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机理论的广西在校高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研究

2017-03-13程欢

科教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高职学生

程欢

摘 要 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目标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本文通过向广西某高职在校学生进行问题调研,发现和分析在校高职学生的“两最”日常行为习惯,即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和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充分思考引起学生动机的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科学地运用动机理论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健康心理动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进一步改良当前学生的心理常态,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和创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 动机理论 高职学生 日常行为 问题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89

Research on the Daily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xi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CHENG Huan

(Guangxi Cadres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Motivation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that drives people to engag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target. Through investigation to Guangxi a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 of the "two best" daily habits, the most thing to do every day and most want to do a thing is what. 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teaching work,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students' motivation, motivation to use scientific motivation theory to guide and inspire students, students form a good habi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before, using a variety of channels and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to enrich the campus culture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campus.

Keywords motivation theor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aily behavior; problem investigation

隨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娱乐项目让在校高职学生迷恋和迷茫,于是在校园生活中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自我的日常生活习惯。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驱力。人们的一切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指向一定的目的,所以人的动机和目的总是密切联系的。本文以“管理心理学”课程作为调研平台,利用动机理论去发现和分析广西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存在的行为习惯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大学生行为动机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素养和创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1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本文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级和2015级共4个班的高职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以此来调查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共有两大问题,分别是在学校中“除了睡觉和上课之外你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和“你每天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第一,学生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件就是玩弄电子产品,例如玩游戏、看连续剧、看新闻、看网络小说和网上聊天等等。调查发现,在98个学生中有44.8%的人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玩手机,有65%的人热衷于玩电脑和玩手机,仅有0.8%的学生乐于看书和学习。其他事情包括买书、去图书馆复习、跳舞、听音乐和做社团工作(见图1)。

第二,学生每天最想做的一件事件主要集中在吃东西、睡觉和运动内容上。每天最想做得事情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有想做某事的动机,但是还没有行动起来。调查显示,仅有10%的学生最想做的事情是读书、看报或学习,有0.8%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每天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其他事情包括处理好当天事情、看电影、练琴、聊天、什么都不想做、不用上课、谈一场恋爱、跳舞、听音乐、玩电脑、玩手机、写日记、学英语和唱歌(见图2)。

2 造成学生形成当前日常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第一,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机。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课外活动主要是享受娱乐,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严重缺乏学习动机。造成这样的心理行为不仅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有关,还跟社会因素和社会大环境有关。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越来越多重视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威逼、强迫他们学习自己没有兴趣的项目,容易造成他们对家长的不满和对学习的反感。其次,中国传统式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从义务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约十六年的学习生涯早已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到了大学读书自然是迫切地、痛快地抛掉学习包袱,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再次,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起点不高,高考录取门槛低,容易造成学生不珍惜宝贵的读书机会。

第二,没有危机感,缺乏责任心。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家长能给予孩子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多,安逸的生活环境容易让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压力、社会竞争的危机与谋生的欲望,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需求和动机。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家长的宠爱和溺爱使许多孩子习惯于得到而不知道感恩和付出,认为家长对孩子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缺少做人的责任心。

第三,信仰的缺失,缺少上进心。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信仰是人生的动力。”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当今的中国是个信仰缺乏的国度,快餐式的社会文化,浮躁的社会心理状态让许多人不能平静地享受工作、享受学习和享受生活,非常缺乏工匠精神。这种社会大环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学生没有人生信仰、没有学习目标和没有学习动机,甚至没有人生追求。大多数的学生糊里糊涂地度过了大学光阴,等到毕业就业时内心是无比的空虚和忐忑不安。

3 优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对策和建议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技大学时勉励同学们做‘六有“大学生,即“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公民的不懈努力,有理想信念、有动机驱动才能激发大家去实现梦想和人生目标,这需要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学生应从点滴做起,在读书期间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做个有能力、有素养和有追求的合格大学生。

第一,激活内心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在学校方面,学校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多花精力来宣传一些榜样案例,让学生明白社会竞争的残酷现实,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会有上进的动力和决心,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在家长方面,家长们不能一味地给予,要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和艰辛,要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多参与各种社会兼职或勤工俭学,只有充分意识到社会生存的需求和一技之长带来的好处,才能让他们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才会有增长本领的需求,才能激发其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让其自觉地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而不是整天沉迷于手机和电脑等娱乐项目之中。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自发主动地去学习,才会促使他们为实现个人理想和梦想而去努力拼搏。所以任课教师要不断丰富见识,加强自身学习,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多渠道、多方式地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丰富校园文化,引导动机方向。任何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种形式地打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多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的行为动机,让他们凭兴趣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集体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鼓励学生打破三点一式的校园生活模式,使奋斗的主观想法转化成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内容,使他们课外之余能离开宿舍去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整天活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日常行为习惯。

第三,转变组织观念,强化动机行为。中国的学校和家长长期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让“分数定英雄,分数论成败”的思想理念根深蒂固和积重难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常常脱离社会发展需要,总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学率进行评比和攀比,这种状况是无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的。中国教育的不同阶段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教育评价体系,课程的总评分数可结合日常的行为表现,用综合素质来决定成绩和升学。我国的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一些有信仰、有追求的优秀人才,让学生不断强化个人需求和动机,使他们朝着人生既定目标去发展,去开拓人生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蒋爱先,杨元利.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习近平安徽调研关注几件大事.人民网[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28/c1001-28312005.html.2016-4-28.

[3] 刘澍.“90后”大学生日常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J].教育研究,2015(11).

[4] 吴威威.“动机”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4(17).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高职学生
小学生命教育策略研究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