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传播视阈下梨园戏的译介策略
——以《梨园戏音》为例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译语闽南影视

宫 颖

(黎明职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梨园戏是闽南语系区域的一种泉腔古戏,是宋元南戏的遗存剧种,至今仍有广泛的海外传播空间。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大多集中在梨园戏的传承与发展,鲜少有人聚焦梨园戏的外宣传播。在新媒体日益盛行的时代,短视频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与梨园戏文化面对面,直观感受梨园戏的戏腔戏曲戏剧之美。译者如何深层解读中国戏曲文化,把梨园戏博大精妙的文化意境呈现给译语观众显得尤为重要。

一、梨园戏及其外宣之路

梨园戏,是用闽南语泉州腔演唱的地方剧种,起源于福建省泉州市,流行区域涵盖闽南、台湾省、东南亚等广大闽南语地区。梨园戏滥觞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可追溯的历史达八百年之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保留了宋元南戏的声腔唱腔、乐器流派和表演程式等诸多形态。2006年,享有“古南戏活化石”之美誉的梨园戏,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明朝时期,梨园戏就已东渡在琉球上演。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梨园戏《陈三五娘》获得了多个最高奖项,一举轰动海内外[1]。近年来,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多次赴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演出。一些外国朋友甚至开始尝试研究并学习梨园戏,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了闽南戏曲史料《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但是长期以来,梨园戏的海外传播缺乏足够的英文资料或文献,国内学者对梨园戏的研究也大多聚焦于梨园戏的戏曲起源、剧本演变、流派对比和传承发展,仅有极少数学者关注并研究梨园戏的曲词英译以期让梨园戏走向国际。可是梨园戏曲词英译研究的国内外受众毕竟有限,传统的图文信息传播形式也已无法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让海外朋友迅速直观地认识并了解梨园戏才是梨园戏外宣之路的第一步。如此,他们才有可能关注到梨园戏的曲词英译,梨园戏曲词英译研究才会更有意义。

二、影视传播

在这个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日益碎片化。短视频因其短小精悍、生动直观的特点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载体。短视频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也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燎原之势,日益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流载体之一,为传统艺术与大众生活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因伴随式社交、碎片化接受、沉浸式体验的特点,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将更深入人心。互联网用户能获得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对接,让被大众忽略的传统文化重返大众视野,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契机[2]。

梨园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但因理解和欣赏其风格、唱腔、科范和情节的门槛较高,经常面临“曲高和寡”的窘境。而广受当代人喜爱的短视频传播模式不仅大大降低用户走近艺术和传播艺术的门槛,并且可以借助音乐舞蹈、视觉特效等手段,带来全方位的沉浸式视听体验,从而让梨园戏回归大众并走向海外。这对弘扬梨园戏文化、拓宽梨园戏外宣之路提供了新的传播模式,有利于探索丰富多样的文化实践与艺术表达,从而更好地提升年轻受众和海外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关注,让悠久的中国文化以梨园戏为艺术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让更多人熟知,进一步加强泉州申遗成功后的国际影响力。

三、影视翻译策略示例——《梨园戏音》中的影视翻译现象举隅

《梨园戏音》是由黎明职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教师宫颖、曾玉华、庄小芬深入调查学习梨园戏后设计视频框架、撰写中文文本、编译英文字幕后,在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张廷杰的精心设计下创造而成的“中国文化英语说”系列视频之一。该视频时长为7分钟,内容涵盖了梨园戏的泉腔音韵、清商古乐、遗声旧制、流派风采和表演程式。

与其它梨园戏的宣传资料相比,《梨园戏音》简短精炼,图文并茂,结构清晰,内容生动,图文相得益彰,视听体验良好,传播效果显著。本文拟从《梨园戏音》的字幕英译入手,以此来解析影视传播形式下的梨园戏的译介策略。

例1

原文:戏文保留了不少古汉语文字和民间俗字,按照泉州方言分为文读,白读和文白读三种。文读,指的是念读诗词和成语,必按普通话发音;白读,指的是日常表达可按闽南语发音;文白读,指的是一句话里有的字按文读发音,有的字按白读发音。

译文:The libretti adopt the language of the ancient Han people or the common folks and contains three types of dialectal inflections known aswendu,baiduandwenbaidu.Wendumeans that Chinese poems and idioms should be read literarily.Baidusignifies that everyday words can be read colloquially.Wenbaidusuggests that some words in a sentence can be read literarily while the others can be read colloquially.

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其中最显著的语系是吴语与闽语。梨园戏是闽南语系的泉腔古南戏,文白异读自然是梨园戏的一大特色。此处作者采用了异化翻译方法,保留了原有的语言形式。同时,也因后面文字对这三个术语分别进行了解释,故而无需担心译语观众无法理解。“音译+释义”保留了原语发音,凸显了中国情调,同时又能让译语观众理解接受。

例2

原文:梨园戏的唱腔为南音唱腔,一字多腔。梨园戏音乐属曲牌连缀体,风格古朴婉转,保存许多词牌,唐宋大曲和法曲。乐曲分为谱,曲,指三部分。谱,是无词的器乐曲谱;曲,是有谱有词的散曲;指,是标有琵琶弹奏指法,有谱、有词、有情节的套曲。

译文:The vocalization in Liyuan Opera belongs toNanyin. One word may be sung in varied vocal styles. Its music is composed ofqupaimedleyswhich have kept many cipai and some ancient music pieces such asdaquandfaqufrom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music includes 3 types,pu,qu,zhi,meaninginstrumentalmusic,verses,divertimento.

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弦管,是晋唐时代的宫廷音乐传入福建后,与闽南民间音乐、戏曲音乐渗透融合发展形成的[3]。此处仍采用异化翻译方法,也可译为Southern Tune。“词牌”“大曲”和“法曲”都采用了相同的处理方式,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此处没有过多释义是因为短视频的时间限制要求文本精简不拖沓,因此一些细节就直接采取音译的形式。

而“曲牌连缀体”译为qupai medleys采用了“音译+释义”的方法,避免了文本间距产生的译文意义偏离。“谱”“曲”“指”也是采用音释结合的方法,保持中国戏曲文化内涵时,又加入了西方文化词加以释义,充分考虑了中西音乐文化。

例3

原文:伴奏乐器包括洞箫(唐代尺八),南琶,二弦(晋代奚琴遗制),三弦,嗳仔。打击乐器以南鼓,锣仔,拍板为主。南鼓,也称压脚鼓。音色浑厚,技法独特。

译文:Its accompaniment consists mainly of flute and string instruments:dongxiao,nanpa,erxian,sanxianandaizai. As for percussions,nangu,smallgongandclappersare most often used.Nangu, also calledfoot-presseddrum,has a deep timbre.It is quite unique and is played in a very unusual way.

本着“文不如图”的宗旨,此处除了“锣仔”和“拍板”,其它乐器基本采用音译方法。原因是此处画面的乐器配图十分详细,译语观众从画面可直观形象地接受到讯息,而详细解释则会过度延长了视频时间。括号中的“唐代尺八”和“晋代奚琴”对于外国人而言是比“洞箫”和“南琶”更为复杂的文化意象,故而省略翻译。译语观众通过flute and string instruments 就能明白画面上的所有乐器均为管弦乐器。“南鼓”的翻译方法,也采用了音释结合的方法,结合图片,观众则明白压脚鼓就鼓师是将左脚后跟压住鼓面进而敲鼓的伴奏方式。

例4

原文:梨园戏的行当沿袭宋元南戏体制,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个行当。梨园戏分为大梨园和小梨园。大梨园又分为上路和下南。三种流派各有十八棚头和专用唱腔曲牌。

译文:There are seven role types in Liyuan Opera,a system after that of Southern Opera,namelysheng,dan,jing,mo,chou,tieandwai.Liyuan Opera is categorized into three mainstreams:xiaoliyuananddaliyuanwith the latter being further divided intoshangluandxianan. Each has its owneighteenpengtouplaysand prescribed qupai.

此处仍是本着“文不如图”的原则,全部将梨园戏的七个行当和三大流派采用音译方法进行翻译。画面是译语观众最能直接感受到的信息源。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行当形象和戏剧流派的图片传递信息的效率远比文字更为直观高效,直接音译更为简洁。因此,此处和其它纯文字的梨园戏介绍材料不同,没有做进一步的行当和流派的术语解释。但是“十八棚头”在画面上是没有相关图片信息源的。棚,是梨园戏传统的演出场地,演出前需要举行“献棚”仪式。棚头,指的是梨园戏三大流派各自的看家戏。这是梨园戏特色文化词汇。此处将“十八棚头”译为eighteen pengtou plays,采用了“音译+释义”的方法,保留了棚头这个文化意象,同时play这个词又能让译语观众理解接受。

四、影视传播视阈下的梨园戏译介策略

梨园戏作为泉州地方剧种之一,有着浓厚的中国历史气息和闽南文化底蕴,其中不少文化术语对于未曾了解梨园戏和闽南文化的国内观众来说都觉陌生,更不用说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海外观众。影视作品是促进文化传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外宣的一个重要载体。将梨园戏的外宣介绍浓缩成几分钟的短视频是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媒介形式,对梨园戏的海外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国非遗文化,让世界看到多彩泉州的文化积淀,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而影视字幕不仅要传达视频的基本信息,还要肩负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作用。因此翻译者在进行梨园戏的影视外宣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译语简洁程度

影视作品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图像与声音都不可或缺,影视表达更加形象丰富。相较于文字作品,影视作品更能调动观众的多重感官,这种艺术形式决定了文字和画面的同步出现可以让文字传递的信息更为生动丰满,让观众准确接受信息。影视作品,尤其是短视频都有时长限制。这更决定了影视翻译一定要简洁,避免冗长繁复,从而让受众产生共鸣,达到文化传播效果。

(二)源语文化特色

影视字幕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清楚影视内容的文字,是视频里辅助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源。异化策略,是以源语的语言形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为归宿来处理译语,在译文中凸显出 “异国情调”的翻译方法。译者可以采用音译或者音释结合的方法,保留源语的中国文化情调和闽南文化色彩。这样可以让国外观众充满兴趣地去感受和理解译文所带来的异域风情[4]。

(三)译者主体身份

海外观众对梨园戏所呈现的闽南文化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理解困难和接受障碍[5]。译者要深刻理解并把握梨园戏及闽南文化负载词,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同时也要尊重译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特征,将影片中所蕴含的意境呈现出来,尽量缩小中国传统文化和海外观众的时空差距,让他们感同身受,心神领会,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五、结语

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申遗成功。泉州这一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又再一次进入国际视野。在“泉州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梨园戏文化也正涌入世界文化交流的浪潮之中。笔者希望通过新兴传播媒介,梨园戏能以更加新颖时尚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和海外朋友了解泉州文化的丰硕积淀和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走向国际,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传播。

猜你喜欢

译语闽南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