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外语类在线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

2021-12-23

科技视界 2021年34期
关键词:外语类日语知识点

杨 景

(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710105)

0 引言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世界的教育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增强外语类在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抗击疫情取得显著成效的宝贵经验、理应是引领学生立德成人的最佳教材、引领学生立志成才的最佳素材[1]。

目前,思政背景下的日语专业课程研究仅有3项。崔沫舒在《从思政课程角度看日语翻译课程改革》中指出,将日语翻译课程与思政相结合的主要功能,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2]。陈蓓在《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设计》中从中日社会现象、中日传统文化的对比角度,强调了基础日语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3]。刘春发在《思政教育进专业课堂的机制探讨——以高级日语课堂教学为例》中强调学习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有机地融合思政内容。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尤其与在线外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却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线开放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研究数量较少、研究内容单一、研究课程稀少是目前的研究现状。

1 疫情时期高校在线外语类课程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高校外语类课程在线教育的现状

以大规模开放式课程平台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为例,共计开设外语类在线课程分别为128门(日语相关课程13门)、364门(日语相关课程34门)。以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日语课程为例,疫情前的选课人数达到6 000多人,而疫情时期选课人数则达到了19 000多人次,数量大幅增加。课程类别上也逐渐精细化发展,由原来的基础类精读课程发展至文化、文学、视听说、演讲与辩论等核心类课程。伴随着课程选课人数增加、课程质量的提高,授课内容较简单、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1.2 高校外语类课程在线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首先,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外语类课程在线教育课程内容较疫情前相比,课程类别逐渐丰富,但是教学内容设置基本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师基本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涉及育人功能的知识较少,和时事政治相关的知识点更是寥寥无几。学生选课很大程度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线上学习,自主选择课程方面略差。其次,课程价值观的引导问题不够鲜明。外语类在线课程的建设基本以介绍外国文化为主,有的课程是早期完成建设后期没有更新知识点缺乏中国元素知识的内容,有的课程是新建设但是也没有结合时事政治的热点话题,这都是线上教育里课程思政较薄弱的环节。

2 高校外语类在线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的创新

以本校基础日语在线课程授课为例,教师尝试了思政教育融入机制的探索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践路径的探索。

2.1 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从专业建设方面,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具有抗风险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新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设置方面,安排合理的课时保证在线教育的实施,增加线上讨论、答疑等互动环节,建设适合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课程设置[4]。基础日语为本科一、二年级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周课时为10课时,每学期160课时。疫情期间,此课程每日直播90分钟。线上直播授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课程效率较高,讲授知识点所花费时间较少。因此,鼓励学生参与线上互动、线上反馈的时间较充分。根据教师课前在学习通上的调查所显示,98.3%的学生愿意增加线上互动环节。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前期基础日语在线课程的建设重点在知识传授,以录制语法现象为首要任务,却轻视了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基础日语课程为外语学习的基础技能课程,学生中有部分会打算出国深造,所以,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则至关重要。教学内容从单一的词汇、语法讲解,扩展到疫情防控词汇的补充、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抗击疫情英雄的事迹分享、社区志愿者活动的经验交流等内容。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把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日语中讲授表示禁止、许可的句型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防疫手册上的标语进行造句练习。同时,进行课题发表时,教师以疫情期间我所做的小事为主题,展开线上云发表、线上分组讨论等形式,既丰富了线上教学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

疫情期间,教师利用直播课弥补了录播课反馈不够及时的缺陷,将线上单一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改革。例如,教师将每课知识点教授完成,会设置讨论板块。将班级进行分组布置视频制作、分享类作业。学生小组内进行分工,共同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视频作业进行线上分享,完成后进行生生互评、教师总结,在直播课程中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改革。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4 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改革实践

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感,同时复杂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俄罗斯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1933年提出了Perezhivanie这一概念,意思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教师在关注知识点传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教师讲授知识点,也可以和学生个体的特点相结合。例如,教师进行语法点的讲授,可以采用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进行拓展,知识点与学生个体相融合。同时,线上可以采用鼓励、闯关奖励等多重形式,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结语

疫情防控背景下,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的高校外语类在线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机制研究,在后疫情时期也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思政教育彻底融入在线教育,课程思政的改革才更精准化、全面化。将外语类在线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文化意识,有助于促进客观认识本国文化,从而促进民族精神的勃兴[5]。大学外语教学具有开放性、情景性等显著特点,疫情期间将思政教育推广至高校外语类在线课程教育中,是跨文化交际中对西方文化扬弃的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达到培养出思想先进、且有人文素养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后疫情时期,也应继续建立并加强在线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在线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外语类日语知识点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