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活化情景在道法课堂上进行法制渗透

2021-12-17马迪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小学

马迪菲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随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深入,更多的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力还没有得到发展,以学生生活为背景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知识性不强,多以学生生活情景为背景,以插图形式呈现,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审视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在实际的生活化教学运用过程中,既有可取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探究生活化教学途径,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生活化;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编写聚焦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小学低年级是正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开端,是迈向人生漫漫征途的第一步,与小学高年级相比,這个时期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需要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一步错,步步错,小时候养成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同册次的教育主题都围绕着儿童的学校、家庭、社区、国家生活来展开,这些目标的体悟与达成离不开学生在生活中与同伴、家人、教师以及社会交往中的他人群体的交往与共处。 对于教材里涉及到的交往能力、价值观、法律法规的知识点,低年级学生的认识、体会和感悟大多数来自于生活中。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形式必须源于生活,要反应他们的需求,让他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自己的能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针对性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坚持针对性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判断力不强,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生活案例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不能超越学生的发展阶段。“道德与法治”不同学段的内容有重合的地方,同一学段的内容与其他学科也有相呼应的地方,但是侧重点都不一样,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也不一样,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导向性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突出导向性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触发学生对生活事件进行思考,多用正向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为学生的生活指引方向,但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不对学生的具体生活进行强制规定。

(三)即时性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贯彻即时性原则。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的素材要有即时性,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的事件,即使是发生在学生周围,学生也难以调动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所列举的案例或者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互联网如此便捷的今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与他人之间的交谈,可以知晓时事,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加强对时事的了解,引入时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延续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求新事物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检验要具有即时性。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学习规则和养成良好习惯为主,学生学习之后可以立即应用于生活中,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中可以体现。学生是否领会,是否真正明白所学内容,教师要通过日常观察进行判断。若教学效果不佳,教师需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实践性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来,回味生活,最后到生活中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生活,不是空洞地谈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需要在生活中去检验课堂所学内容,使自己在生活中收获经验,真实地感受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验证会增加学生探索生活的乐趣,使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之外也可以学习,也有学习的必要。人们更倾向于自己亲自体验获得的经验,并且将这个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感受记得更深刻,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会增加体验感,从中学到的知识记得更牢固。“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活动过程回味生活,教学效果在生活中检验。

二、剖析生活案例,让学生懂法

生活案例的教学素材可以是视频、音频、图像,素材的选择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产生关联,能引起学生共鸣。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简单,但是生活性、针对性很强,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上课内容,同样的一课,在不同地区、不同班级使用的素材也会不一样。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山和水》这一课中,第一框“我的家乡在这里”,教材内容呈现的地方有草原、山区、黄土高坡、城市,而学生的家乡各不相同,教材列出的地方仅有几处,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当问到“你对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们会炸锅似的热闹起来,有些家庭是本地的,有些是爸妈来自不同的地方一起扎根上海……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家乡”的概念,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收集家乡的相关图片、视频、访谈记录等资源进行教学。教学使用的素材不同,但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再如,三年级《心中的110》这一课,教材内容呈现的是各种让学生懂法的场面。因此教师要谈话导入生活法律案例,养成学生懂法的习惯,为生活化教学积累素材。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记得“心中的110”,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有事情要学会找警察叔叔。学生观看故事《智捉小偷》。

师:独自在家,我们要对陌生人有点警惕性,但是,如果你发现有陌生人鬼鬼祟祟地出现在邻居家门口,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陈宇的故事。

师:观看了陈宇的故事,你最欣赏他遇事后的什么表现?

生1:陈宇沉着冷静,遇到事情不慌张。

生2:陈宇有智慧,看到陌生人撬邻居家门,他没出门,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然后打110报警。

生3:陈宇有勇有谋,值得我学习,他在懂得保护自己的情况下,通过报警保证了邻居家的财产安全,还抓住了坏人。

生4:我想陈宇在电话报警之后,他一定会打电话联系爸爸妈妈,以进一步保证自己和邻居家的安全;说不定这两个坏人撬了邻居家的门,等会还会来撬陈宇家的门。

……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说的也很有道理。是啊,陈宇的表现值得我们点赞。当我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者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可拨打110寻求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高警惕,心中有个110,这样不仅可以自己保护,还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别人。(板贴:寻求帮助,拨打110)

课件出示“110”和人民警察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110”是什么吗?

当别人给我们带来危险时,“110”可以保护我们,帮我们解除危险,但是,当我们遇险时,在求助“110”的同时,我们心中也要有“110”。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应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能力目标的达成,兼顾知识目标。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这一课中,可以看到教材中没有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不用强调概念的区分。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可以确定本课最重要的是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感受家人的爱并激发自己对家人的感情,从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小事当中发现爱。其次是能力目标,学会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养成懂得体贴关爱家人、回报家人的行为习惯。最后是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爱,爱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再如,一年级上第二单元为《校园生活真快乐》,二年级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的班级》,教材的内容在大方向是一致的,主要为校园生活和班级规则,但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侧重点和教学目标不同。一年级的学生开始以小学生的身份进行系统学习,开始进入校园,对校园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初步认识校园,了解校园的基本规则,形成课堂规则意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了一段时间,对于校园生活已经比较了解,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为增强规则意识、集团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学会制定公平公正的规则,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级活动,由此来让学生懂法。运用这样的螺旋式的教学,由低年级开始,逐级渗透规则意识,层层铺垫,慢慢过渡,为高年级的普法做铺垫。

三、开展生活实践,让学生守法

创设生活情境需要再现生活场景,融入生活故事,调动学生情感。在课堂上演绎生活的各种可能,感受不同情境下人物的内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内心认同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迫于老师的权威勉强接受。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可以创设学生日常生活中去排队领取饭盒吃饭的情境,这是学生非常熟悉也容易被忽略的场景,日复一日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学生去排队领取饭盒吃饭为背景,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来探究不排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排队时你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进行规则教育,培养自觉排队的意识,而不是简单地输出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要排队。

与其他科目相比,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不多,教材内容多为认知身边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且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所以检验“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方式也不一样,不能简单地通过问答来检测教学效果,评定学生掌握程度。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后作业应以实践类为主,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实际参与感知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例如,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装扮我们的教室》这一课的课后作业可以是全班一起动手装扮教室,这个课后作业需要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全班同学的凝聚力和对班级体的归属感。一年级下“道德与法治”《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一课的课后作业可以是自己种植喜欢的花草,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种植花草,学生能更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学会反刍,努力提升自己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在生活化教学中要避免全程灌输知识。正确适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和支持,错误的评价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随意打的一个评价,学生会记在心里并影响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学评价要谨慎,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评价主体不能只是教师,还包括與之朝夕相处的学生,学生的家长,学生在面对不同的主体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有教师看不到的一面,需要对学生有全面的认识。在评价内容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应回归到生活中去,以学生是否更好地生活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之前相比是否有更大的进步。例如,今天有没有自觉为家长分担家务;与上周相比,你自觉排队的次数有没有增加;与上个月相比,你是否增加了对自己家乡的了解。这些评价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次都是和之前的自己比较,关注自己是否更进一步。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能因为害怕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而不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反地,教师应该多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在述说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在表达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例如,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周末巧安排》、《我是班级值日生》、《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等课中,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学生周末的具体安排,自己作为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和遇到的困难,与邻居之间的小故事,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最有发言权。教师可设计学生自由讨论交流环节,但是要注意把控好课堂,讨论交流要有明确目的,及时总结,防止这一环节变成纯粹的聊天时间。

五、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时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较大。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阶段,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引导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将会受益终生。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很好地达成这一要求,既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依据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了解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现状,提出了一些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但由于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所提出的策略还有很多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生活化教學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积累经验教训,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丽荣.基于有效教学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08.

[2]王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8-49.

[3]陶艳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20,22(4):201.

[4]王瑛.整合融通,重建美好德育生活——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8(03).

[5]吴卫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2020,(7):256.

[6]郗厚亮.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文渊(小学版),2020,(7):588

[7]唐燕.“摹仿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5-20.

[8]周志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J].学周刊,2021,(1):45-46.

[9]徐艳玲.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96-98.

[10]袁寿芳.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J].知识窗,2019-8(5).

[11]张德京.洞悉教材特色,把握教学关键—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19-11(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小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