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9冯妍

西部学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摘要: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文化精准扶贫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主要职责。通过大庆市图书馆扶贫工作队的调研,发现该市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阅读问题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导致课余生活单一;缺乏阅读环境,阅读氛围不浓厚;阅读资源不足,缺乏有效阅读引导。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稳定阅读场所,提供文体设施资源;开展儿童分级阅读活动,引导有效阅读方向;结合当地需求,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从而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

关键词:留守儿童;少儿阅读推广;文化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1-0123-03

贫困地区文化发展滞后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精准扶贫的紧迫性及重要性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数量巨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培养,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更需要人文关怀,这也是任何地区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关注留守儿童的阅读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主体,担负着社会教育的使命,在文化扶贫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大庆市图书馆利用馆内阅读推广的资源优势,专门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队,积极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将大庆市林甸县花园镇永远村(以下简称“永远村”)的留守儿童作为首批重点阅读推广的试点,现将有关探索和实践情况作一总结。

一、我国留守儿童阅读现状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1]。截至2018年8月底,据民政部组织开发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所统计的数据,与2016年的902万农村留守儿童数据相比,虽然下降了22.7%,但仍有697万人。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在城市务工的父母,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其祖辈或受托照顾他们的成人一般文化程度偏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对于儿童的照顾,以吃饱穿暖、安全为主,很少关心他们的学业,更谈不上关心他们的阅读。2018年发布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揭示了受访儿童年课外阅读量及其家庭藏书情况:大部分农村儿童年阅读量少于10本,近20%的农村儿童根本没有阅读过课外书[2]。当然,其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当城市儿童对海量阅读资源目不暇接时,不少农村儿童的阅读还停留在有限的课本和教辅类图书上。与城市同龄儿童相比,阅读资源贫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及身心发展的瓶颈。德国促进全民阅读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到了13岁或最晚15岁,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及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兴趣,阅读的窗户会对他永远关闭[3]。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作为相关职能单位,对6—14岁这个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关乎其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二、大庆市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阅读问题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弱势群体,虽然与城市儿童相比生长起点、生活环境不同,但他们有权利享受平等的阅读服务。大庆市图书馆扶贫工作队前期对永远村唯一的富强小学做了在校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了解到在校学生约有350人,而利用空闲时间阅读的学生不足30%,去过图书馆的学生不足10%,大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在做家务、看电视、与伙伴玩。

(一)家庭教育缺失,导致课余生活单一

家庭是儿童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多在家庭。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父母角色缺位、亲子关系弱化等方面的因素是影响其阅读习惯的先决条件。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庭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孩子人格品性的发展。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必要的关爱,因客观条件的限制,照顾其生活的监护人一般都是爷爷、奶奶等老人,不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能照顾好留守儿童的饮食和穿衣已实属不易,虽然大部分监护人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没有能力引导孩子在课余时间有效地阅读。还有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需要分担家里的农活、家务活,在家支配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把学习依托于学校的上课时间,忽略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留守儿童课余生活需要进行引导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缺失,正是导致一些留守儿童缺少行为纠偏、道德约束的主要原因。他们在学校很难融入积极的学习型群体,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厌學情绪,这样不仅会影响其阅读心理健康发展,还会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等问题,在心理或身体上受到伤害。

(二)缺乏阅读环境,阅读氛围不浓厚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给人带来愉悦的阅读心情,它是受众享受阅读的催化剂。永远村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市区的青少年儿童相比,资金短缺导致村小学不能设置独立的图书馆,也缺乏浓厚的现代文化阅读氛围。家庭和学校是留守儿童接触阅读的重要环境,处于家庭经济弱势地位的留守儿童,入读城市的公办学校较困难,从而使其远离良好的阅读环境,即使小部分的留守儿童家庭虽有去公共图书馆阅读的意识,但因距离及交通的不便捷,也失去享受阅读平等的资格。这样学校就成了留守儿童接触阅读的重要环境,但实际在校阅读现状并不理想,因资金、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学校建设投入不足,缺少相应的图书馆或集中的阅读空间,部分班级虽有较少且陈旧的图书资源,但很少添置新书,课外阅读种类单一,选择范围狭窄。

6—1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精力旺盛,对新奇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和阅读上缺乏家庭监管,再加上稳定的阅读场所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阅读时间、地点、方式上存在较强的随机性,这应该引起重视。

(三)阅读资源不足,缺乏有效阅读引导

城乡差异导致了图书馆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同时也导致少年儿童享受这些公共文化资源的不公平[4]。据调查,虽然农村儿童拥有少儿读物占总数的20%左右,但在我国儿童人口比例却占据了70%,人均拥有课外书不到一册。大庆市图书馆扶贫工作队在永远村富强小学前期走访过程中得知,学校的位置离家较远,大部分学生中午在学校休息,可用于阅读的课余时间充足,但学校因资金或校方重视度不够等原因不能定期添置图书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得阅读的机会非常有限,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支持,孩子们可以阅读的图书屈指可数。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年龄较小、意志力薄弱,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如果社会对其忽略、监督不足,家庭和学校也没有正确引导,那么留守儿童完全凭借自己的感知,阅读质量较低的图书,容易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具有教育意义和帮助的文学名著、科普书籍会被忽略。因此,专业的指导在阅读推广中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通过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不仅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和掌握真理,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留守儿童阅读的路径

截至2019年最新的数据统计,大庆市的农村留守儿童达2512人,这个数据足以引起大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根据调查,留守儿童无法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失去对阅读的兴趣,这只是一个表象,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较少接触阅读这一领域更深层次的原因,源于他们的家庭现实和社会背景,也缺少更多的条件来满足他们基本的阅读需求。因此,在实践中大庆市图书馆多管齐下延伸服务内容,协调各方机构和力量,结合永远村现阶段留守儿童阅读现象存在的问题,以阅读服务为核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一)建立稳定阅读场所,提供文体设施资源

留守儿童多数集中于农村,而当地资金和资源不足,导致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缺乏。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关注留守儿童,加强资源建设,采取多种帮扶措施,不断提升偏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大庆市图书馆结合相关规定,在对永远村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着重突出两点:一方面以学校为主阵地,为留守儿童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当地学校的优势,结合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计划和工作经验,建立合理的阅读推广新机制,解决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的留守儿童的阅读问题,营造和谐的阅读环境及氛围,培养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扶贫工作队帮助永远村富强小学建立了校内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其开展图书资源共享,定期将优秀儿童图书送到农村学校。同时协调购买了足球、篮球、文具及电脑等文体设备,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为低龄留守儿童安装了室外滑梯、淘气堡等游乐设施,用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另一方面搭建社会平台,开展爱心捐赠。大庆市图书馆利用媒介资源优势,为永远村的留守儿童进行文化资源募捐,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收到馆员和社会志愿者捐赠图书820册、杂志300多本和大量玩具,为农村的留守儿童带来了知识和快乐。大庆市图书馆在扶贫工作中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阅读学习需求。

(二)开展儿童分级阅读,引导有效阅读方向

目前中外图书馆在提供分级阅读推广服务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即以儿童年龄各阶段特点为核心,实现分级阅读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跨度较大,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不够成熟,在认知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5]。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图书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孩子们选择合适的书籍,学会去更好地阅读一本书。

大庆市图书馆在阅读引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扶贫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到儿童年龄段差异,有针对性地从两方面科学制定阅读推广计划。

一方面,送书下乡,丰富留守儿童的阅读资源。大庆市图书馆组织少儿部的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近千册少儿图书和期刊,及时送到永远村富强小学新建的校内图书馆,另加上捐赠收到的图书和期刊,纸质资源达到2500余册。专业的少儿图书馆员对图书和期刊按儿童年龄、书籍类型进行挑选和分类,方便留守儿童在阅读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

另一方面,为低幼儿童家庭开展“阅读大礼包”赠送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庆市图书馆组织开展少儿阅读大礼包活动已经有四年的时间,礼包采用卡通图案棉麻材质的双肩背包,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在礼包内图书选择上,按年龄特点细分成三类:一类是针对0—3岁婴幼儿家庭免费赠送的定制版阅读大礼包,内含家长育儿图书、绘本、少儿图书馆活动宣传简介卡、卡通书签各一份,目的是引导家长在育儿中重视早期阅读启蒙,鼓励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第二类是为4—7岁低龄儿童准备的以绘本、故事、识字为主的图书礼包;第三类是根据8—14岁青少年的阅读喜好,以文学故事、名著为方向进行采选。低龄和青少年儿童的礼包内装有三本不同类型图书,以满足目标读者的不同阅读喜好。大庆市图书馆在永远村已开展两次阅读大礼包赠送活动,因考虑到婴幼儿和低龄儿童使用富强小学图书馆的机会较少,所以在阅读大礼包准备上有所侧重,以0—7岁的留守儿童家庭为赠送对象,共送去80份阅读大礼包,鼓励留守儿童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读书的美妙,在知识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三)结合当地儿童需求,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图书馆对于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要在把握其心理的基础上,开展多种独具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不能只局限于图书资料的捐赠。大庆市图书馆在2018年6月开始计划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后,除定期下乡赠送更新少兒经典书籍,还根据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精心制定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大手拉小手——一堂贫困村的梦想课”,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利用少儿图书馆的公益课资源,联系专业授课的志愿者教师,为永远村富强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英语外教课、关于环保主题的美术课、手绘风筝放飞的梦想课,帮助小朋友开拓视野、萌发梦想,为他们推开梦想之门。在每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工作队的人员都会通过和孩子们愉快的谈话了解到他们最渴望、最喜欢的课程,将其列入下次活动开展的计划。通过少儿活动的开展,希望能让孩子们知道,不管身在何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一定要有梦想,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实现。

四、结语

扶贫一词,“扶”是手段,是“授人以渔”,增强农村留守儿童摆脱文化贫困的内生动力是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大庆市图书馆扶贫工作队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帮扶的过程中,协助富强小学解决孩子们内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关爱孩子未来,为永远村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正能量。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时,需要不断完善工作细节,丰富少儿活动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阅读推广计划并形成品牌,推广到其他乡村小学,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以文化繁荣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首个“乡村儿童阅读报告”发布  聚焦中西部贫困农村儿童阅读现状[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8(2).

[2] 何正伟.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研究——以安岳县为例[J].四川图书馆报,2015(2).

[3] 高珊.少儿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深析[J].科技风,2018(34).

[4] 姚妙娟.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J].传播力研究,2018(17).

[5] 罗霞蔚.留守儿童“扶志”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作者简介:冯妍(1983—),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市图书馆中级馆员,研究方向为少儿知识服务、阅读推广、文化扶贫等。

(责任编辑:马双)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扶贫视角下关于建立建全留守儿童阅读体系的研究”(编号:DSGB2021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媒体对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构建及受众认知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谈“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