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G-CSF宫腔灌注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2021-12-23马志宾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47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戊酸宫腔血流

马志宾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 473000

胚胎着床通常需胚胎具备较佳的发育潜能,且需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后者多受神经免疫因子、激素、细胞因子等因素影响。妇科中常会引发不孕症的疾病之一即为薄型子宫内膜[1],多指女性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正常妊娠阈厚度,该病患者多伴有子宫内膜容受性差的表现,如宫腔粘连、内膜形态不佳、回声紊乱及子宫内膜薄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2]。临床常以激素补充疗法辅治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包括大剂量雌激素替代、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但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无太大效果,加之存在不少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其妊娠率的提升。G-CSF是一种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糖蛋白,能够促使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增殖、活化、分化等,提高患者的杀菌能力、黏膜修复作用及外来异物黏着能力等,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促进血管发生、血管保护、免疫调节等功能[3],能够有效愈合局部黏膜炎,减低患者的复发性流产风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概率。由于目前临床有关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联合应用G-CSF宫腔灌注的研究较少,且本院近期辅用G-CSF宫腔灌注较多,故笔者将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本院收诊的88例该病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旨在探讨联合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9年10月收诊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诊断标准:(1)符合第8版《妇产科学》[4]中有关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标准。(2)均经超声检测,发现卵泡最大直径(排卵期)≥18mm时,其子宫内膜厚度<7mm。纳入标准:(1)患者均由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流程;(2)近12周无宫腔操作史;(3)近12周未应用激素类药物。排除标准:(1)盆腔器质性病变的患者;(2)合并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如结核、甲亢及贫血;(3)促排卵周期的患者;(3)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宫腔粘连及高泌乳素血症等所致月经过少的患者。脱落与剔除标准:(1)未按诊疗方案执行的患者;(2)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依从性差,无法坚持治疗者。采用便利取样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试验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8.63±5.24)岁;不孕年限1~4年,平均不孕年限(2.54±0.44)年。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48±5.37)岁;不孕年限1~5年,平均不孕年限(2.61±0.41)年。两组上述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于患者月经第5天予以戊酸雌二醇片(批准文号:J20171038;生产商:Delpharm lille S.A.S)口服治疗,剂量为1mg/d,疗程3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G-CSF宫腔灌注:于患者月经第10天、13天及16天行有效G-CSF(批准文号:S20033040;生产商: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宫腔灌注处理。患者取截石位,待常规消毒铺巾结束,通过阴窥器对宫颈做充分暴露,采用碘伏对阴道及外阴进行消毒,再以注射器(2ml)与移植管组合而成的灌注器抽取150μg G-CSF,随后经阴道将移植管送入宫颈口,于宫腔内缓慢推入灌注液。取出注射器,最后辅助患者维持15min臀高仰卧位。后续应依照患者的内膜改善情况对其灌注次数进行调整,一般灌注1~6次即可。

1.3 观察指标 评测分析两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用药3周后的CD56+CD16+、CD56+CD16-、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受容性相关NK细胞亚型:通过流式细胞仪(型号:Attune NxT;生产商: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完成对血清中CD56+CD16+、CD56+CD16-的测定。子宫血流动力学与子宫内膜厚度: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Voluson 730 Pro;生产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完成对RI水平、PI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子宫血流动力学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的RI、PI明显下降(P<0.05),子宫内膜厚度则明显增加(P<0.05),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血流动力学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2.2 两组子宫内膜受容性相关NK细胞亚型比较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两组的CD56+CD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56+CD16-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内膜受容性相关NK细胞亚型比较

3 讨论

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卵巢血液循环不良、炎症反应、生殖内分泌激素失调、人工流产术及宫腔感染等因素有关[5],患者多有子宫血流减慢、内膜血流灌注不佳等问题,且伴有微循环障碍,不利于子宫内膜的发育,故其不孕风险极高[6]。临床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常会采取激素补充疗法实施治疗,但少数患者对其用药存在无反应或低反应情况[7],加之采用该方法治疗无法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近几年单独使用的情况较少。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内膜的局部因子、血流、形态及厚度等有关,能够决定胚胎能否顺利着床,若容受性较差,则无法促使受精卵定植于患者的子宫内膜处[8]。CD56+CD16-是一种与子宫内膜受容性相关的NK细胞亚型指标,NK细胞能够以调节Th1/Th2的方式对母胎界面的免疫平衡行有效调控[9],因此直接影响胚胎成功植入率。本文结果显示,4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采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G-CSF宫腔灌注治疗后,其CD56+CD16-相对较高,提示G-CSF宫腔灌注可对子宫内膜受容性产生良性影响。

G-CSF是一种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够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分化、增殖进行刺激,可参与人体妊娠、排卵、发育及卵泡生长等环节,能够抑制患者的子宫内膜局部炎症反应,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可对子宫内膜的血管形成进行促进。激素联合该药物后可互为补充,通过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血流动力学的方式提升其妊娠率,增加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这与哈灵侠等[10]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戊酸雌二醇片联合G-CSF宫腔灌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且能够保障患者的妊娠率,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戊酸宫腔血流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来曲唑及黄体酮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北京地区2004~2017 年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