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1-12-07刘园园王银刚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刘园园 王银刚

(1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430000;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 武汉430000)

“互联网+”是指在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特点,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之一,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的观念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各个行业都有互联网的渗透。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绝大多数产业都呈现出线上线下快速融合的趋势。可以说,互联网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与各领域、各行业迅速融合,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然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互联网在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1.1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授课对象一般是成年学生,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对新事物有更强的接受能力,渴望关注、渴望展现个性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有时候学生会用智能手机拍下老师在三尺讲台挥汗如雨的画面,记录下老师课堂上的经典语录,并将这些信息发到各种社交平台上。

在这种“透明化”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随时都在面临考验。有些经验不丰富的青年教师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在授课或与学生交流时,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某些不恰当的言行。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种不恰当的言行往往会随着各种社交平台四处传播,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互联上发酵成社会热点,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所以,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的便捷性使信息沟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2 “互联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巨大冲击,使高校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了怀疑。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些在线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带给了人们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几乎涵盖了高校所有的教学内容,甚至还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优质课程,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在这种信息极为丰富的情况下,高校学生有时会因为信息获取太多从而放松线下课程的学习,有时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与老师互动,甚至缺课的情况。这使得许多高校教师,特别是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部分教师甚至采取了消极应对的态度,如课前不备课,上课时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等情况。这又让学生对线下课堂更加冷漠抵触,甚至产生恶性循环。

1.3 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思想易动摇高校青年教师选择教师行业时的初心。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其展示的信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近年来,社会上一些饱受争议的价值取向在互联网上被传播开来,例如“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炫富”、“晒物”的享乐主义等。

青年教师完成学业进入高校的年龄段,刚好是生活和社会压力较大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的压力都集中在这个年龄段,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容易引起他们心中的暂时不满,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许多同学本科毕业就步入社会,经过若干年的奋斗,事业已经达到高峰,有房有车事业有成,而自己20多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是与付出完全不对等的生活之时,会强烈地感到一种知识的无力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某些扭曲的价值观通过互联网的渗透,容易使一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淡忘从教时许下的誓言。有些青年教师开始心怀疑惑,怀疑自己当初从教的决定是否正确;少部分甚至开始“钻空子”、“走路子”,将事业重心从教学科研转到了名誉金钱上。

2 “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应对措施

2.1 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那就要端正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始终以这六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要求自己。

2.1.1 高校教师要端正思想,坚定自身的政治站位。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抗日军政大学全体师生在生产学习中的总方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光要教导学生“成材”,还要教导学生“成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者,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

2.1.2 高校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识渊博的人才能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典范。”足见德行端正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点滴的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师的职业操守来严格规范自己。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高校课堂往往更加开放和自由,但就是在这种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学术环境下,高校教师更应该明确自我站位,规范自我言行,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1.3 高校教师要转变思想,正确看待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中,高校教师应积极应对“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主动迎接“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应借助“互联网+”这阵“东风”,以此作为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契机。

2.1.4 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科研,服务教学。“互联网+”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青年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来促进教学和科研。比如有些教师运用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来对学生进行专业和思想教育;还有些教师则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将“互联网+”的理念深入融进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中。

2.2 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教育监管部门角度来看。首先,要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规章制度。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定,来规范和严肃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其次,高校要主动关心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积极发现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例如学校和主管机构可以开通专门的网上投诉平台、新媒体互动应用,让一些有需要、有想法的教师能有正规、方便的途径反映自己的诉求,以便他们能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寻求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再次,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要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利用线上心理测评系统定期给高校教师做心理问题排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最后,高校也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学校相关部门可以使用微课、网络课程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给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的培训或举办专题讲座,时刻提醒广大教师要不忘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 总结

目前,“互联网+”正在全社会中全面兴起,并以不可阻挡之势与各领域、各行业迅速融合。高校教师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警觉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并积极应对挑战。高校青年教师要端正思想,坚定自身的政治站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互联网的影响;还要与时俱进,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科研、服务教学。同时,高校和教育主管机构也要提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