策部署的进程和节奏,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隐患,避免偏差和失误的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5)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7页。从政治功能层面看,党的全面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利益协调能力和价值整合能力,是中国道路得以保持底气和优势的根本原因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进路和世界格局演变态势的内在理路,赋予党的全面领导新的时代使命。当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中,全面审视新发展阶段中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目标任务的动态调整,充分发掘和调动更为广泛的动力源泉和有利因素,实现更高质量效益、更大普惠程度的发展局面。

二、巩固中央权威与增强基层职能相衔接

从领导体系层面看,党的全面领导要求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都能在各自层级内承担相应的领导核心责任。政治上的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能够形成双向互动的权力运行结构。习近平总书记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高度出发,在强调巩固中央权威、确保全党步调一致的同时,也重视增强基层职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稳固长效的领导机制离不开持久深厚的领导权威。领导权威表明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支持和信任。党的全面领导权威集中体现于党中央的权威以及党的领袖的权威。巩固党中央权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即民主集中制规定的。从政党维度看,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组织,政党成员的力量凝聚、组织体系的协调运转、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都要求党中央具有定于一尊的强大权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6)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84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方面,要求各级党组织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威从根本上来于党中央的权威,在此基础上明确组织权责和组织使命;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在向党中央看齐的过程中坚定政治方向,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不搞变通。从国家维度看,党中央的权威不仅源自共产党员政治立场上的规定和组织纪律上的要求,更生成于人民群众对党的自觉拥护和充分信赖。党中央的权威不是抽象的,是在党的政治主张、国家建设任务、人民发展愿景有机融合的基础上的力量集成。只有党中央有权威,党的领导才能深入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一茬接着一茬干”“功成不必在我”等党的领导优势和精神。

“任何政党都表现为一定的组织结构。”(7)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5页。组织严密、体系健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特征。在党的组织架构中,各级党组织承担不同的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具有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密切联系各行各业群众的重要政治职责,是实现党的领导力量全面发挥的关键责任主体。党的领导力量的全面延伸依靠基层党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但由于存在监督乏力、权责不明等制度短板,部分基层党组织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不力,联系人民群众不够密切,甚至出现了软弱、涣散、瘫痪等严重问题,从而造成党的领导缺位、乏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求,从组织力量配备、组织关系处理、组织监督落实、组织教育实施、组织生活开展、组织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增强基础党组织领导职能作出系统部署,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动员力和影响力,预防化解党的领导在基层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中梗阻”现象提供了实践遵循。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加强新行业新业态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的领导能够顺应社会生产发展需求,及时跟进和优化。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配备和工作覆盖,使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功能更加突出。

三、突出工作重点与注重整体效能相统一

在政治语境中,“领导”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概念群,涉及领导机构搭建、领导权力行使、领导力量整合、领导思维塑造等诸多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党面临的领导环境纷繁复杂,承担的领导任务千头万绪,强调党既要善于厘清主次,以点带面,快速打开工作局面,也要坚持全局观念,整体推进,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学会“弹钢琴”,在抓紧中心工作的同时,照顾好各方面的工作,促进各领域工作相互配合,形成和谐有序的工作局面;还要学会“抓紧”,对主要工作毫不放松,绝不能“抓而不紧”(8)《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42页。。唯物辩证法启示共产党人要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中,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并不代表党的领导力量是不加审慎区别、不分轻重缓急的平均分配。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由于区域环境、资源禀赋、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差异性,党在全面领导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重点必须因地、因时而异,这就要求各条战线上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确要害所在,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任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只有突出工作重点,党的领导才能明确主攻方向,做到精准施策,取得重大突破。他还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9)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9年第1期。。

党的全面领导表明,党的领导力量的配备及发挥不是分散、零碎和孤立的,而是综合、立体和完备的。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要从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出发,理顺各方面涉及的重大关系,在系统谋划中增强事业发展的整体效能。在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发达的今天,分工日趋精细,交往更加频仍,社会生产诸要素间的耦合性、联动性愈加凸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议程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远影响,如果将党领导的各项工作割裂开来,则难以保障领导主体与客体的良性互动、领导功能与结构的相互配合,不可避免使党的领导力量受到影响。党的全面领导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党的领导顶层设计、决策制定、部署执行、监督考核、评估反馈、变革调试等诸多环节;党的全面领导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完整丰富的领导场域、要素齐全的领导机构、衔接配套的领导布局。因此,坚持系统思维方法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提升党的领导效能发挥的完整性和集成性,强调要“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10)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7页。。这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拘泥于一域、一时的领导,要将系统思维方法贯穿谋篇布局、统筹协调的全过程,综合分析风险挑战,综合运用领导资源,推动领导策略有机结合与贯通,促进领导机制深度融合与搭配,形成党的领导力量相互促进、共同发力的积极态势。

四、完善治理体系与强化制度执行相匹配

作为政治引领力量,党的全面领导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科学完备的体制机制。制度的体系化建构,从应然层面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有效制度供给。制度的严格化执行,则从实然层面确保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效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从国家治理全局出发,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布局,使党的全面领导与新时代国家治理相得益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党的全面领导作用充分显现。

国家治理体系作为“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48页。,是党在各个领域行使领导权力、释放领导效能的基本载体。虽然治理理论起源于西方,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逻辑绝不是按照西方模式或其他模式展开。从制度起源看,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的,内蕴党在国家秩序维护、社会关系协调、公共事务处理等议题上的主张和因应方法。从制度运行看,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构成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平稳高效运行的强大动力。从制度优势看,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优势得以生发的重要基础。由此可以得出,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不仅强调国家在场,更强调政党在场,即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12)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9页。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巩固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构及时有效解决了一些领域和部门长期存在的党的领导职能不明确、党的领导机制不顺畅等显著问题,逐步形成了健全有力的党的全面领导工作体系。

政治实践中的执行与领导往往相伴而生。确保涉及党的领导功能的各项制度安排得到有效遵守执行,是党的领导全面开展的前提。“制度建构是政治主体针对特定目标导向,对相关行为规范进行主动性、适应性的规划和设计。”(13)黎田、张世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科学内涵、建构逻辑及其价值意蕴》,《理论导刊》2020年第10期。而制度执行是促使制度建构意旨从理论表达层面转向实践行动层面的重要环节。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执政条件下,制度执行情况与党的意志主张的实现程度、党的工作安排的落实进展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即“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14)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求是》2020年第1期。。制度执行力与党的领导力相辅相成,强化制度执行是增强党的领导权威的重要路径。首先,严肃查处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不坚决、找对策、搞变通等消极行为,能够有效清除影响党的全面领导地位的不利因素,畅通党的领导力量层层传递的渠道。其次,强化制度执行有利于制度执行主体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制度创设意图,提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运用制度履行职责的能力。再次,制度执行及其监督本身也是对党的全面领导能力的检验,从制度执行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党在全面领导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五、加强实践探索与推进理论创新相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15)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1页。党的全面领导具有广泛深厚的现实基础和逻辑严密的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学说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特质在历史性变革的实践中更加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党的全面领导的经验和规律,从组织架构、事业布局、覆盖范围等方面巩固了党的全面领导的比较优势。在党的领导组织架构方面,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一体化改革举措,使公权力机构设置更加符合党领导一切工作的要求。合并合署、归口协调、确权明责等改革举措优化整合了党的领导力量,逐渐形成协同高效的党的全面领导工作体制。此外,专项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设立也加强了党领导重大工作的职能。在党的领导事业布局方面,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顶层设计到协调推进的过程中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党的领导作用全方位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在党的领导覆盖范围层面,党的全面领导表明党对所有公共主体进行全方位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对“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5页。等公共主体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理论创新包括理论问题维度的新发现、新回答,理论话语维度的新表达、新阐发,理论应用维度的新突破、新探索等。党的全面领导理论是对党领导一切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学说的理性思考与成熟运用。党的全面领导理论凝结了党领导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原则、方法、理念和策略,是党的领导优势的集中表达。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不能语焉不详,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模糊和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领导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6页。。这一重大政治论断阐释了党的全面领导的生成缘由,表明党的全面领导与我国国家性质、党的政治地位相适应。党的领导之全面,不仅体现在领导权的实施状态,同时也关乎领导力的释放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全面领导二者的辩证关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列为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首要任务。(1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9页。这些新论断丰富了党的领导的理论话语,不仅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及重大意义,也有利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明确自己在党的全面领导中的角色和担当。

六、坚守人民立场与贯彻党性原则相融汇

提出党的全面领导,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领导依靠力量和领导责任主体的双重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党的全面领导是党性与人民性融汇的产物。在坚守人民立场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党的领导之所以全面,是因为党能够充分代表人民群众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意旨也是更好实现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全面发展。在坚持党性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使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

党的全面领导以先进性的政党组织为基础,以科学性的目标设定为依据,以系统性的功能职责为载体,以人民性的价值诉求为旨归,将最广泛的社会主体纳入既充满活力又平稳有序的生产生活发展秩序,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分配与高效衔接。人民群众是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依靠力量,如果党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能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党的全面领导便无从谈起。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自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贯穿党的领导全过程。从目标导向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党全方位审视影响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不利因素,聚焦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探寻全面进步之道。从动力源泉看,党在全面领导过程中组织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的智慧本领和英雄气概转化为党的全面领导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党的全面领导是为了更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站在人民立场上评判党的领导工作得失,把党的全面领导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同时,也要把握好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中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景和利益诉求,使党的全面领导有的放矢。

在现代政治体系中,以政党组织为代表的政治力量多数能承担起领导国家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职能,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有资格、有能力、有条件实施全面的领导。与此同时,全面领导也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水平、领导作风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政治纲领的凝练和呈现,党性原则是党的领导全面开展的基石。党性原则框定了党的全面领导的实施原则、目标向度和本质要求,一方面,表明党的全面领导绝不是为了谋求各种形式的私利,而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也表明党的全面领导不是所谓的“干预一切”“包办所有”,而是强调领导权力的正确行使与领导资源的合理运用,是讲求科学性、实效性的先进领导模式。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确保党的全面领导不走样、不变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党性原则,树立党的全面领导自信,牢记党的全面领导的初心和使命,在事关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政治问题上绝不含糊,自觉同影响党的全面领导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作斗争。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加强党性锻炼中提升专业素养,使自己的领导能力、领导定力能够不断适应党的全面领导环境的变迁。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总书记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习总书记“下团组”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