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仪式教育中的辅导员:从缺席到在场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缺席仪式辅导员

乔 凯

(蚌埠医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仪式不仅外在地展现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而且集中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思想情感和价值诉求”[1]1,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如开学典礼、迎新晚会、成年仪式、入党宣誓、升旗仪式和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在高校生活中大量存在。组织、策划、指导并和大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仪式教育活动,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辅导员缺席高校仪式教育活动的情形并不少见,影响了仪式教育功能的发挥,成为亟需进行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阐释高校仪式教育中辅导员缺席的表现,分析辅导员缺席的原因,进而找出促进辅导员出席与在场的对策。

一、高校仪式教育中辅导员缺席的表现

众所周知,高校仪式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为学生而开展的仪式,如开学典礼、迎新联欢会、学生表彰仪式、入党仪式、运动会开闭幕式、毕业典礼等;二是为教师而开展的仪式,如新进教师入职仪式、新老教师结对仪式等;三是为学校而开展的仪式,如校庆仪式等。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高校仪式特指为学生而开展的仪式,为教师和学校而开展的仪式不在讨论范围之内。高校仪式教育中辅导员缺席情形并不少见,可以分为责任缺席、身份缺席和成长缺席三种类型。

(一)辅导员责任缺席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总体上而言,大部分辅导员都会结合角色定位和学生需求适时组织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但是,也有少数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履行好职责,有些必须举办、非常重要的仪式教育活动尚未开展,存在责任缺席的现象。一类是必须组织策划而没有开展仪式的情形。当前,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由辅导员担任。其中,就有辅导员担任书记的学生党支部在召开党员发展大会后没有及时开展入党宣誓仪式这一活动。这样的行为违反了党章“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党员的身份模糊和角色不清。一类是非常重要而没有开展仪式的情形。部分辅导员一个学年度甚至大学四年(五年)从来不举办学生表彰仪式,影响了学生荣誉感的激发,对其他同学也起不到激励示范作用。

(二)辅导员身份缺席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明确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客观地讲,大部分辅导员在学生仪式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然而,也有辅导员在仪式活动中出现身份缺席的现象,凸显“他者”身份而淡化“自我”身份。“他者”身份凸显表现在三个阶段:仪式前,辅导员是仪式教育活动的策划者、设计员,主导着仪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仪式中,辅导员是仪式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督导员,主导着仪式活动的有序进行;仪式后,辅导员是仪式教育活动的裁判员、评价者,主导着仪式活动的效果考核。“自我”身份淡化体现在辅导员没有严格按照仪式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没有审视自身的自觉意识,认为自己是教师,可以不遵守仪式的相关规定。辅导员如若没有统筹“他者”和“自我”双重身份,将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降低仪式教育的效果。

(三)辅导员成长缺席

仪式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观念型塑和信仰维护、身份认同和角色适应、情绪体验和情感激发、道德教化和行为规约”[2]。不可否认,高校为学生开展仪式教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但是,学生仪式教育活动对辅导员成长发展的客观推动作用也应引起重视。情境性是仪式的重要特性,身处仪式中的参与者受到现场情境的情绪感染,会产生切实的情感体验,进而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行为受到规约。在仪式情境中,辅导员和学生的身份差别一定程度上是暂时消除的,师生身份的平等有利于生成共情和激发共鸣,对于辅导员建构良好的职业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仪式教育中辅导员缺席的原因分析

辅导员缺席高校仪式教育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和辅导员对仪式作用错误认知;二是辅导员自身仪式教育智慧相对匮乏;三是学校层面对仪式评价不够科学。

(一)仪式作用错误认知

仪式通常是一个组织为达成目标和激发情感举办的集体活动。因此,仪式的作用就是一个工具性和价值性构成的连续统。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仪式的价值,仪式教育的作用得以不断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165《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4]8。《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个别高校和部分辅导员对仪式意义产生错误理解,认为仪式可有可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质性意义。高校层面没有严格按照政府相关文件制定仪式教育活动计划和方案;辅导员群体对仪式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有些必须举办或者非常重要的仪式被忽略、遗忘。

(二)仪式智慧相对匮乏

高校辅导员的仪式智慧是指以积极的情感、丰富的知识、科学的设计和机智的行为开展仪式教育实践的水平和能力。从现实情况而言,大多数辅导员的仪式智慧相对匮乏,精于仪式教育的较为少见。高校辅导员仪式智慧匮乏,主要表现在消极的情感取向、仪式知识的欠缺、情境设计的片面、行动机智的不足。消极的情感取向使辅导员忙于应付仪式,“身在曹营心在汉”,主观能动性不够,纯粹完成管理部门布置的任务。辅导员并不具备仪式特征、类型和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对仪式实践性知识掌握不多。在设计仪式情境时,辅导员较为注重形式相对忽视内容。辅导员对于仪式进行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不够机智,不知如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三)仪式评价有待科学

政府很多文件对仪式的价值予以肯定和认可,但只是停留在抽象的规定和指引,高校也只是笼统地认为仪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于仪式作用到底发挥得如何需要进行科学评价。目前,很多高校开展仪式教育活动比较规范,大都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仪式活动的目的、要求和参加人员等,但是对于仪式的评价涉及较少甚或没有要求。如开学典礼后没有进行评价环节,就无法知晓仪式的开展是否推动学生对高校生活的适应;毕业典礼后没有收集学生的意见,就无法得知仪式的开展是否有助于大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入党仪式后没有来自学生的反馈,就无法判断仪式的开展是否提升学生对党员身份的认同。也有少数仪式的策划书中提出进行评价,最后付诸实施的却不多见。另外,与高校其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一样,仪式评价存在不科学之处。广大师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职能部门管理者支配着评价的目标、标准和程序等[1]96。

三、促进高校仪式教育活动中辅导员在场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缺席仪式教育活动的原因较为复杂,提出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具体来说,促进高校辅导员在仪式教育中出席与在场的对策是注重仪式教育积极作用、增加仪式教育实践智慧、优化仪式教育评价体系。

(一)注重仪式教育积极作用

注重仪式教育积极作用是高校辅导员出席与在场的前提。一方面,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要有理性的认识,仪式不仅可以传播社会文化、传承学校历史,而且可以塑造师生的观念、规训师生的行为。相应地,高校要严格贯彻落实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在辅导员入职研修和校本培训时要给予正确引导,将仪式教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适当加入仪式方面的理论知识讲解,营造注重仪式教育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也要有正确的认知,仪式可以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高校仪式活动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执行者,辅导员对仪式作用的正确认知和理解至关重要。如果仪式在高校辅导员心目中享有重要的地位,仪式的积极作用将会充分发挥;反之,高校辅导员对仪式缺乏敬畏,带头违反仪式的规范要求,将会产生消极的情感能量,影响学生对后续仪式教育活动的参与,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消解已有的仪式教育实效。

(二)增加仪式教育实践智慧

增加仪式教育实践智慧是高校辅导员出席与在场的基础。一是合理设计具体的仪式情境。仪式教育的对象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个人意识较为突出,可能会在仪式现场有不合时宜的行为。这要求辅导员在仪式前就要积极引导,针对不同类型的仪式设置合理的情境。二是丰富仪式活动的教育方法。受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方法习惯于采用灌输说教方式。而学生对强制的教育管理方式较为抵触,导致仪式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辅导员要针对新社会发展环境和大学生成长特点,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现代的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仪式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是掌握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的行动机智。虽然,部分仪式会有彩排,可以提前预料到可能的突发情况,但是大部分仪式无法进行彩排,只能靠临场发挥。仪式的行动机智则有助于辅导员审时度势,抓住时机,作出有效的行动,将突发的潜在有害的事故转化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

(三)优化仪式教育评价体系

优化仪式教育评价体系是高校辅导员出席与在场的保障。评价的主体是人,评价的目标也是为了人的发展。当前,高校仪式教育评价体系出现偏差,大多围绕抽象的人进行,评价目标适用总体,评价标准追求统一,评价方式注重定量。为此,高校仪式教育评价体系要科学化,围绕具体的人进行,从主体、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方面加以优化。评价主体既要包括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要包括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生;评价目的要结合仪式教育的类型来确定,区分为通过型仪式、竞争型仪式、庆祝型仪式、纪念型仪式;评价内容要划分为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层面;评价对象既要评价学生的言行,也要看辅导员的表现;评价方法注重定量和质性相结合。此外,既要从静态的结构要素对仪式时空、器物、音乐等进行评价,也要从动态的过程角度对仪式中身体在场、关注焦点和情感连带进行反思。

猜你喜欢

缺席仪式辅导员
你缺席的那些年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父母这一刻,你一定不要缺席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缺席的蝙蝠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