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苗族刺绣造型语言的形式美感研究

2021-12-10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天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轮廓线绣品苗族

任 伟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个民族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这份独特性往往从穿着上可见一斑,每个民族的民族服饰特色分明,一看装扮就可以辨析。其中,苗族是贵州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族群,而且苗族的分支庞杂。为了更好地区分,苗族的各个支系都有自己的装束,并且不同语系、不同服饰的苗族人互相不通婚,避免嫁过去的姑娘因生活习惯不同不能融入宗族生活,也不会制作夫家的衣服样式和刺绣样式。由此可以看出苗族人对自己服饰的重视。苗族姑娘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刺绣,熟练掌握技术后便为自己准备出嫁的盛装,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一个苗族女孩出嫁之前最大的工作可能就是刺绣,而苗族服饰的灵魂也是刺绣。因为苗族没有文字流传下来,祖祖辈辈除了口口相传,刺绣起到替代文字的作用,记录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信仰。这些刺绣出自普通的苗族妇女之手,祖辈传承下来的多姿多彩的纹样造型在她们的手中天真淳朴地展现出来。通过对生活的提炼以及运用夸张、抽象、变形等手法使苗绣的造型语言丰富多彩,题材内容多样,民族特色浓郁,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一、注重轮廓线的使用

苗族刺绣中比较常用的造型语言手法是勾勒轮廓线,这和我国传统文化重“意”有很大关系。首先,苗族刺绣中很多针法都是从确定轮廓线开始的,由外向内绣制。如锁绣和盘绣这两种针法都是商周和秦汉时期就已经在使用的古老针法。其中,盘绣又分为缠绣、绉绣、辫绣。缠绣的具体步骤如下:“用一根棉线、麻线或丝线作轴线,再用另一根丝线缠绕这根轴线(如图1),缠绕完成后其外形类似小提琴琴弦,再根据纹样底稿,先用这根特制的缠线,在底布上沿着图案的外轮廓,用丝线固定(如图2),再用平绣、打籽绣等多种方法填充纹样的内部。”①贵州出版集团:《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刺绣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序第60页。还有苗绣的底稿一般是剪纸,有的直接在底布上绣出轮廓线,这样可以固定剪纸;有的将剪纸花样拓到底布上(如图3),拓好底布的花纹,同样线条感很强。其次,这种在刺绣中强调轮廓线的方式和中国的绘画有相通之处。原始时期的彩陶绘画和洞穴中的壁画大多是运用线和点进行绘画,这表明人类最初描绘自然的方法就是从线和点开始的。战国时期产生了白描这种绘画形式,它是中国绘画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条对于传统的中国绘画来讲不只是对客观事物形象的塑造,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线条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和审美方式,完全不同于西方人对线条的认识,主要原因是中国人重视对“意”的表达,艺术作品尤其讲究“意境”。意境可以分为实境和虚境,实境是现实的人、景、物的生动逼真,虚境是实境引发出来的想象空间,是联想的延伸,是自我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是不确定的,不科学的。所以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向来都不是遵循科学而发展的,相反,西方印象派之前的绘画遵循的都是科学,解剖学、透视学和色彩学等相应而生,所以这个时期的西方绘画不会在画面中出现强烈的轮廓线,因为轮廓线会破坏解剖和透视的科学性。相反,中国绘画除了没骨法之外都是用线条来表达,线条是中国绘画的骨(如图4)。所以苗族刺绣重视对轮廓线的运用与中国人对线条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只是苗族刺绣的轮廓线用的是各色彩线,并不只是单一的黑线(如图5)。

图1 缠绣中的绕线

图2 绣轮廓线

图3 拓底样

图4 《白蔷薇图》 南宋·马远

图5 苗族刺绣衣袖饰(剖线绣、锁绣)

二、遵守对称和均衡原则

对称和均衡是工艺美术中经常用到的技术手法,苗族刺绣也遵循这一原则。“对称的特点是以假设的中心点或中心轴为分界点或分界线,使上下左右对翻或四周等翻。”①田鲁:《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第34页。对称方式的运用使绣品有秩序感,苗族刺绣中最常用到左右对翻样式。如黔东南台江县剖线绣的苗族刺绣肩饰主要描绘蝴蝶和狮子,图案是以蝴蝶的鼻子为中轴线,蝴蝶左右两边的眼睛、翅膀和跳跃的狮子图案一致并呈对翻状(如图6)。对称式并不是同一图案的重复,如果同一图案左右或上下重复使用,这是工艺美术中的二方连续图案,而对称式两边的图案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会有方向的对调变化,图案通常会呈现头对头或尾对尾。所以对称式图案除了有二方连续图案的秩序感、连续感,还多了一些生动、活泼的感觉。均衡式图案“在视觉上产生平衡,能让人感觉到安定和稳定,其特点是不受对称轴和对称点的限制,结构上比较自由”②同上。。均衡式左右或上下图案不相同,但给人的重量感是相同的,从而达到视觉平衡。因它不受中轴线的限制,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所以均衡式刺绣的内容大多是苗族的古老神话、传说等。如黔东南台江县剖线绣、锁绣作品讲述的是女英雄务茂媳的传说,整个绣品分为三个部分,以中间部位为主,务茂媳骑着双头鸡,一只手拿隐形伞,另一只手拿令旗,招来第一部分的天兵天将帮助作战,第三部分是务茂媳战死后躺卧在花丛中安静美丽的样貌(如图7)。三个部分全部运用了均衡式表达方式,可以看出每幅作品的左右两边图案完全不同,但给人图案雷同的感觉,主要原因是左右两侧的视觉张力和重量一样所产生的错觉。

图6 苗族刺绣肩饰(剖线绣)

图7 务茂媳的传说(剖线绣、锁绣)

三、追求平面化的表达手法

苗族刺绣从来不表达纵深,绣品画面只有上下、左右的二维空间,这和苗族人不表达阴影有关。东方艺术不运用焦点透视法,光影不是画面中必须表达的要素,而西方艺术恰恰相反,以模仿自然为主,光影可以增强深远感和空气感,所以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西方第一个勇敢去掉影子的人是梵高,他的《向日葵》系列很明显没有表现影子,去掉影子的画面有很强的平面感,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量。苗族刺绣注重平面图案中面积与面积的关系,主要的人和物的面积大,次要的人和物的面积小,跟西方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不同。如黔东南施秉县剖线绣的苗族刺绣衣袖饰中占画面最大的是牛的形象,其他的人、青蛙、鸟都占画面比较小的位置(如图8),这个绣品里牛作为主体被充分表现,因为牛对苗族人意义重大。《苗族古歌》中记载,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蛋,除了孵化出苗族的始祖神,还孵化出了牛、老虎等动物,自古苗族人种植水稻,牛在农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人们解决温饱问题,所以绣品中牛的地位高于人充分体现了苗族人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生命的敬仰。整个绣品以红色调为主,平面化造型手法单纯、生动、活泼,像年画一样,给人们带来喜悦。正如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艺术上最为真实的,而且也是最为有影响的表现方法,便是以正方形去再现正方形。毫无疑问,用透视法画出来的画,因为失去了这种直接性,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①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第136页。观看苗族刺绣不用考虑事物是否真实,也不用因为考虑这个问题丧失了最初的视觉感受,所以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生命力和直观性。

图8 苗族刺绣衣袖饰(剖线绣)

四、想象力丰富的抽象语言

贵州苗族刺绣图案有很强的原始美术的味道,表达直接、自由,想象力丰富,使绣品具有强烈的抽象性。苗族人营造抽象语言的手法也多种多样。第一,他们会把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如黔东南台江县的绉绣苗族刺绣衣袖饰中画面的主体是一条鱼,鱼的肚子里化生出一个桃子,桃子里面又抚育出一条龙,观者一般可以看清鱼肚子里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如图9)。苗族人擅长运用这种透视的手法,黔东南施洞镇的绣品中经常把动物的肠子图案绣出来,他们认为动物是用肠子思考的。绣建筑纹样时为了更好地展现屋内的场景,有时会去掉屋顶,让观者可以直接看到屋内。第二,人和动植物的形象互相变换重新组合。苗族人一直持有人、植物、动物生命同源、生命平等的先进生命观,认为万物都是共生的,在刺绣中表现为人和动植物可以互换身体或器官。如《苗族古歌》中记载的雷公形象与汉族传说中的雷公形象类似,同是人脸鸟嘴人兽共体的形象,这类形象充满想象力和神话色彩。第三,苗族刺绣除了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外,还常出现具有很强抽象意义的文字纹样和几何纹样。文字纹样是用汉字解构后重新组织成图案,有的用一些寓意比较好的字设计成装饰纹样,有的只用到某个字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具体的意义,只是让图案看起来比较好看而已(如图10)。苗族人的文字在很早以前便已经失传,他们喜爱将汉字的元素绣到绣品中,也是对苗族古老文字的一种追思。几何纹样主要体现人们对自然界日月星辰、动物植物、天气变化的抽象表达,是苗族古老的纹样之一,使用较普遍,有的作为具象图案之间的连接,有的作为主要图案独立存在。纹样类型丰富多变,如十字纹、万字纹、菱形纹、T形纹、水波纹、回形纹、鱼纹、雷纹等几十种,运用的刺绣手法以数纱绣居多,给人以规律性强、安静、肃穆之感(如图11)。第四,苗族人擅长运用静止的二维平面营造运动感。如一个动物在吃东西,会绣出两三张嘴,代表咀嚼动作的连贯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这样的表达方式与西方未来派的代表作《下楼梯的裸女》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五,苗族刺绣中的人物不管身体是正面还是侧面,脸通常绣成正面的形象,与埃及的正面律中人物的脸是侧面,肩和身体是正面的正好相反。埃及壁画的形象是为了凸显人物的庄重和威严,苗族刺绣中的形象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和相貌特征。苗族人会在传说中的神、历史记载的英雄人物的面部绣花纹,使他们具有神性,与普通人不同。这些丰富多变的抽象表达手法,让苗族刺绣更具有生命力和神秘色彩。

图9 鱼、龙、花果图案(绉绣)

图10 文字纹样(数纱绣)

图11 几何纹样(数纱绣)

贵州苗族刺绣的造型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形式美感,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苗族人的聪明才智。苗族刺绣造型语言的丰富性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界的认知,苗族刺绣是他们用巧手绣出的史诗,经千百年不断沉淀和积累,对于民族学和当代艺术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轮廓线绣品苗族
立体图像任意剖面轮廓线提取方法仿真研究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一种有效的秦俑碎块匹配算法①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