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sST2、sCD40L、GDF1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2021-12-21顾梅裴小锐常京豪陈骏翔张振蔚

西部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室心功能心肌

顾梅 裴小锐 常京豪 陈骏翔 张振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老年科,江苏 苏州 215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慢性心脏病变和心室负担过重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等症状[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升高,其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已成为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相关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似,严重患者1年生存率仅有50%[2]。因此疾病早期预测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既往多通过心脏彩超、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对患者进行诊断,但往往会因患者气短、喘息等影响检查效果[3]。近年来有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生化细胞因子在检测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作用[4]。sST2是趋化相关因子,能通过激活炎症性因子增加对心肌细胞膜的损伤;sCD40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几乎不表达,其水平一旦升高可使内皮功能紊乱,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加重心肌损伤;GDF11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机体组织再生及功能恢复方面意义重大[5-6]。有研究[7]表明,血清sST2、sCD40L、GDF11是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测指标,但关于其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有待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清sST2、sCD40L、GDF11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接诊的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病例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参照《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8],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①伴有劳力性呼吸困难,运动耐量降低。②心脏杂音、颈静脉扩张。③LVEF<40%。④影像检测确诊。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血流动力学稳定。④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重症有生命危险患者。②患有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者。③急性心肌梗死者。④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患者。⑤急性感染者。⑥心源性休克患者。⑦依从性较差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ST2、sCD40L、GDF11,试剂盒购于英国Abcam公司;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LAD及LVEDD。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 观察组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龄52~78岁,平均(65.25±3.41)岁;病程1~5年,平均(2.89±0.78)年,其中冠心病3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9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NYHA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25例、Ⅳ级28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55~76岁,平均(65.58±4.26)岁,吸烟42例。

2.2 不同研究对象血清sST2、sCD40L、GDF11及心功能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sST2、sCD40L、GDF11、LAD及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研究对象血清sST2、sCD40L、GDF11及心功能水平比较

2.3 不同心功能分级血清sST2、sCD40L、GDF11及心功能水平比较 Ⅱ级心功能患者sST2、sCD40L、GDF11、LAD及LVEDD水平显著低于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Ⅲ级患者sST2、sCD40L、GDF11、LAD及LVEDD水平显著低于Ⅳ期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Ⅳ级心功能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级血清sST2、sCD40L、GDF11及心功能水平比较

2.4 血清sST2、sCD40L、GDF11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将LVEF、LAD及LVEDD作为因变量,将血清sST2、sCD40L、GDF11分别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血清sST2、sCD40L、GDF11分别与LAD、LVEDD均呈正相关(r=0.565,0.696,0.756,0.600,0.705,0.797,P<0.05),血清sST2、sCD40L、GDF11分别与LVEF均呈负相关(r=-0.513,-0.574,-0.659,P<0.05),见图1~9。

图1 LVEF和sST2之间的散点图

图2 LVEF和sCD40L之间的散点图

图3 LVEF和GDF11之间的散点图

图4 LAD和sST2之间的散点图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以心室功能不全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主要特征,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对患者心脏造成损害。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减缓心肌损伤,控制病情为主,但患者生理机能较差,容易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导致治疗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测显得十分重要[9-11]。有研究显示,心衰的发病机制之一为心室重构,患者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检测对早期识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12-13]。LVEF、LAD、LVEDD是常见的心功能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AD及LVE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LVEF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异常。

图5 LAD和sCD40L之间的散点图

图6 LAD和GDF11之间的散点图

图7 LVEDD和sST2之间的散点图

图8 LVEDD和sCD40L之间的散点图

图9 LVEDD和GDF11之间的散点图

sST2是白介素受体家族中的一员,由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泌,具有抗心室重塑、心肌纤维化等心脏保护作用,在心肌成纤维细胞受到高容量负荷时可呈一定水平的升高,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程度[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血清sST2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Ⅱ级心功能患者sST2显著低于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Ⅲ级患者sST2显著低于Ⅳ期患者,说明血清sST2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呈高表达,且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可作为预测疾病的标志指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当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时患者心脏受到牵拉可导致细胞死亡和心肌纤维化严重,使sST2表达增加,从而降低心脏功能,加速疾病的进展。sCD40L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跨膜蛋白,在正常情况下无表达,当发生心血管疾病时,会通过刺激形成大量细胞因子、血管黏附分子等生物活性因子,加重心肌损伤[16-17]。彭懿等[18]研究证实,sCD40L水平升高可促进血小板活化聚集,其在血栓形成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血清sCD40L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Ⅱ级心功能患者sCD40L显著低于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Ⅲ级患者sCD40L显著低于Ⅳ期患者,进一步说明了sCD40L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表达异常,其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心衰程度。孙静等[19]研究也显示sCD40L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呈高表达,且经治疗后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心力衰竭的发生是由于心脏出现损伤降低了心排血量,而sCD40L会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其水平升高会加快血小板活化以及聚集,加重心功能损伤,因此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密切,可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发生变化。

GDF11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能诱导软骨和软骨组织的形成,促进细胞功能恢复,逆转心脏、骨骼肌等器官老化,同时还参与肾脏、视网膜及嗅神经等组织器官的形成,国外研究显示,GDF11能抑制GDF11信号通路促进红细胞的分化,在贫血中重要表达[20-22]。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DF1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Ⅱ级心功能患者GDF11显著低于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Ⅲ级患者GDF11显著低于Ⅳ期患者。进一步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sCD40L、GDF11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血清sST2、sCD40L、GDF11和LAD、LVEDD之间均呈正相关,和LVEF之间呈负相关,说明血清sST2、sCD40L、GDF11与心功能关系密切,可随着心功能的严重程度而发生改变。张秀敬等[23]研究也显示,血清GDF11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呈高表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GDF11作用于心脏,能引起心脏肥大,提高心脏功能,而心力衰竭的发生可导致心脏出现原发性损伤降低了心排血量,心室出现充血,影响患者心功能,从而间接导致GDF11发生异常升高,参与疾病的发展。

4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sST2、sCD40L、GDF11的表达和心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促使疾病进展。

猜你喜欢

心室心功能心肌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心功能如何分级?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