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探讨

2021-12-06何春涛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意蕴

何春涛

内容摘要:现代师德与中国传统师德文化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弘扬优良师德文化是现代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尊师重教、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重视师德养成等内容的继承与发展。新时代师德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特别需要从中国传统师德文化中吸取营养。同时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分析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师德传统与师德现状的冲突。

关键词:传统师德文化 当代价值 意蕴

202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教育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刀真枪,要常抓不懈,同时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师德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优良传统的力量无穷。

一.中国传统师德与现代师德的关系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传统师德和现代师德由于所处社会形态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存在本质区别,阶级社会中统治阶段的道德占统治地位,其道德规范服务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师德具体内容随之变化并与之相适应。

现代师德内容是继承传统师德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而形成的,与我国现阶段国情和教育实际相适应的,比如随着对高校职能理解的变化,高校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职责及与之相应的职业道德会产生新的内容。

在尊师重教上,一脉相承。古人尊师体现在多方面,如古有尊师的礼数,据资料记载,新生进入学堂要叩拜先师孔子的神位,然后叩拜老师;古代每年孔子诞辰日祭祀孔子相当于如今的“教师节”。无论古今都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如古代在教师选聘和上岗时均首先强调“师德”,在考核和管理上也有一套相應的机制。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关系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民族发展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

在师生关系上,古今都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突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育人中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更注重保障学生权利,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如不能体罚学生是现代师德的重要要求。宽严相济是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传统师生关系强调了教师的权威,现今教师的绝对权威在弱化。需要把握爱与严的尺度,德与法的界限。过于“宽”甚至是放任学生不良行为,等同于未履行教师职责。过于“严”,甚至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等同于没有底线的蛮干。

在师德养成上,古今都强调教师自我修养。儒家文化讲“内圣外王”,教师的权威树立要靠良好的师德,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来建立。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既要靠制度保障,更要靠发自教师内心的对师道尊严的高度认同和极力维护,将良好师德作为一种教师职业的崇高信仰,并外化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教师职业行为。

《论语·述而》有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习近平总书记对之继承和发扬,作了现代诠释,即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创造性吸收。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方向。

二.中国优良传统师德文化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师德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特别需要从中国传统师德文化中吸取营养,在传统师德文化中找寻践行优良师德的力量。我们应全面挖掘和继承中华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有研究者将传统师德核心内容概要为“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从师业(爱岗敬业)、师爱(关爱学生)、师能(严谨治学)、师风(为人师表)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尊师重教,用优良传统引领风尚。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古代“天地君亲师”摆于神龛,供人祭拜,还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张良拾履等尊师典故流传至今。尊师重教符合古今主流价值观,尊师重教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是对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尊重老师就是尊重知识,是尊重学生的未来。对于有违师德的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和打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2]这为师德师风建设,为维护教师良好整体形象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人师表,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孔子明确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书与育人应高度统一,为师者均担负着育人之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针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四个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3]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要求教师正确认识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要求教师自身要知行合一,不做两面人。以端正的态度,正确的行为影响人。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要求教师关注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通过自身学识来改变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求教师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同时,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人类社会发展方向,遵守学术道德,引领社会风尚。

有仁爱之心,坚持以生为本。仁者爱人,教师既是严师也是仁师,二者不矛盾。将学生视为己出应是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高境界。现代教育要求以生为本,强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也是仁爱之心的传承。仁爱隐于心,而外于行,仁师之于学生无异于亲

三.师德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与相融

继承优良师德文化对于我们提升师德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能发现师德传统与师德现状冲突的影子。这里列举几点大众比较关注的方面。

一是尊师重教传统与客观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近年来教育领域曝出了一些师德师风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议。我们需要对整体师德现状有客观和清醒的认识。当今社会有的人妖魔化教师,对师德总体状况持否定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4]

对于尊师传统与少数人对师德整体状况的片面认识我们要看到道德于个人而言具有层次性。我们不能否认师德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同时师德在现实中是具有层次性的。人的道德品行存在着现实差异,教师也不例外。师德的层次性是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客观实际,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不能脱离这个客观实际。

同时当今影响师德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社会转型的影响、西方现代教育的影响。社会转型期,在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的背景下,有的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被扭曲,丧失了理想。有的遇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困惑,造成思想混乱和自我价值冲突。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社会由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用陌生人社会的法律来要求教师、对待教师”,同时又希望用教师用熟人社会的方式对待孩子 这种社会期待与师德现状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需要人们合理认识和对待。

二是教师权益与奉献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讲,教师自身权益与奉献是不矛盾的。但现实中存在这方面的困境。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包括有些教师的价值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劳动还是人的生存发展主要来源的时候,不求回报,只讲奉献的观念对于亦是平凡人的教师而言是否有些力不从心。他们也面临着成家立业、奉养父母的责任。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是当下高校师德教育的一个重点,让光辉的职业更有尊严。

有学者提出现代师德面临两大困境:一是教师双重角色的困境,二是社会转型的困境。教师具有普通公民和教师职业两种角色,社会上许多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人以教师要做榜样为由,只要求他们承担责任,甚至把不争利看作师德。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者要关注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努力解决教师合理诉求。不能仅以只讲奉献来替代教师合理诉求,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合理解释,教师的担忧和疑惑会释然。

三是宽严相济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核心是把握好师生关系的度。宽严相济是教师在育人中应把握的原则。尤其是要明确“严”的边界。在现实中有的教师为了保护自己,“聪明”地选择了放任课堂管理。比如教学评价关系到教师个人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学生评教占据较大比重,有的教师为了获得学生好评,迎合学生,只有“宽”没有严。人云,严师出高徒,新时代老师能否严起来,如何把握“严”的技巧和“严”的度的问题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此外,笔者认为作为人民教师,在师德上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或底线:一是国家和民族利益,二是学生和家庭利益,三是学校发展利益,四是社会公序良俗,五是个人形象。每位教师都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在教学中要坚持传播先进文化。这也是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杜莉,谢皓.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内涵与现代内涵.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J].2018(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DB/OL].http://

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4]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18-05-0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設研究”(项目编号:2017GA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意蕴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名师读意林
名人名师读《意林》——刘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