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习惯在中职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应用

2021-12-10张蓉

职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中职生

张蓉

摘 要:学业不佳的中职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这些必将成为其成长与今后就业的阻碍。通过行动研究,让经典生活化,寓教育于生活,帮助中职生从培养微习惯开始,在实践中反复尝试与验证,不断改变自身日常行为习惯,使学生们一天天快乐、健康、智慧起来,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从容面对未来职业的挑战。

关键词:微习惯 中职生 日常行为

当下,中职生普遍存在熬夜、饮食不规律、懒于运动、不擅与人交往、少与家人联系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学业进步与身心成长,也必将成为他们未来生活与就业的阻碍。虽然学生已在课堂中学习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亲所好,力为具”,但知易行难。在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无目标、混日子的有之,常立目标又半途而废的有之。如何破解从知到行的难题?只有将经典生活化,经典才有生命力;只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化,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学习,寓教育于生活,教育才能真正回归人的教育。

一、运用微习惯,教学做合一

微习惯就是坚持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它是一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具体到中职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就是引导学生结合传统文化课程所学,结合自身实际,找出自己迫切想改变的行为,将其具体为每天极易完成的微习惯,然后付诸行动。

习惯所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复利”而产生惊人的成果,就算是一个微小的行动,长期积累到某个阶段,也会产生“爆发性”的效果。如果坚持每天练十个字,半年后,你将发现你的字变得漂亮、工整很多;若坚持每天读两页书,一年后,你会发现数本好书已藏心中,言谈举止都会改变。

用微习惯促进中职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一是小目标,每天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松完成,易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二是小改变,每天进步一点点,学生不仅可以享受过程,还可以师生分享彼此的变化;三是自主性,由学生自主设定微习惯,自主决定每天的完成时间,这种掌控感可促进习惯的养成;四是超越性,学生在实践中常常体会到“微量开始,超额完成”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五是拓展性,将教与学落实到师生行动中,改变日常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

二、巧妙设步骤,提升成就感

中职生是自信心不足,挫败感常有的一个群体。因此,在启动日常行为微习惯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让每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开始自己神奇的改变之旅。具体步骤如下。

(一)明确目标:遇到更好的自己

通过中职生日常行为习惯调查,了解到困扰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玩手机到凌晨、不吃早餐、常喝饮料不喝水、吃垃圾食品、不擅与人沟通交流、不运动等等。对此,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只要方向正确,不断努力,就可以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制定计划: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通过班级大讨论,每个同学确定1~3项微习惯,选出自己最想做的,每天可以轻松完成的项目。于是,学生们写下了“喝五杯水”“按时吃饭”“给自己一个微笑”“晚上12点前入睡”“跑步两公里”“给家人发条微信”等项目。对此,教师只赞许和建议,不干预,充分信任并支持学生的选择。

(三)挖掘价值:有价值更持久

好的习惯是源于生活观念,而并非周围人的压力与期待。教师可与学生们一起挖掘出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通过价值观大讨论,学生最终将微习惯的价值归纳为快乐、健康、智慧三类。例如,某同学将微习惯设定为:要快乐——对他人说谢谢;要健康——按时吃早餐、水果,散步30分钟;要智慧——读一遍《弟子规》。这样每天完成一个微习惯,学生就有相应的获得感,价值感也油然而生。

(四)纳入日程:促进习惯养成

将微习惯写在自己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如床头、镜子旁。自己确定各项目的完成时间,并在手机上设置任务提醒,記录与追踪完成情况,每天睡前进行检查;还可以手写在本子上,自己设计打卡月历、年历等。不比起点比进步,每当翻阅这些记录,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这也是自我赋能的好方法。

(五)回报奖励:强化成就感

鼓励学生选择激励方式,如每周或每月完成所有微习惯,给自己一个奖励。奖励内容可以是一件心仪已久的小礼物,一次短途旅行,一餐美食等等。每一次激励又是对完成微习惯的强化,激发学生更努力地养成好习惯。

三、运用班级群,打卡天天见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微信群或QQ群,让学生每天晒出自己的微习惯打卡记录,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多种方式记录成长与变化,不仅可以实现激荡效应,还可收到互相提醒与监督的效果。

(一)师生齐心,见证成长

师者,为人师表。教师作为微习惯的发起人与见证者,可每天将自己的微习惯发班群中分享,促进教学相长,教师通过在课内外与学生进行成长互动,也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积极改变。

(二)记录追踪,阶段总结

在班级中设一名微习惯打卡记录员,负责统计同学们的打卡进度,每周、每半月、每月、每学期依次公布打卡进度。在为期三个半月的微习惯养成中,87%的学生打卡超过21天,69.8%的学生打卡超过60天,41.5%的学生打卡超过90天。教师可对优秀践行者给予加分或小礼品奖励,让学生们在小惊喜中,坚定地将微习惯进行到底。

(三)聆听心声,不断改进

笔者在学生日常行为微习惯打卡调查问卷中看到:95%以上的学生在打卡一周后,自动将打卡内容调整得更具体且合理,而不是笼统的“多喝水”“早睡早起”。微习惯打卡一个月后,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并生活得更愉快。打卡一个学期后,92%的学生决定假期中继续打卡,另有79%的学生决定将微习惯拓展到生活与工作的其他方面。

四、结论

明朝王阳明先生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明理,唯有身体力行并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获得真知。学生只有在实实在在的变化与师生互动中,才能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在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中,笔者充分运用小目标、小改变,让学生在自主、超越、可拓展的微习惯实践中,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小处入手,从细处操作,从落实抓起,持之以恒,让微习惯成为中职生一生受用的好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养成一个个微习惯开始,学生的日常行为就能逐渐符合规范,心智也会更加成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阳光的传播总是靠极其微小的粒子,微习惯就像这一个一个极其微小的粒子,凝结在一起,变成一束独一无二的光,照亮中职生前行的道路。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中职生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智能家居中的居民日常行为识别综述
基于动机理论的广西在校高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研究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随机教育实施的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