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诗歌的留白与补白教学策略

2021-12-06吕宁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补白现代诗歌留白

吕宁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留白与补白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深刻有效地理解文本,发展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的现代诗歌文本中,含有深层意蕴留白的诗歌占了总现代诗歌数量的1/3,可从视觉、听觉和意蕴层面来展开研究。补白可通过情境教学、朗读教学、提词教学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补白,从而使学生自动生成对文本的理解。本文具体以《黄河颂》、《我看》等现代诗为例,探讨了补白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启发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关注留白并引导学生补白,实现文本研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现代诗歌 留白 补白

现代诗歌作为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一大重要板块,富有着独特的视觉美、听觉美和意蕴美。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留白与补白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挖掘诗歌中的留白,同时相机诱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能动地思考和探索,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补白,以此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一.留白与补白

“蔡格尼克效应”指出,人们对于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经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将这个效应迁移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就意味着当学生遇到尚存缺陷的“空白”(即留白)时,其将会积极主动地设法“补白”这一缺陷,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1]

“留白”一词源于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的创作与鉴赏中,主要指艺术作品中不着笔墨之处,有着意在言外的含蓄蕴藉之美。在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收入的现代诗歌选文共18首,可探索的留白之处或浅显或深入,其中带有深层意蕴的留白的诗歌共计6首,占1/3。分别是《天上的街市》《我看》《月夜》《断章》《风雨吟》《统一》这六首现代诗,不包括最后在结尾之处点明主题的诗歌,如《荷叶·母亲》、《海燕》等。其中,前两首《天上的街市》《我看》都是借用一系列的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或是对生命的热爱,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开篇将“街灯”与“明星”两个意象互喻,以此展开想象,在一片想象之中展示诗人心中美好的理想社会。后四首均出自《短诗五首》,属于哲理性诗歌,短小精悍却包含着深层意蕴。如沈尹默的《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寥寥四句就将简洁含蓄的意境描摹得颇有韵味,在诗歌和谐的节奏和简练的白描手法之下,是诗人所要表现的独立不倚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补白则是将留白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通过延展思维,能动地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呈现多元化的鉴赏与理解。接受美学的视阈下即是读者通过审美经验去发觉作品的各种意蕴,与作者的经验相链接后,产生新的感受和反响。“补白”艺术对于今天的语文诗歌教学无疑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启示。

现代诗歌的留白与补白教学策略,则是师生共同挖掘现代诗中的“留白”,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同时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进行适当的补白,从而更加深刻感知全诗的涵义、体悟诗人的情感。

二.挖掘诗歌文本中的留白

1.视觉层次:意象的留白

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是现代诗歌的鲜明特点之一,诗人通常借用各种意象或描绘画面、营造意境,或将其作为诗歌中心、承载着思想情感,或象征着一定的品格与内涵。初中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还原性意象、表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还原性意象在现代诗歌的运用过程中,注重于自然事物原本的特点,不对意象进行相应的改变,只是对意象进行直观的描述和渲染,呈现出自然生活中的客观规律。[2]如九年级上册穆旦的《我看》这首现代诗歌中,诗人运用“春风”、“青草”、“远水”、“飞鸟”、“流云”等一系列还原性意象,来展现出春天的一派生机。此时,意象背后的情境则是诗中的留白,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还原诗歌的核心意境,来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表现性意象不注重于自然事物客观形象的描述,而是借用相关意象的特点,突显所描述事物的特征。[2]如七年级上册冰心的《荷叶·母亲》散文诗中描述“荷叶在雨中护红莲”这一场景,教師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自己的抽象之意,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表现性意象的特征与内涵,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通过联想和想象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此处的留白则是与意象相关联的抽象之意,需要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拓展。

象征性意象顾名思义,具有象征意味。在现代诗歌中往往通过民族的历史和具体位置来表达情感,如七年级下册中光未然的《黄河颂》通过“黄河”这条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此处的留白则是意象背后的象征含义,常见的象征性意象可参照古代诗歌的典型意象,如“竹”象征高风亮节、“菊”象征淡泊隐逸,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大多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审美理解。

2.听觉层次:节奏的留白

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一文指出:现代诗歌的音乐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而诗歌的节奏主要包括音步、章句、韵式等方面,对于更加注重“自由”的现代诗而言,诗行、诗节的划分主要依据诗人内在的情感流动进行,借助“留白”的出现,诗歌的内在节奏在听觉上呈现得更加自然、灵活。现代汉诗中的节奏大体上和语义、换气是一致的,因而与古代汉诗相比,大多听起来较为自然、流畅。[3]

现代汉语诗歌的节奏主要是由于顿歇的回环反复而造成的,“它以音顿节奏为基础而结合着其他形式的节奏,在古代,它结合着平仄节奏;在现代,则可以结合重轻节奏。”[4]在现代诗歌中,一般划成二字音步和三字音步的基本音步。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里的节奏所呈现的语调是舒缓平和的,包含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诗人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或是与情感内容不可分割的因素。[5]因此,现代诗歌选文中节奏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和情感正是一大留白,值得师生共同品味和探究,在听觉层次上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主题与内涵。

3.意蕴层次:艺术表现手法的留白

诗歌作为最高的语言艺术,其意蕴往往是在言语之外,而现代诗的自由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多了一层陌生化和偏离常规的独特之美。除了表现在对字词和意象的使用外,主要就是体现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

艺术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常见的有象征、衬托、比喻、拟人、虚实等手法,借此来表现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如余光中的《乡愁》运用比喻、排比和复沓的手法,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选取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从个人的愿望上升到国家民族的愿望,层层深化诗歌的意蕴。如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和感官描写,对意象和情感进行雕琢和塑造,华丽的语言和修饰却衬出诗中清新自然的情感和意蕴。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补白

1.情境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教学氛围的诗意,更关键的在于其包含的情感价值。在诗意的氛围里,师生徜徉其中,在诗人的世界里一起感悟和沉醉,沉沦到审美自失的精神中。”[6]因此,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创设诗意的教学情境,不仅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沉浸式教学”,如通过相关的音乐、视频以及诗化的语言,在形、声、色等方面还原诗歌本身的画面或意境,拉进学生与诗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引导学生领略文本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补白,从而感受现代诗中的意境美。

如在教授光未然《黄河颂》时,可以展示黄河的图片或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来进行导入,渲染激昂的学习氛围,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带领他们进入课文独有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灵的共鸣。

2.朗读教学,培养情感体验

诗歌的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情感色彩的体验。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再一次体味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音韵之美,同时有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

正如诗人王家新所说,“诗歌教学不是‘教学,而是一种‘分享”。现代诗歌的鉴赏教学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分享的过程,教师自身对诗歌感知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美具体体现在何处。

因此,教师要在诗歌教学中预留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品味诗歌隐含的诗情和意蕴,从而进行个性化的补白,读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另外,朗读的形式也可以呈现得丰富多样,如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等等,这样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

如在教授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先让学生集体朗读,解决了生字词方面的问题后,教师再范读,进行朗读技巧的点拨,包括读诗歌时的情感与节奏问题。而后可根据情况选择分组朗读或指名朗读,利用多媒体配乐,创设氛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语言的清新优雅以及诗人真情和喜悦的流露。

3.提词教学,相机引导点拨

在文本研读过程中,教师可深入挖掘诗歌文本,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含蓄凝练的语言,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背后的意境。教师通过巧妙的设问追问、相机引导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去思考探索、分析判断,同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如穆旦《我看》诗歌里“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中的“揉”字,描尽春风的无限温柔,饱含着深切的真情。以及下文中“飞鸟吸入晴空”、“流云沉醉大地”,这其中动词的表达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斟酌、品味,通过巧妙的提问来予以点拨,使学生能够调动多种感官、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营造的壮丽广阔之境,以更好地理解后文诗人对生命的咏叹抒怀之情。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诗歌文本中的某个字、词、标点入手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推敲其妙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符号,思考揣摩,启发学生大胆进行补白,从而激活文本,建构文本意义,实现深层解读。同时,学生也打开了思维驰骋的空间,体验到了个性化阅读的乐趣。[7]

如在教授《我看》这篇课文时,教师还可以抓住第五段的“洒”字进行提词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联想与“洒”有关的具体事物,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当之处。“欢笑和哀愁”本是抽象之物,而诗人采用“洒”这一极具动态美的词,不仅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读者便于理解,而且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和美感,也可以体会到诗人不拒苦乐的宽广胸怀。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避免出现“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等不良现象。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得到发展和培养,而且有效的小组合作还能使诗歌教学达到高效。

教师应当设置层次性和递进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各个小组内的交流互动,激发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學生能依据自身的情况得以发言展现,尽量使每个成员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讨论的问题最好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究性,没有固定标准的答案。在讨论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讨论,善于启发和引导,引发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便能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总结出合理的结论,同时吸收他人的观点,更好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同时,诗歌教学的补白在学生的展示交流中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卞之琳《断章》这篇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的共同合作探究来完成较有难度的深度赏析,同时需要加入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如可以给学生抛出以下几个问题:诗中出现了几个画面和几个意象?诗歌是通过什么来将它们联系起来的?诗歌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渐拨云见日,理解朦胧意境背后的哲思。明白诗歌是通过8个相互交叉重叠的意象描绘了4个形象的画面,因为“看风景”和“装饰”这两个动作而产生联系,经过诗人的静心构思和巧妙组合,主客体的相对关系变得耐人寻味,其中正是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理。至于其中的抒情意蕴则留给学生们自由地解读和创造,引导课后继续钻研求知。

综上所述,语文现代诗歌文本的留白与补白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紧紧抓住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从诗歌的意象、节奏、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出发进行深挖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灵活发散思维、有效合理地补白,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激发学生多角度地挖掘和解读诗歌文本中的留白,不断促进个性品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代金.“留白”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4):28-29.

[2]叶翠.初中语文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教学摭探[J].成才之路,2018(13):74.

[3]董运生.现代汉诗中的“留白”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02):69-78.

[4]陈本益.汉语诗歌的节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62.

[5]朱松秋.悟情、传情、抒情——浅谈现代诗歌教学[J].阅读与鉴赏,2007(12).

[6]王崧舟.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J].江苏教育研究,2011(3).

[7]彭庆.“无”中生“有”言意兼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补白艺术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2019(9).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

猜你喜欢

补白现代诗歌留白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