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导言和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021-12-19周波涛

成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导言探讨分析初中历史

周波涛

摘 要:根据相关调研可以表明,一堂好课的导言和结语非常重要。这两部分虽然占用的时间和语言较少,但对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讨论了善用导言和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方法,以期给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更多教学思路。

关键词:导言 结语 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探讨分析

对于初中历史高效教学而言,假如不选用对应的创新举措,学生就会出现厌学心理,甚至直接放弃学习。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他们从中得到相应的文化知识,这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

1 善用导言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1.1 使用组对联的方法

比如:教师在讲我国近代史上的《全面内战爆发》一课时,课前可规划一套对联:为争取胜之果,国民政府的和平是假,备内战为真:不做国家的奴隶,中国军队确定自我立场,消灭侵略者。使用导言的方式展示和剖析这幅对联,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加入到阅读和思考中,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生动,并在最终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1.2 显示图表

初中历史课本离不开图片和表格的教學。这里的图片是为了全面使用书中的人像图与有关地图。表是指自己制作或借用他人表格的方式,通过对历史的比较、剖析和判别,表现出有关内容。展示图片的目的是捕捉学生的思维线索,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再用灵活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这些问题,这种根据情况引导学生的办法,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会让一些教学难题迎刃而解。

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师讲授《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历史教师就运用了显示图表来进行教学,在导言部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空白的图表。在图表中分别标注大决战中每一个战役的名称,并列出战役时间、参战部队、产生意义等内容,并在学习前和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填写表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并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运用图表学习和整理归纳的形式总结课程内容。

1.3 问题导入

在日常进行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也常常用到这种模式。但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导入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课堂师生问答,它要从一些有趣和敏感的热点问题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导入的真正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捕捉到历史课本中的内在知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生动愉快的问题,吸引学生对课本的关注。当学生感兴趣时,教学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1.4 问题介绍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来自思考,思考来自质疑。问题就是问题,但怎样构建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猎奇思想,开阔其思维,是教师在规划导言时需要重点思虑的问题。因此,以问题的方式规划导言,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大秦统一》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问:“我国发展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封建国家的人叫什么?”谁是我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一些问题将会引起悬念,很快学生的注意力就被这些问题所吸引。

1.5 设计谜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设计谜语。可以使用历史人物、事件、时间点等信息。因为初中生最感兴趣的是猜谜和动脑,所以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特点,能在导言中设置一些谜题,那将会为整堂课提供一个较好的开端。例如:山东新闻(鲁迅)、唐代通宝(李时珍)等谜题。

1.6 成语和典故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有很多成语故事,很多历史事实都是成语的起源。假如教师可以将其挖出来介绍一下,不但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愉快,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在谈论历史时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比如:在《商朝灭亡》一课中。首先,可在黑板上写下“纣”字,让学生找到相关的成语。大部分学生会立刻想到“助纣为虐”这个成语。这时教师就可问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就会踊跃解释其含义,然后可再问他们是否知道“纣”所代表的历史人物。在询问他们能否从成语中看出这个任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教师用这种导言授课时,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会得到有效提高。并且也让他们能够更加便捷的理解周武王灭商的前因后果。

再比如:讲《商鞅变法》时,商鞅的变化可以用成语“立木赏金”引入;在《淝水之战》一课中,教师可从三个成语开始,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到了《班超出使西域》一课,可使用“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成语。

以及在《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篇课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导言中适当的加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引入的,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个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用这一个小故事充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即将讲述的课文内容上。同时,在内容讲述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还会向学生讲述“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尊王攘夷”、“问鼎中原”等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建立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上有很多这样的成语,假如用这种成语典故的方法来指导课程,能够高效地使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而对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产生正面的影响。

1.7 诗歌协会

有历史背景的诗歌有很多,但学生们熟悉的通常只是诗词,而不是它们的历史背景。假如可以利用诗歌来引导课程,通常会让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历史课堂教学的导言形式众多,有名言、诗歌、问题介绍、图片导言等。但重点却是在教师该怎样精心规划导言,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1.8 联系实际

初中历史教师对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应该循循善诱而不是使学生被动接受。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主动将历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导言中融入德育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在导言上面将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日益强烈。

例如,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中,初中历史教师将历史场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导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谁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现代的对外政策?我国最早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是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之初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國际形势?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外交形式图,帮助学生进行了解。

1.9 结合当地历史文化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导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应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开展特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家乡历史,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会寻找一些讲述当地历史文化的纪录片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历史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加深家乡历史与教材内容的羁绊,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传授更加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观念。

2 善用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1 留下问题

在一堂课结束后,留下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这个问题不是为了作题而出的,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思考、复习和探索。比如:当教师谈到《唐朝衰亡的历史》时,教师就可以规划出这样一个结语:“唐朝从公元618年的李渊称帝到公元907年的朱温灭唐,累积发展历史近300余年,初期和末期各为150年。唐朝初期,发展前景一片明朗,经济昌盛,国泰民安,还发生了“贞观之后”与“开元盛世”的和乐景象。唐朝末期,政治落后,各类冲突从未中断,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连续进行了8年之后,唐朝走向了真正的衰败,中央逐渐发生了“宦官专权”的情况,地方也发生了“藩镇割据”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让唐朝的整体实力迅速下降。最终,引发农民战争,唐朝被节度使朱温所灭。今后我国历史会怎样发展呢?我国国土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根据课本知识研究琢磨,下堂课再和大家一同探讨。”

2.2 做悬念

这主要是指教师故意在授课结束后用灵活生动的语言给教学打了个结,这种链接就像叙事中的倒序技巧。这类结束语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达到课堂教学曲折感的效果,让学生们始终保持在兴奋的情绪下,其效果很好。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完毕后,教师可规划这样一个结语:“4年战争终于在1918年结束。战后前期,战胜国列强主要有3个问题:分享战利品、反对苏联、建立国际新秩序。这么多问题是怎样彻底解决的呢?今后的国际形势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研究。”这种结语能够营造出一个悬念,从而督促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对下一堂历史课充满期待的同时,还让学生有机会预习下一堂课的知识。

2.3 设置障碍

这就像操场上的跨栏比赛,赛道上设置了很多有趣的事物。由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讲故事、表演小品、做报告等。设置障碍类的结语能够在授课完成后,全面展现出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更有助于历史课的学习和巩固,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当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对学习最有效的刺激就是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与热情就像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积极探索某事或去做某种活动。因此,众多实践活动均可证明,兴趣和想象是学好初中历史的重要渠道。

2.4 总结式结语

历史知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课堂结语要注意对这方面的引导,尤其是历史前进时的横向与纵向关系,以此协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历史活动的大体面貌,让其构成体系化的知识维度构架。

比如:在讲《大秦统一》一课时,教师可以总结如下成:“战国后期,因为随着封建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各国人民都希望团结起来。商鞅变法后,秦变成了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就是我国的历史发展的结果,秦朝的统一契合人民的愿望,有助于当时社会的不断前进。”总之,总结不在于说多少,而在于提纲挈领,让总结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2.5 表格式结语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功能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能够掌握客观事件中较为繁杂的关联和差异。教师在进行课堂结语的重点就是把学生的思想点汇集成一个立体思维链,让学生通过对比来理解知识。

比如:在讲《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五朝、辽、宋、夏、金、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时期、领导人、民族、首都等,用表格的方式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清晰,不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体系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稳固和复习。

2.6 关联式结语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道受业,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德育内容众多。教师应全面利用这些内容。在一节课结束后,将这节课多学习的历史内容与实际相连接,引导学生对关联性比较强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不仅能够起到复习课本知识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历史课德育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讲《元朝统一》一课时,讲到元朝构建澎湖总督,管理澎湖和台湾。教师就可提醒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阐明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在,一些居心叵测的台独分子想要伤害大陆与台湾长期的血缘关系,他们能做到吗?学生必然会说他们不会成功。这时,教师就可进一步关联发挥,我们始终相信,总有一天,台湾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中。这不仅强化与稳固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也极大地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育不再是死板、单一的书本教学模式,教师现在需要不断研究分析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变化,并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变化,再加上规范、科学的教育办法,打造全新的课堂氛围。素质教育的各项流程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所以,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课堂教学工作。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时候,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可以经常使用导言和结语的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育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规划和处理导言与结语时,教师要始终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努力提升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外历史纲要》导言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 林爱博.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导言”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 易丽.善用导言和结语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广西教育,2016,{4}(25):45+47.

[4] 熊克梅.浅谈历史课的导言和结语的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4}(12):63.

[5] 安秀景.浅谈历史课的导言和结语技巧[J].中学时代,2012,{4}(06):149.

猜你喜欢

导言探讨分析初中历史
论教学中的导言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探讨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导言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分析
序言、导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