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8陈娟堂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仿真模拟内化养成教育

【摘 要】本文阐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从教学内容、师资团队、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从仿真模拟走向岗位实践,凸显师德养成教育。

【关键词】师德课程 仿真模拟 岗位实践 内化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2-0064-03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在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幼儿具有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幼儿教师的师德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广西南宁技师学院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开设“师德”课程到把职业道德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从校内到校外,从师德知识认知到实践养成教育,注重师德内化于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拟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进一步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开设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必要性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他们的师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除了必要的公共思政课程,国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突出师德修养教育,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德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部分学校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开设普适性“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缺乏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以及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关注,培养效果不够理想。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少数幼儿教师发生虐童行径的恶劣现象,社会开始反思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开设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成为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教师保教工作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校期间师德实践活动的养成教育,把职业道德内化于心,逐渐形成自觉行动,提高全社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下一代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师德养成的主要课程,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进而影响到未来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中职学校必须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效果,开展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践行者。经过实践探索,笔者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从模拟仿真到实践体验相结合方式实施教改,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1.构建保教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由幼儿园与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探讨,针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岗位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凸显师德技术,明确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幼儿教师在其职业活动过程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园长、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工作)所应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根据这一内涵,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内容分成五个模块,即师幼互动的道德规范要求(尊重幼儿合法权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关爱幼儿、尊重幼儿、有强烈事业心、要细心、有耐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宽容善良、平等对待幼儿等)、家园互动的道德规范要求、同事互动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园领导互动的道德规范要求、正确对待工作。将幼儿教师在处理其工作關系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进一步细化,从而明确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师保教工作职业道德践行者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实行“双师”授课

学校与幼儿园建立紧密园校合作,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由校内和幼儿园合作组建的骨干教师团队开展仿真课堂教学,实行“双师”授课。一方面,校内骨干专业教师在主题教室或模拟实训室进行授课,通过创设工作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不同角色体验中完成对师德理论知识的认知。校内教师教学侧重于师德理论知识的仿真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知师德理论知识,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保教工作岗位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要求。另一方面,校外幼儿园园长或一线骨干教师通过现身说法,侧重基于自身或幼儿园真实发生的、生动的典型实例,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授课,旨在通过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开辟“园长课堂”,每两周邀请师德标兵,如幼儿园一线优秀园长、优秀教师等,到学校以专题方式给学生授课,把幼儿园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事例引进课堂,是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生动诠释,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在学生入园实习前,再次邀请幼儿园行业专家、园长或优秀毕业生到校对学生开展入园实习前的师德培训,加深学生对师德在实际岗位应用的要求、标准的理解。在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时,校内和幼儿园合作共建的骨干教师团队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将一日工作流程中师德考核标准具体化,指导学生进行师德践行,将之前所掌握的师德理论知识内化为工作行为规范。

3.构建一体化教学的大课堂

师德课程教学突出做中学、学中做,采用“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为此笔者设计了“从仿真模拟到岗位实践”的教学模式。首先,创建主题教室或仿真实训室。教师根据不同主题创设工作情境,为开展仿真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准备和条件。其次,采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视频观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为例,一是确定好模拟的活动主题。根据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模块体系,将课程分成若干个主题,如以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作为活动主题。二是对学生布置角色扮演任务。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学生扮演聪明、漂亮、可爱、开朗的幼儿,二组学生扮演有缺陷、顽皮、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幼儿,三组学生扮演幼儿教师。要求每一组学生针对自己的角色,围绕平等对待幼儿有哪些具体行为规范及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偏爱幼儿有哪些行为表现及危害与后果等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撰写角色表演材料,自主完成角色扮演的剧本设计。三是组织角色扮演实施。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将课前布置的角色扮演任务进行展示,可选择在主题教室或仿真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各组角色扮演和剧本表演,引导学生围绕平等对待幼儿基本要求开展讨论,各组对扮演过程进行录像,并把录像上传云课堂。扮演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表演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四是课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师生点评意见,重新完善师德主题材料,进一步深化理解。

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践,笔者观察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果好,课后撰写提交的材料丰富,对活动参与度高,课堂中项目成果展示时活跃度高,上台发言积极,发言质量高,甚至学生可以互问互答。通过这些观察到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撰写材料等活动参与深度思考,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师德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转变为自觉行动。

在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时,更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阶段,“教、学、做合一”,实现从仿真模拟走向岗位实践。一是邀请行业专家、幼儿园骨干、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开展入园实习前的师德岗前培训。二是与幼儿园共同确定实习主题和要求,并形成实习方案。三是由幼儿园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通过德育先进标兵、骨干教师的自身示范榜样作用,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感的形成;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激发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从而内化为自觉行动。四是做好实习日记记录工作,撰写好实习心得,实习结束由幼儿园和学校共同在幼儿园举行实习总结汇报大会,学生把自己实习中学到的师德规范和技能进行展演。

(二)开展课外主题实践活动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还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构建师德大课堂,通过师德主题实践活动的渗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师德知识的理解并内化于心。

1.开展“师德引领我成长”主题演讲活动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意识,塑造未来幼儿教师的良好形象,促使学生养成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学校可举行“师德引领我成长”主题演讲比赛。笔者建议可将此活动安排在第四学期,因为之前三个学期,学生通过到幼儿园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掌握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手素材。因此,学生可以紧扣师德内容自由选取演讲主题,如“爱与责任”“平等对待幼儿”“为人师表”等。学生演讲内容来自自己在幼儿园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素材丰富,而且是有感而发,往往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演讲,并用真情、实情、生动去感染倾听者,使参与人和倾听人再一次受到师德教育和熏陶,从而促使学生把师德规范牢记心中,并内化成自觉行动。

2.开展“最美师德之星”评选活动

为深入推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我践行师德的、先进典型的楷模标兵作用,可举办“最美师德之星”评比活动,寻找最美的未来幼儿教师之星。“最美师德之星”师德高尚,在某一方面事迹突出、感人,受到师生、实习单位、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在学校、实习单位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最美师德之星”的评选,营造人人有爱心的良好氛围,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成果展演活动

为了弘扬师德魅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师德素养,促进学生技能及师德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校师德培养成果,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成果展演活动。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把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变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展示出来,在做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4.开展师德手抄报比赛

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为目的,以增强学生职业道德能力为核心,集中开展师德知识宣传活动。举行以“关爱幼儿,为人师表”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作品体裁不限,但要求主题鲜明,紧扣幼师职业道德。作品必须自己构思、绘画,内容健康,有一定的原创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手抄报方式,通过动手动脑,激发学生潜能,制作出一张张有创意、主题突出的手抄报,在制作过程中再次感悟师德。

5.开展“师德活动周”主题活动

开展“师德活动周”主题活动,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严格落实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并互相监督,形成比赶超局面,在做中真正把职业道德要求变成自觉行动。

(三)改革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评价方式

建立客觀、科学的师德课程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师德培养针对性和有效性。

1.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主体

成立由学校、幼儿园、行业专家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共同参与师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具体而言,学校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考核,学校骨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行业专家、幼儿园骨干主要负责对学生课外主题实践活动过程的考核,幼儿园主要负责学生实习实践活动过程的考核,同学自评和互评主要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活动过程环节进行考核。如“师德伴我成长”主题演讲活动成绩,由学校骨干教师、团委、行业专家、幼儿园骨干教师、大众评委(每个班抽出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按照打分权重分值打分,作为师德课程成绩之一。

2.构建全过程的评价方式

评价范围从单个学期评价改革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三年在校期间的评价,包括校内日常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以及到幼儿园参加见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全部阶段的师德评价。时间一般是每学期进行一次,结合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和师德测评来考核。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考核方式内容由原来采用单一闭卷或开卷的理论考试,改革为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园方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除了考核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认知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把师德知识的认知是否内化于心,变成自觉行动。因此,应加大考核学生的见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以及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项具体表现。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评价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自我评价(10%)、同学互评(10%)、教师评价(50%)、班主任评价(10%)、园方评价(20%)。其中,自我评价以掌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日常生活学习过程、师德主题实践活动过程等为评价标准;同学互评以学生行为习惯、合作意识、与人交往、实践活动等为评价标准;班主任评价以学生遵守纪律性、课外主题实践活动、集体荣誉意识等为评价标准;幼儿园考查以学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对幼儿的关爱和责任心、纪律遵守、实习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过程为评价标准;教师以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情况及运用能力等为评价标准,既要考查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掌握情况,更要考查学生在各项师德实践活动过程中师德的表现情况。通过建立全面的学生师德考查内容和标准,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学生师德水平。

总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应是全方面、持续性的,实施把模拟仿真教学与岗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从宽泛变得更有针对性、从抽象变得生动活泼、从枯燥乏味变得鲜活起来。实践证明,这一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参考文献】

[1]莫源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

[1]孔德利.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1).

【作者简介】陈娟堂(1965— ),女,广西南宁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责编 苏 羽)

猜你喜欢

仿真模拟内化养成教育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MSS50双幅整体浇筑式移动模架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混合拉延筋对DP780覆盖件成形回弹影响研究
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基于DIAlux的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