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课后题,纵横关联语文要素

2021-12-06张善兵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3期
关键词:要素习题教材

张善兵

统编教材的低段教材并没有明确提出语文要素。那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确定单元要素,并在课堂教学中把语文要素转化为语文能力。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不仅指明教学的重点难点,暗含教学的训练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问题范例。正如统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总结教材特点时所说:“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分布体现在习题设计之中。”把握习题设计点,能够帮助教师精准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对于语文素养的著力点。本文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习题为切入口,对统编教材低段语文的课后习题进行解读,分析课后习题的特点,领会编者意图,明晰教材编排价值,借此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学功能。

一、横向关联,确定单元要素内容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四篇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也有描绘自然现象、介绍自然奥秘的短文和儿童诗。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一)关注课后习题,把握语文要素内容。课后习题里隐藏着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只有认真揣摩,才能准确把握。首先当我们翻开本组课文的课后练习:

《古诗两首》要求学生读诗句,说说看到什么样的画面;《雷雨》要求学生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求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太空生活趣事多》要求学生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之后,就会发现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就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在延续前面“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整合信息,作出推断”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

再仔细比对四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发现习题编排循序渐进,从扶到放,体现了让学生从学习到练习再到运用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教师要充分领会编者意图,厘清习题编排体系,结合课后习题,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也为中高年级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关注语文园地,运用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不少内容,如“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隐藏着语文要素,是检验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成色的落脚点。

如:二下“语文园地六”的写话——大自然真是奇妙呀!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着很多“问号”?把它们写下来。重在“让学生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仿什么?怎么仿?仿到什么程度?这就涉及学习支架问题。

运用本单元语文要素“提取主要信息”——从例子中提取疑问词,感受疑问词所处在位置,体会提问的不同角度;进而用上这些疑问词,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说清楚。从语文园地的角度审视“语文要素”,回顾“语文要素”,检验“语文要素”,这样以单元整体教学视角,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二、纵向关联,确定单元要素梯度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依据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统筹规划,按照一定的层次、梯度,有机地融入到新教材中。以“提取信息”为例,统编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以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序列呈现。

一上第七单元要求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一下第七单元要求“根据课文的明显信息做简单判断”;二上第三单元要求“整合信息,做出推断”;二下第六单元则要求“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有了前面教学的铺垫,我们要以发现的眼光,从教材中找寻语文要素,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教与学,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要素为例,二年级下册前面几个单元已有铺垫,第六单元则着力重点教学,教出层次,学到方法;而第七单元又进一步延伸与运用,通过反复操练和巩固,让这一要素自然落地。这样,前有铺垫,中有教学,后有延展,真正让语文要素有教的经历,学的过程,学生用中学,习中练,走出一条由知而能而智的语言文字运用之道。

三、聚焦”泡泡语”,实现语文要素价值

“泡泡语”与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出现,不仅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较大的帮助。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就有很多的”泡泡语”,它既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又引导着学生学习方法的革新,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形象思维。研读文本,解析教材,不难发现本单元的“小泡泡”总能在关键处直击要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帮助,发挥着“导思、导学、导行”的功能。

比如《雷雨》这篇课文中就运用了这样的”泡泡语”:“压”“垂”“挂”这几个加点词用得真好。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描写的景物,再引导学生抓住“压”“垂”“挂”等重点词,老师出示含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让词语回到句子里,读句子,感受课文的用词准确。

句子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做动作理解“压下来”。看课件(满天乌云)朗读句子。

句子二: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指导朗读:要下雨了,蜘蛛要跑得快一些,读句子。谁能让小蜘蛛再逃得快一些,再读句子。出示图片通过比较来理解“垂下来”和“掉下来”。出示图片:下垂的小兔耳朵、掉下来的树叶、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成熟的向日葵,让学生在朗读和观察中总结文章的用词准确性。最后设计看图选词,巩固运用词语。

设计的这几个环节帮助学生提示主要信息时,既要关注景物,也要突出景物的变化,提取上述动词;交流课文内容过程中,用上这些动词,表达将更准确、更形象。把文中泡泡充分融入到语文要素之中,教学价值才能最大化。

总之,课后习题是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的显性体现。通过大量的实践机会,多样的活动形式,给予学生语文实践的充分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习题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要素习题教材
教材精读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