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融合

丁 茜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 210023)

一、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背景概述

(一)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概述

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了“职业高等学校”的理念。过去,职业教育主要是以专科学校为主,通过文化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校,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在新时期,这种分类别的教育方式在满足社会对于实用性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就业后素质低、职业发展有天花板等。因此,新时期职业教育将培养发展需要的本科生、研究生等高等学校的职业化人才纳入进来,这无疑是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

(二)校企共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概述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理念,教育部自2019年开始,批准了15所职业大学晋升为本科高职的申请,到2020年通过了6所。职业教育的这一改革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产教融合的一种必然要求。只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融合,职业教育才能办得更好,走得更远。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不断创新各种类型的、各种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在当前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创新基本途径有两条。其一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借助校内外的力量开展职业教育;其二是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的培育。以上途径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会对工学结合的程度和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从目前实践来看,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保持了教育的特色和属性,坚持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重要的环节和途径,而且模式也不断改革和创新。与此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受到诸如社会资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三)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双主体合作模式,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经济支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书本外的知识和内容,是职业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积极开展高质量的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技能高水平人才,促进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赢,是保证职业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才能够推进职业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发展链的有机结合,形成互惠共赢的双赢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未来实用性,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整体素质,助力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

二、校企共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对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产教融合的概念进行界定,进而分析目前产教融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概念介绍

所谓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为了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兴办的专业产业,将实践生产与实践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际上就是一种边教学边生产、边生产边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双主体互利共赢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不仅仅要满足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定向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需要依托社会资源专业办产业,为教育教学提供所需的实习基地,才能够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发展,将产业发展与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实习资源和更多更好的锻炼结合,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产教融和是高职院校构建自身扎实的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校企共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在高职院校积极努力下,职业教育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为了培养更多更高尖的复合型人才,让职业教育成为产业人才配置的重要依托,校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密切,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发展中虽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原有的体制机制、校企之间合作问题影响因素的限制,合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成为制约校企共建产教融合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1.社会资源参与度较低,合作企业引进难度大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重要资源。然而,二者之间既是合作的关系,又在合作目标和追求上存在着矛盾。作为学校而言,其目的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积极的努力,其目标是公益性的、无偿性的。对于企业而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首要目标,校企合作一方面是为满足企业自身对于人才和劳动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打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和行业口碑。与此同时,为了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势必会存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成本核算问题,这就造成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无法获得自身利益时,就会产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的问题,造成学校一头热,而企业参与度低,甚至是不参与的情况。

2.校企合作方式自由度高,保障措施不健全

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需要负担一定的成本,特别是当合作过程中出现了风险和问题时,校企之间可能存在扯皮推诿、责任不明确、制度保障缺失和信任度缺失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处于自我意识爆发的阶段,校企之间的合作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合作模式,合作过程中涉及的责任问题划分不明确,就容易出现问题。目前来看,校企合作多为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或者是企业为学生、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缺乏学生主动性,合作企业也很少参与校方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来,仅仅是与学校合作,获取相关补贴、廉价劳动力等,造成双方经济压力大,各类保障措施不健全等,校企合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校企合作模式需要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的管控,但在这些方面是十分缺失的,保障措施缺乏仍是一个问题。

3.校企合作内容不够深入,职业教育高素质发展阻力较大

合作方式也仅仅是顶岗实习、共建学习基地等方面,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更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究其原因,也是校企合作内容不够深入,没有双方共同的深度参与,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目标。

4.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其他因素的限制与影响

一直以来,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十分狭隘和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低层次的教育,校企合作本质上就是学校为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并从中获利的主观意识,这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一方面,学校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另一方面,合作企业本身负担成本,加之对于口碑和形象的考虑,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这些来自社会的偏见、家庭的阻拦乃至学生本身思维层次中的影响,更加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带来了阻碍,加剧了企业需求与毕业生需求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三、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

上述对于目前条件下,对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对于影响因素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本部分,主要是对未来校企之间合作问题进行探讨,立足于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视角,对实践内容进行探讨。包括合作企业的吸引、合作模式的规范、保障措施的实施、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传统偏见的消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高合作企业的参与度,积极吸收社会资源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高水平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而想要获取企业的支持,除了学校自身的努力,充分考虑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是要从政策上、制度上重视企业与学校教育的合作问题,多关注、多监督、多保障,保证顶层政策的深度规划,给予参与企业各方面的福利政策和优惠政策,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参与度必将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就是要将地方政府纳入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范畴中来,国家对于产教融合实施成效的考核不仅要从学校层面,更要纳入到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绩效考核中来,倒逼政府做出调整,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地与实施。与此同时,还可以发挥政府作为第三方监督和管理机构的作用,督促职业学校校企共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常态化发展。

(二)规范校企合作方式与模式,提供必要的保证性措施

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地方政府的监管作用,对于校企合作进行严格管理和规范,签订合作协议,保证职业教育分阶段合作目标的实现,是避免职业教育流于形式的关键所在。合作模式的规范化管理核心在于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以项目作为载体,采用订单方式或模式,构建校企之间共同组建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利益共同体,从而在调动企业积极参与的同时,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合作过程中,职业学校要与合作企业一起共同打造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精英与教学团队师资互派,实现资源的共享,真正共享各类资源和信息,实现双主体共同管理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的高素质的职业教育。

(三)优化合作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离不开全面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和学生岗位群的职业胜任能力指标等的制定,只有设置更加专业的课程,引入能够适应发展客观需要的项目,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技能性、实用性和整体水平。为此,学校要优选校企合作的单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企业的引导,将校企合作项目作为案例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先了解、先熟悉,进而再参与到企业中来,共建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以项目为依托实施校企双导师、双层面的授课方式,将会大大提升专业教学的实力。

其次,校企合作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学校的培养方案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形成目标一致的合作方案,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践活动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双重需求。为了实现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学校要与企业积极合作,消除来自社会的偏见,在产、学、研等多个层面上深度交流与合作,企业不仅相当于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前了,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能够提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提升自身的人才竞争优势,也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提供了工作机会。

(四)创新教育模型,推进学校、企业双主体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实行的是学校作为主导、政府积极推动、行业进行指导,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这实际上是构建以“学习产出教育”为导向的“双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共同的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必须要达到的标准线。为此,教师要明晰所教课程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作用和责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职业教育与熏陶,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对毕业要求的重要性,才能够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五)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

过去,对于职业教育一直存在着十分深刻的偏见,这与国家在资历框架上的设置是有关系的。国家资历框架是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专业、学术型人才的能力水平上建立等值关系,获得社会公平待遇,实现学分、学历互认,同等学历参加各种选拔性考试。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倒推到学生毕业设计、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实训课程和师资队伍配置等任务的开展,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形成专业持续改进的机制,改变社会的整体认知和偏见,保障毕业生达到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各类型高技能人才。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要求不断进行变化,对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带来了冲击。在此背景下,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方式,是鼓励多元化办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既是增强整个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认可度的关键,也是推进高质量高水平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整体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源支持。高职教育经历了改革和发展,出现了新变化和新要求。校企合作是构建企业和院校之间合作共赢的桥梁,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人才实效性和适用性的关键。职业教育仍然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具有鲜明的技能性、职业性和实用性岗位特征,同时要将着力点放在校企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上,放在高素质高水平职业人才培养上来。校企合作的初衷是符合职业发展导向的,学校与企业之间要积极合作,共同探讨符合双发需求、国家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人才计划,同时节约教育与企业的成本,达成“精细化培养,高位化就业”的目标,提升整个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和正确认识,减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障碍,实现互惠共赢。与此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弘扬国家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推进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