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武术段位培养机制与人才教育理念研究

2021-12-23肖亚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中小学

摘   要 剖析武术进校园的途径与开展形式,探究中小学武术人才培养机制与目标以及教育理念。认为:武术人才培养机制与中考、高考单独招生资格不接轨是制约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以武术段位制模式推进中小学培养机制,武术段位与武术专业招生对接,建立多元武术认知渠道,理顺中小学武术教育培养体系,树立武术传承人发展意识,以适应新时期武术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武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提供研究依据。

关键词 中小学  武术段位  教育理念

十九大开启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武术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承载着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思维价值。2015年,国家发布武术十年规划,提出“武术六进”,以校园、社区、村庄、机关、企业和军营作为推广六大阵营,校园是武术发展的核心阵地。2017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以“武以振魂”肯定了武术文化与精神教育意义和重要性。我们今天不断呼吁武术进校园足以反应了当前武术在学校教育的失落,特别是中小学武术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呈现出师资缺乏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内容参差不齐、武术学习与高等教育招生考试不通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武术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健身、防身、德育、人格与精神培养的功能,高校武术专业招生也呈现人数下降、专业技术水平低迷的状况。我们寻求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反思校园武术教育内容与培养理念,理顺教育培养与人才输送的衔接机制,促进和完善武术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

一、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功能与文化意义

中国素来以文、武来奠定教育的主方向,古代教育提倡“通五经,貫六艺”。孔子开私学主张文武兼修,孔子自己就是勇力非凡的武士,孔子文而兼武,精通军事武艺和射御,并告诫学生“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孟子主张“文武一张一驰”,从而形成了文治武功的文化体制。之后持续一千余年的武举考试也体现了中国教育历来重视武术对人的培养功能。武术以技击为本质核心,以礼、德为本形成了习拳明理、术道并修、炼气养神的完整体系,构成了融“打、练、养、修”为一体的教化育人功能和人才发展理念。中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教育的任务是开启学生智力、体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塑造品德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武术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与抓手,中小学武术教育能有效树立青少年文化价值观,领悟真善美和培养精神气质,养成仁义信认识观,缓解青春期学习压力,为中学生良性竞争奠定扎实心理与身体基础。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核心就是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并要求始终贯穿国民教育当中。中小学教育和文化传承积淀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果,中小学武术教育以文化传承、塑造品格为目标,能够发挥武术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开拓新时代中国民族武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二、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的尴尬境遇

2004年教育部和中宣部出台了武术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具体文件和全国师资培训措施。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强调武术在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功能作用。全国各地中小学响应政策开展了武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以及武术之乡的继承、创新发展作用。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等14部委联合印发《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打造一批优秀的武术学校、武术培训机构和武术品牌赛事,开发武术课程,大力推进武术段位制在全国40%以上县区开展。武术在校园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武术特色项目挂牌学校瞬间增多,呈现一番繁荣景象。然而,时至今日中小学武术教育现实是“表面繁华”,实则衰落不济的处境[1]。仅从武术大省河南省中小学武术开展情况来看,参加河南省武术特色项目学校比赛人数规模,显的人气不佳,全国中小学武术锦标赛的规模与人数对比全国中小学数量更显得衰落荒凉。面对中招体育考试分值比例不断增加,中小学运动训练主要以中招体育考试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质技能训练,对于武术教育往往没有实质性的做法,缺乏开展武术项目的动力,中招考试不考武术,高考不能参与武术专业单独招生,面对升学与高考压力,再大的个人兴趣也会为中考、高考让路[2]。中小学武术教育“表面繁华”实则呈现出“名存实亡”的尴尬现状。

三、制约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承发展的原因剖析

武术作为本土的民族文化与传统技术在教育序列下有其重要的价值和专业地位,建立了完备的中小学、武术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与学科体系。然而,纵观当前武术专业本科单独招生,武术人才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繁荣景象,武术专业单独招生很难满额招生,武术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很难录取到具有较高武术专业技术或者武术专项的人才,面对众多武术单独招生的本科专业,中小学武术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作用显得力不从心。主要原因是武术专业本科单独招生要求必须具备武术二级运动员资格。《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适用于全运会单列的所有体育项目统一标准,但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学科与人才培养结构体系是不一样的。因此,二级运动员等级招生资格是制约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的主要原因。武术是民族参与度极高的传统文化项目,仅以武术运动员等级来要求招生资格不能满足武术项目在中小学的传承与发展,二级运动员等级获取数量和众多喜爱武术的中小学生数量相比呈现出极大不均衡,运动员等级表现出严重的资格审批少、中小学生参与面小和获批渠道单一的局限性,钳制了中小学武术教育与高等武术教育的有效对接。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大众参与面,拓展武术单独招生资格渠道,梳理中小学武术培养理念和目标,让大量热爱武术的中小学生参与教育和传承,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武术人才。

四、中小学开展武术段位培养机制与优化武术教育理念分析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的国家等级制度[3]。武术段位技击特点突出,从低段位至中高段位技术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循序递增,融汇个人单练与对练技术结构,是目前国家最为合理科学的武术技术水平考试评价标准。武术段位制标准与武术教育参与者年龄对应,层次和教育阶段有效呼应,是武术人才一体化教育培养的有效手段。

1.武术段位制与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的评价对比

武术段位制与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皆属于行业性的等级标准[4]。两者的本质性差异并不大,武术段位制是建立武术锻炼者规范的综合全面的等级评价标准与体系[5]。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制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级规范体系[6]。从操作执行来看,武术段位申请者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只要符合武术段位考评制的相关要求,申请人武德、武理、武技达到了段位标准要求的相关指标水平,即可获得相应段的段位[7]。武术段位无关其他人的比较,倾向于段位申请人自身技术水平是否“达标”,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考查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是否“优秀”,取决于运动员参加每次比赛对手水平层次的高低,武术段位相比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考查更具有广泛适应性、灵活性和合理性。

2014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将中小学校定为推广武术段位制重点,编制武术段位制系列教学用书,提出在校中小学生免费考评段位,举办全国和各省市段位技术教学与段位考评资格考试,全国半数以上中小学具备开展武术段位制条件,各省市武术协会及申批的考评机构具有中初级段位考评资格。武术段位根据学生年龄执行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授予相应的段位证书,段位晋升有明确的参与武术赛事活动和时限要求,有效保证了武术习练的持续性和技术晋升的阶段性。武术运动员等级没有教学用书,以运动员注册系统为门槛,在指定比赛中的有效名次为依据,缺乏对习武者综合考评和教育培养,注重个人技术运动水平的提升,忽略文化成绩的综合提高,现行注册运动员者以各地武术学校学生为主,普通中小学生参与度极低。

2.武术段位制是更优化的武术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开展武术段位教育培养模式,以武德教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从德育、拳理文化、技理等综合考评是更优化的武术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武术运动员等级关联比赛名次,是绝对的技术标准,武术段位是全面评价习武者人品、理论、技术精专程度的综合标准。相较而言,武术段位制更切合选拔人才实际,以武术段位制为标准对当前武术高等教育单独招生资格进行改革,增设武术相应段位参与高等武术单独招生资格和中招考试,不仅是高等武术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变革,也是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的巨大动力[8]。《武術段位制十年发展规划》就提到全国乡村少年宫和中小学以武术段位制为主要内容开展德育教育和日常健身活动,纳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考单招考试体制[9]。增加武术段位制参与武术招生选拔资格和中招考试,能深度发挥基础教育的人才输送功能,提升选拔和培养人才的系统性。

武术段位制中的拳术教学与技术编排科学合理,技术教学单练、对练、拆招构成了九种教学方法,具有目标性、组织性、集合性、相关性和状态性等基本特征,能够促进中小学生个性与身体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武德修养,更好地发挥武术推广、传播、服务社会的价值功能[10]。武术段位制是一种系统评价体系,教学内容丰富全面,有效解决中小学武术“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如何考和有去向”的系列问题,是自上而下、全国统一的教学标准与文化传承。开展武术段位制实现分水平、分层次技术教学与传承,以标准化考核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武德教育、文化、技术传承、段位考评全面打造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立德铸魂认知与文化传承教育理念。

3.理顺考试制度,拓展武术段位培养机制

只有理顺考试改革思路,疏通中招升学与武术单独招生的段位制度考试资格途径,武术才能真正进校园。目前中招体育成绩加分不断提高,但大多数以体能训练为主,考试应该考量民族文化传承与健身目的,以武术段位段位参与中招和高等教育单独招生考试,自下而上理顺考试制度,正实现武术教育意义。河南省焦作市在中招考试中纳入陈式38式作为技能必考,虽然只占总分70分中的10分,但中小学生都会练习陈式太极拳,也因此以10万人同练太极拳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在陕西设立了340多所个人红拳传习所和50多家学校保护培训基地,创编了红拳段位套路,传承人和保护培训基地在校内外教学,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西安莲湖区将红拳作为中招考试内容之一,树立了良好典型和经验案例。武术能在升学、高考单独招生考试中占有位置,武术进校园才会变得切实可行,进而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

4.完善师资培训与考评点建设机制

武术段位师资是中小学武术推广和发展的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面对中小学武术段位的推广理念、教学方式、段位晋升、水平考核等,需要专业的武术师资队伍完成武术段位指导与培训。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段位制办公室以及各省武术协会段位办每年举行有不同拳种的段位指导员和考评员培训活动,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学习,也可以借助段位教材、视频和网络教学,提高武术段位教学质量。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省市武术协会举办的中国武术段位考试和其他武术比赛活动,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依据规模申报中国武术段位考评点,或者联合申办考试,丰富段位教学与考评活动,提升学校武术活动的影响力。

5.树立武术传承人教育发展意识

良好的活动氛围是校园武术开展的催化剂,也是建设校风与办学特色的关键。以长远人才培养树立武术传承人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是中小学人才教育培养的宗旨。以中华武术文化传承为抓手,发挥武德教化育人功能,塑造学生作为中华武术新时期传承人的发展意识,养成武术终身锻炼的习惯,开展多层次的校内外武术竞赛与传承表演活动,加强武术文化特色表演以及武术基本功大赛,开展武术优质课、示范课比赛,营造良好的武术教育传承氛围[11]。创造“学有所教、人人出彩”教育保障,创新传统文化育人特色,把武术教育和传承人才培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

中小学开展武术段位制能促进学生传统文化习得和人格素养气质的全面发展,武术段位的内容、形式、考评标准与模式是文化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趋势。中小学开展武术段位制有利于文化传承,激发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校园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学生技能的成长。中小学武术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六个下功夫”为思想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设定中招考试与高等教育武术招生资格的对接机制,深化武术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更好的让学校武术教育助力国脉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岗,李世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84-87.

[2]高涛.虚华、寥落、尴尬——学校武术教育百年历程审视[J].中华武术研究,2018.10:6-12.

[3]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段位制.http:www.wushu.com.cn/wsdw,2013-9-20/2014-5-15.

[4]马剑.一种发展武术的准则秩序——基于中国武术段位制运行机制的比较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5:12-17.

[5]王涛.用大武术观继续推进标准化建设[N].中国体育报,2011-12-29(7).

[6]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令第18号)[Z].2014-1-15.

[7]蒋亚明.标准化是必由之路[N].中国体育报,2013-06-20(7)

[8]纪铭霞等.河南省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的现状评析[J].少林与太极,2014.9:6-10.

[9]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Z].2014.5.

[10]韩衍金,吕韶钧.试论武术段位制的系统评价体系及价值取向[J].山东体育科技,2017.10:21-24.

[11]肖亚康.对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7:74-75.

[作者:肖亚康(1977-),男,陕西周至人,黄淮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该文为2020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推动中原武术文化转化创新发展研究》(2020BTY0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中小学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