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用语“说的是”的语义篇章功能及其历时演变

2021-12-17李思旭王贞珍

关键词:语料语义

李思旭,王贞珍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

近年来,汉语学界对双音词“说是”和结构“X的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关于双音词“说是”的研究有吕为光[1]、李治平[2]、曹秀玲[3]等;关于“X的是”的研究有祁峰[4]、李宗江[5]、周明强[6]、鲁莹[7]等。已有“X的是”的研究大多都是语法层面的短语研究,其中“X”都是多音节的,比如“幸运的是”“重要的是”“令人遗憾的是”“没想到的是”等,而词汇层面的三音节词“X 的是”(即“X”为单音节)的研究较少,主要有:王建军[8]、刘志富[9]关于“有的是”历时来源的研究;李强对习语构式“多的是”动态语义浮现的研究[10];李思旭、王贞珍对原因连词“为的是”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的研究[11]。本文将研究三音节构词图式“X 的是”中的另一个成员——“说的是”。

“说的是”在日常口语中经常使用,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说话者对其想法或对某一现象作进一步解释说明的“说的是”,语义固化程度较低,如例(1)。二是说话者对前者的说法表示肯定赞同的“说的是”,如例(2),此例中的“说的是”已经有所固化,《现代汉语八百词》将其看成是习用语,表示同意对方的话[12]。

(1)记得当时上映过一场叫《无名岛》的电影,说的是几名解放军水兵依靠游泳上了一个无名海岛,并最后机智勇敢地战胜了敌人的故事。(1998 年《人民日报》)

(2)上官金虹道:“若要杀这人,还不如杀那条狗。”龙啸云又怔了怔,赔笑道:“大哥说的是,这人的确连狗都不如。”(古龙《小李飞刀》

到目前为止,习用语“说的是”的专文研究还没有,即使在讨论“X 的是”的文章中也找不到任何论述,因而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语义篇章功能、句法特征和历时演变三个方面,对肯定赞同义的习用语“说的是”作尝试性的探讨,最后比较了习用语“说的是”与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之间的差异。

一、习用语“说的是”的语义篇章功能

(一)习用语“说的是”的语义特征

习用语“说的是”在形式上已经固化为一个整体,中间不能插入其他修饰成分。语义上表示同意对方的话,且几乎都用在对话语境中。例(3)“说的是”表示周芷若对前面丁师姐说她不够做掌门条件的认同。例(4)“说的是”表示姜家大少奶奶同意前面姜老夫人所说的“眉如弯弓……可保夫君安康”这句话。

(3)只听得一个女子声音说道:“你是本门最年轻的弟子,论资望,说武功,哪一桩都轮不到你来做本派掌门。”周芷若缓缓的道:“丁师姐说的是,小妹是本门最年轻的弟子……”(金庸《倚天屠龙记》)

(4)新郎的母亲姜老夫人点头说,“眉如弯弓,目如凤鸾,耳如垂珠,口如淡砂,都是吉相,可保夫君安康。”“老太太说的是,三兄弟得了福人保佑准能好了病,老太太就等着抱孙子吧。”新郎的大嫂姜家大少奶奶附声说。(尤凤伟《石门绝唱》)

习用语“说的是”表示说话者同意对方的意见或观点,因而带有说话者的个人主观性。语言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说话人的视角、情感以及认识三个方面[13],而这三个方面又不是全然独立的,它们互相联系,经常交织在一起,“说的是”的主观性也是如此。例(5)卓东从自身的认识出发,结合对客观事实的观察发现的确“来得越早,看得越多”,从而赞同朱堂主说的话,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例(6)朱老忠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大侄子江涛的观点“不图钱不图利,就是争这一口气”表示赞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5)“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既然来定了,为什么不早点来?”“是,朱堂主说的是,是早点来的好。”(古龙《英雄无泪》)

(6)江涛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回去再跟我爹说说,咱硬安杀猪锅,不图钱不图利,就是争这一口气!”朱老忠听得江涛说,把拳头一伸,说:“大侄子说的是,既是这样,走,咱去找你明大伯商量商量。”(梁斌《红旗谱》)

习用语“说的是”还可表示对事件的确信程度,即人们对所获得的信息是否相信,因而具有传信功能[14]。例(7)“说的是”表示老实和尚对姑娘所说的话表示赞同,相信姑娘的话,所以按照姑娘说的话去做。例(8)“说的是”表示陆掌珠相信妈妈所说的“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赞同妈妈的观点。

(7)牛肉汤冷冷道:“他这样的人,多死一个少一个,你还不动手?”老实和尚道:“姑娘说的是,和尚这就动手。”(古龙《陆小凤传奇》)

(8)不吴桂芬感慨地摇了摇头,说:“不能让那些忘恩负义的东西以为用钱就能买到他良心的平坦。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才是我们的主要意思。掌珠,你说呢?”陆掌珠连连点头,“妈说的是。谁稀罕那狗杂种的臭钱。”(池莉《你以为你是谁》)

(二)习用语“说的是”的篇章功能

“说的是”多位于句首或句末,有时还可以单独使用,具有话语应对和话语衔接两种功能。在表达话语应对功能时,“说的是”表示应答者赞同说话人的观点,如:

(9)李岩赶快解释说:“……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牛金星拍了一下手掌,说:“说的是,说的是。我平日与献策也曾如此议论。务请闯王俯采此议,作为当前用兵方略。”(姚雪垠《李自成》)

(10)迫击炮丘照心中不忿,就顶他道:“你长颈鹿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咱们工农政府的施政纲领,自然是咱们自己来实行,还要凭什么别的谁呢?”茅通马上应和道:“说的是,说的是。我就是这个心意”(欧阳山《苦斗》)

一个简单的对话结构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说话者发出的引发语,二是应答者发出的应答语。上述例句中,“说的是”则是应答语,表示对前一说话者的看法、推测、判断的赞同。两例都是连用两个“说的是”,增强了肯定赞同的语气。另外,重叠使用比单独使用给人感觉态度更诚恳,语气也更谦恭。

“说的是”的话语衔接功能主要体现在,“说的是”所衔接的两个句子之间通常为因果关系,即后续语Y 是对前导语X 正确的原因进行详细阐述。例(11)“程长顺”先用“说的是”肯定“方六”的观点,然后把“方六”说的话重复了一遍。例(12)“说的是”是对“老明哥”的观点表示赞同,后面举例“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来进一步解释赞同的原因。

(11)方六直跟大家说,“咱们整整受了八年罪,天天提溜着脑袋过日子。今儿个干嘛不也给他们点儿滋味儿尝尝?就说不能杀他们,还不兴啐口唾沫?”一向和气顺从的程长顺,同意方六的话。“说的是,不打不杀,还不兴冲他们脸上啐口唾沫?”(老舍《四世同堂》)

(12)朱老明眯瞪眯瞪眼睛,说:“兄弟!你甭哭了,身子骨儿又不好,万一哭得好儿歹的,可是怎么着?这会儿千斤的担子搁在你身上!”朱老忠也说:“老明哥说的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你要好不了,一家子可是怎么办?”(梁斌《红旗谱》)

二、习用语“说的是”的句法特征

“说的是”的句法位置分布比较灵活,可以有句首、句中、句末,分别如例(13)(14)(15),但分布在句中和句末的情况更普遍一些。

(13)说的是,那些正儿八经的招牌,眼前也不知过过多少,我还真回想不起来。(1993年《人民日报》)

(14)龙啸云又怔了怔,赔笑道:“大哥说的是,这人的确连狗都不如。”(古龙《小李飞刀》)

(15)谢逊道:“常言道得好: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己不伤人,人便伤己。那赵敏如此对待咱们,咱们便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张无忌道:“义父说的是。”(金庸《倚天屠龙记》)

此外,“说的是”还可以单独使用,主要是在应答语中,表示对前者观点的赞同,如:

(16)“我不年轻了,所以有没有好男人对我来说无所谓了。我只想跟他讲出个道理,凡事都有道理。”“说的是。”(皮皮《梦远书城》)

表示肯定赞同义的“说的是”在具体使用中,会受到一些语法上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跟人称代词的搭配共现上。“说的是”前面多为第二或第三人称代词,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如例(17)中的“他”和例(18)中的“你”。这主要是因为“说的是”一般表示对他人观点的赞同,但是说话人不能自己赞同自己的观点,所以不能是第一人称。

(17)他说的是,既然见到了王语嫣,她的声音笑貌、一举一动,便即深印在心。(金庸《天龙八部》)

(18)你说的是,如果我衣冠齐全,还想得出办法推托一下;如今这副样子,让他进来看见,可就赖也赖不掉了。(卜伽丘《十日谈》)

“说的是”还可以后接语气词“啊、呀、呢、嘛”等,在表示赞同对方所说话语的同时,还带有说话者自己的语气。比如例(19)中的“说的是啊!”就带有感叹的语气。

(19)甲:给钱的这位一听:我怎么这么倒霉哪。

乙:说的是啊!(冯不异、刘英男《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20)“我不晓得他留下那些钱做啥?死了能带着钞票去见阎王吗?”“说的是呀,有钱的人总是吝啬,有时连给人担个保都不肯。”(周而夏《上海的早晨》)

(21)郭:其实你爷爷糊涂,还不如一块儿唱戏去呢。

于:说的是呢。(冯不异、刘英男《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在表示赞同对方观点时,“说的是”还可以连续重复使用,从而增强赞同的语势。如:

(22)胡雪岩恳切地说:“杭州百姓的祸福,都在芗翁手里,目前多保存一分元气,将来就省一分气力!”“说的是,说的是!”蒋益澧搓着手,微显焦灼。(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23)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说的是,说的是。”(龚颐《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习用语“说的是”的历时演化及其来源

(一)习用语“说的是”的历时演化

习用语“说的是”最早出现在元代的口语文献中,此时“说的是”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X 说的是”,如下面两例中,“说的是”均放在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后面,表示赞同前面所说的话。

(24)“休跌了孩儿。那一日吃了一跌,额头上跌破了,娘子见了时,聒噪难听。”“你说的是。”(元《朴通事》)

(25)“还有五百多里。若天可怜见。咱们身子平安。再有五六日可以到了。”“你说的是。”(元《老乞大新释》)

另一种是“说的是”单独使用,但是结合语境,我们可以补出它前面的主语:例(26)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可补出主语“你”;例(27)表示同意“你”的建议“等到天明再走”,也可补出主语“你”。

(26)“今年钱钞艰难,京里也没甚麽买卖。遭是我不去,往回二千里田地,到那里住三个月,纳房钱空费了。”“说的是。不去的倒快活,省多少盘缠。”(元《朴通事》)

(27)“既这般路上有歹人。咱们又没甚麽忙勾当。何必要早行。等到天明。慢慢的去怕甚麽。”“说的是。依著你。天明了再走罢。”(元《老乞大新释》)

明代,“X 说的是”与“说的是”单独使用的频率差距大大缩小,二者并存。例(28)“说的是”表示狄希陈赞同素姐所说的话,慢慢商议。例(29)“说的是”单独使用,表示两个公人同意宋江的话,赶快走。

(28)素姐道:“我怕他生气,我就不说了!”狄希陈道:“你说的是,咱慢慢商议。”(明《醒世姻缘传》)

(29)宋江听罢,对公人说道:“这般不巧的事,怎生是好?却又撞在他家投宿,我们只宜走了好。”两个公人都道:“说的是,及早快走。”(明《水浒传》)

清代,“X 说的是”与“说的是”单独使用的情况仍然并存。以下两例中的“说的是”都表示赞同对方的话。

(30)素臣道:“隔墙有耳,沈兄怎这样口敞?”云北道:“文爷说的是,小人失言了!因这杀才放肆可恶,一时漏出话来!”(清《野叟曝言》)

(31)还是陆葆安道:“大人须先禀知中丞,再寄禀到安大人营中,然后再请欧兄们出监,方是道理。”田大人笑道:“说的是,是我太性急了。”(清《侠女奇缘》)

民国时期,“说的是”单独使用的情况已不存在,只有“X说的是”这一种结构存在。下例中“说的是”表示杨崇伊赞同上文中荣禄的观点。

(32)荣禄道:“果然他们要兵围颐和园么,那不是造反是什么?皇帝也真不懂事,做了主子,恁这班草茅新进,胡行乱做,也不禁止禁止!”杨崇伊道:“中堂说的是,就恳中堂快到颐和园去。”(民国《武宗逸史》)

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习用语“说的是”两种结构的发展情况,我们结合北大CCL 古代汉语语料库,统计了它们在各个朝代的具体使用情况,如表1:

表1 习用语“说的是”两种结构的历时使用情况

可见,“X 说的是”从元代开始出现到清代,大体上呈现稳定发展的状态,而“说的是”单独使用的情况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从整体上来看,“X说的是”结构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说的是”单独使用的情况。直到现代汉语,这两种用法依然同时存在,并且语义上依旧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或意见”。此外,“X说的是”与“说的是”之间可能存在着演化关系。“说的是”最初位于“X说的是”句式中,置于小句句末,作“X”的谓语。当主语“X”承前省略后,就变成“说的是”单独使用。

(二)习用语“说的是”的历时来源

通过检索北大CCL 古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发现习用语“说的是”没有从短语到词的历时演变过程,而是直接成词。于是,我们从与其语义、结构类似的三音节词语为突破口,发现“说的是”有两个可能的历时来源:来源于“说底是”或来源于“说得是”。

一是习用语“说的是”来源于“说底是”。“说的是”里的“的”为结构助词,助词“的”早期形式有“底”“地”。石锓认为结构助词“的”在宋代已有用例,且从宋代开始逐渐成为“底”的书写形式[15]。我们在北大语料库中只搜索到“说底是”,其表示肯定赞同义的用例最早出现在南宋,如例(33)。习用语“说的是”最早出现在元代,如例(34)。因此我们认为“说的是”是由“说底是”演变而来的。

(33)先生又曰:南轩只说五峰说底是,致堂说底皆不是,安可如此!(南宋《朱子语类》)

(34)若出外时候。也与你们一般的。大哥说的是。俗话说。惯曾出外偏怜客。自己贪杯惜醉人。果然不错。(元

《老乞大新释》)

除了以上历时时间上的验证,“说的是”来源于“说底是”还有语音上的证据。《广韵》中,“的”是锡韵端母(都历切),“底”是荠韵端母(都礼切)。由于近代入声消失,浊音清化,因此它们变得音同或音近了。《中原音韵》中,“的”“底”归齐微韵母。因此,从语音上来说,“的”在元代有条件继承“底”的用法。那么,从“说底是”发展出“说的是”,就非常有可能了。

二是习用语“说的是”来源于“说得是”。“说得是”在南宋时期就出现了表示赞同的用例,“说的是”表同意、赞同的语义最早出现在元代,且这一时期结构助词“的”大量出现,继承了“得”的用法,可与“得”通用。因此,从“说得是”演变出“说的是”就很有可能了。

(35)所以弦歌教武城,孔子便说他说得是。这也见子游高处。(南宋《朱子语类》)

(36)正淳言:“性之四端,迭为宾主,然仁智其总统也。……”曰:“说得是。”大雅。(南宋《朱子语录》)

“说的是”来源于“说得是”,还有语音上的证据。《广韵》中,“的”是锡韵端母(都历切),“得”是德韵端母(多则切),同样遵循近代入声消失,浊音清化的规律,两者的语音在后来逐渐趋同了。“得”在元代因与“的”读音相同,书面上可写作“的”,这为“说的是”代替“说得是”提供了语音基础。

另外,从语义上来看,习用语“说的是”中的“是”应该理解为形容词语素,“说的是”表示上文所说的内容是正确的,进而引申出表示赞同对方的观点。“说得是”中的“是”也应该理解为形容词语素,整个结构是个中补短语,表示对方的话说得正确。这就为“说得是”演变为“说的是”提供了语义基础。

表示赞同对方观点且结构类似的三音节词语,除了上面已讨论的“说底是、说得是”,还有“说的对、说得对”“讲的是、讲得是”等,那么这几个词有没有可能成为“说的是”的来源呢?通过检索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说的对、说得对”表示赞同的语料最早都是出现在清末,如:

(37)傻英雄说道:“黄三哥,我李四大爷咬牙傻嘴,他必然是疼徒弟呀……咱们哥儿俩直奔方宅,要得心腹事,但听背后言。”三爷说道:“你说的对,咱们不认得方家村哪。”(清《三侠剑》)

(38)菊文龙心中不服,就接口道:“你知道你试说说看,现在小西天的事怎么样了?如若说得对,吾方才佩服你。(清《续济公传》)

“讲得是”表示赞同的最早语料出现在明代,且仅有一条,如例(39)。“讲的是”最早表示赞同的语料出现得更晚,在民国时期,如例(40)。

(39)大仙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未登云路,当从本路而行。”行者道:“这个讲得是,老孙虽走了几遭,只是云来云去,实不曾踏着此地。”(明《西游记》)

(40)门上道:“脏也罢,洁也罢,都统这么吩咐呢。”胡老爷忙应道:“是是,大爷讲的是。我引她们那边去是了。”(民国《清朝秘史》)

表赞同的习用语“说的是”从元代就已经出现,但是表示赞同的语料,“说的对”“说得对”最早出现在清末,“讲得是”最早出现在明代,“讲的是”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从时间上来看,“说的对、说得对”“讲的是、讲得是”都晚于“说的是”,所以“说的是”不可能从它们演化而来。

四、习用语“说的是”与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

习用语“说的是”可以分布在句尾,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不可以。习用语“说的是”可以用来单独成句,表示赞同对方所说的话,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不可以。习用语“说的是”固化程度较高,“说的”和“是”之间不允许有短暂停顿,如例(41)。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由于固化程度较低,“说的”与“是”之间允许有短暂的停顿,如例(42)。

(41)张松溪冷笑道:“他们可把武当门人瞧得忒也小了。”张翠山道“四哥说的是。咱们怎么办?”(金庸《倚天屠龙记》)

(42)关于古龙作品英雄无泪,我写过两个人物的帖子,说的是钉鞋和高渐飞,可是依然觉得意犹未尽。(古龙《英雄无泪》)

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在“说的”和“是”中间,既可以添加上名词性成分(“说的事情是”),也可添加助动词(“说的应该/可能是”)或副词(“说的或许/也许/一定是”)。添加后“说的是”所在句子的意思几乎没有变化,仍表解释说明。习用语“说的是”若在“说的”和“是”之间插入名词性成分,不再表示赞同别人的观点和意见,而且会使句子在语义上变得不完整,句子不能成立。如:

(43)那一晚胡大爷叫阎基去说三件事。第一件说的是胡苗范田四家上代结仇的缘由。第二件说的是金面佛之父羽田相公之父的死因。第三件则是关於闯王军刀之事。(金庸《雪山飞狐》)

(44)“那是阳光反射的缘故。”“您说的是。我眼见那些飞机要落到多摩河上,忽然发现河对岸出事了。”(川端康成《生为女人》)

例(43)中两个“说的”和“是”之间均可以插入名词“事情”,“说的是”仍表示对前面所说事件的解释说明。例(44)中“说的是”表示后者赞同前者所说的原因,“说的”和“是”之间不能插入任何成分,若插入“原因”,句子就变成“您说的原因是”,整个句子逻辑上不通顺,不能成立。究其根本,应该是添加名词性成分后,导致“说的是”失去了习用语的性质,而句子的句法语义也都发生了变化。

习用语“说的是”仅用于对话语体,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既可以用于对话语体,如例(45),也可以用于叙述语体,如例(46)。

(45)妻子见丈夫在剪报纸,好奇地发问。丈夫答道:“我剪的是一篇有趣的报道,说的是一位男人因妻子老搜他的口袋而最终离婚。”(《读者》(合订本))

(46)“将相和”原是中国京剧的传统剧目,说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和丞相蔺相如团结振邦的故事。(1994年《报刊精选》)

综上所述,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与习用语“说的是”在句法上的差别,可归纳如表2:

表2 解释说明“说的是”与习用语“说的是”的句法分布差异

除了以上句法语义方面的差异外,习用语“说的是”与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在使用频率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在北大语料库中搜索“说的是”,其中习用语“说的是”共有218条古代汉语语料和70 条现代汉语语料,可见从古到今,习用语“说的是”的使用频率变少了。相反,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共有17条古代汉语语料和456条现代汉语语料,可见从古到今,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的使用频率增加了。

习用语“说的是”与解释说明标记“说的是”之间为什么会此消彼长,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又是什么呢?习用语“说的是”的使用频率减少,主要跟具有相同功能“说的对”“说得对”的使用频率增加有关。在北大CCL 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同样表示肯定赞同义:“说的对”只有4条例句,都出自清代小说,如例(47)(48);“说得对”有44 条例句,最早也是出现在清朝,民国继续使用,如例(49)(50)。

(47)金头虎是奸滑坏,铁飞龙是做官心盛,遂说道:“你说的对,我在前头,你在后头跟着我。”胜三爷瞪了金头虎一眼。(清《三侠剑》)

(48)马玉山羞恼成怒,说:“这马褂不是你盗的,定有内奸。”飞云在一旁说:“老寨主说的对。”(清《彭公案》)

(49)霍秉龄说:“你就把他撂一个月四十天,打听打听,如果他的办差官都找不着他,散了伙,皇上家也不追查,那时再把他一杀,这件事有多干净!”戴魁章说:“兄长说得对。”(清《彭公案》)

(50)他把彭伯言叫过来低声嘱咐:“贤弟,你赶紧如此这般地去做,只要这个傻大个儿一死,谅那两个小辈就好对付了。”彭伯言点头:“兄长说得对,我也是当事者迷。”(民国《雍正剑侠图》)

在北大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同样表示肯定赞同义:“说的对”有300多条例句,“说得对”有近900条例句。

(51)邓小平回答说:“查先生说的对。国内人民的主要意见也是这样。这次六中全会……就是要保证我国政策的连续性。”(1997年《作家文摘》)

(52)他的宠臣孔范也附和看说:“陛下说得对。我们有长江天险,隋兵又不长翅膀,难道能飞得过来!这一定是守江的官员想贪功,故意造出这个假情报来。”(龚颐《中华上下五千年》)

可见,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说的对”“说得对”的使用频率是不断增加的。现代汉语中习用语“说的是”使用频率的降低,正是“说的对”“说得对”的大量使用使然。此外,正如上文所论证的那样,由于从元代开始,“得”在很多时候被写成“的”,有时在同一作者所写的同一部作品中,“说的对”和“说得对”会混用,如例(48)和例(49)的《彭公案》就是。

结语

习用语“说的是”主要表示说话者对前者说法的肯定赞同,因而主要使用于对话语境中。习用语“说的是”具有话语应对和话语衔接两种语篇功能。习用语“说的是”的句法位置分布比较灵活,有句首、句中、句末和单独使用四种情况。由于习用语“说的是”主要表示肯定赞同对方的话,所以可以跟第二、三人称代词共现,不能跟第一人称代词共现。习用语“说的是”可以后接语气词“啊、呀、呢、嘛”等,在表示赞同对方所说话语的同时,还带有说话者自己的语气。

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来看,习用语“说的是”有两个可能的历时来源:一是来源于“说底是”,二是来源于“说得是”,并且这两种来源都有语音上的证据。同样表示肯定赞同的“说的对”“说得对”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导致现代汉语中习用语“说的是”的使用频率不断降低。

猜你喜欢

语料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回译方法
独立主格作状语,六种语义大作用——例说独立主格在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语言与语义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