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缘情造端,兴于微言”

2021-12-06赵目珍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微言卡尔维诺理想

赵目珍

卡尔维诺曾说:“把语言变轻,进而通过似乎是无重量的文字肌理来传达意义,直到意义自身以同样等精纯的一致性显现。”我有时甚至觉得,他这样的妙论用来论述诗歌也极妙。尤其是对于那些简简单单、意义明晰的小诗,如果其所传达的也正好“一致”于惜墨如金的文字,那岂不是正对应于卡氏所言之“轻”的这一情形。

李少君的《抒怀》是一首描述日常生活的小诗,写得安逸而又静谧。诗人自言,其中有一种满足感和自然随意的闲散。这种感受正是诗人内在心境的写照。从诗的题目看,这是一个有关于“怀抱”的主题。抒怀,即是抒写内心的怀抱。如果径由古人的思维,这种抒怀会有大言和小言之分。大而言之,可以如哲学家张载那样,发一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小而言之,则可以如陶渊明一样,冀望于“采菊东篱”“种豆南山”。李少君曾多次在诗中写及隐士,寄望于过一种“隐逸”的生活,可见他有这样类似的情怀。这样的情怀,从开篇起直至结束都可以见出。“理想”也简单,不过是“为山立传,为水写史”,为云拍一套写真集,然后是画一幅风景画,画一帧小女的素描。但反过来,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本身却是一个有重量的元素。诗人以如此轻盈之笔,关涉如此重要的元素,将这种重量透过如此温婉的叙述来呈现,并且写得毫不含糊,或许正有一种以“轻”来处理“重”的闲意思在里面。此外,在诗的技法上,诗人也别出匠心。这种“匠心”主要表现在诗的结句上。这一行看似一句补充性的话,看似一句无关紧要的话,看起来轻描淡写的话,实则在诗中占有极大的分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它映照出了整首诗内在的散淡“情致”。

卡尔维诺的阐释,也让人想起清人张惠言的词论:“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张氏解词主张“兴寄”。但我们不深入去追究他的这一理论,只取此处他解释词的微妙之处的这三句理论,因为它们恰好可以用来诠释李少君的这首抒怀诗。诗是因情而起,所谓“抒怀”即是。整首诗短小,仅仅只有区区七行文字,可谓“微言”,而这七行文字却引起人很多感想,这即是“兴”。同时,诗歌中这种朴素、简单的人生理想,这种淳朴的自然的情感,也让人为之动容。叶嘉莹先生在解释“微言”时,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microstructure即“微妙的语言结构”来进行对应,细细研究,则有更多的情趣在里面。其实,整首诗的语言结构并不复杂,无非就是对两个人朴实“理想”的一种叙述,然而这语言叙述中的两个“小结构”却又令人振奋。一是在“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之后,补以“间以一两声鸟鸣”,这种以“()”补充语言的方式,在西方诗歌中较为常见,然而在中国当代新诗尤其是具有如此古典田园隐逸风格的诗中,这样的结构还是令人惊异。二是在画“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之后,补以“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一句,这也是一处神来之笔,它不仅完善了“怀抱”的重要意义,并且此一补充单独成节,与原本在情感上可以紧密衔接可以连起来阅读的第二节分置,构成了一种内在张力。当然,这两次“补充”,从结构上看又属于意思的后置,对于诗歌而言,这种微妙的处理,就更称得上是一种“微言”,一种微妙之言。从效果上看,这种方式当然是加重了语言的分量,与卡尔维诺所谓“把语言变轻”有相矛盾之处。但从汉语阅读者的习惯上看,诗人的这种处理遵循了一种长久以来的汉语诗歌传统,汉语言本身自古就有倒置的传统。更何况现代白话诗,具体到本诗则更是一种明了清晰的展现,倒置也并无太多理解上的纠缠,读起来仍然非常自然。而“自然”的风格显然是“轻”之质地中最為常见的一种。

诗人诗中的这种“自然”情形,应该来自于诗人以“自然”方式观察生活、观察世界、观察万事万物的态度,来自诗人本身所具有的古典意识。《石林诗话》中说:“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抒怀》这首诗即有这样的“天然”质地。它就像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触及到的一番对话,随手记录下来,是对“当下”场景的一种即时解会,就像天地的运转、季节的转换、万物的生发,它们具有共通的节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声音。很显然,诗歌这样的产出方式,来源于一种“轻”,它发自本性,顺于自然,不着力,不凝滞,其本源即诗人对生命的自然体悟。李少君的许多诗歌都有着这样的质素。

赵目珍,青年诗人,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微言卡尔维诺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伊塔洛·卡尔维诺
某些作家
微言妙语
微言天下
微言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