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5杨佳丽刘亚平石建春王腾飞霍梅俊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考核食品

杨佳丽,刘亚平,石建春,王腾飞,霍梅俊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晋中 0308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教育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1]。“互联网+教育”并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集成和优化作用,与教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其中蕴含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2]。在全球一体化和食品大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食品专业英语”作为食品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复合型食品专业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食品专业英语”是在基础英语和食品专业类课程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开设的课程,不仅英语学习中的专业词汇多,句子结构复杂且涉及的专业内容广泛。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单一,且教学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符合“互联网+”的教育理念[3]。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高校“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为食品类专业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1 高校“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1 教材内容有待更新

高质量的教材是开展高水平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适用于高校食品专业英语的教材可选择性少,有关听说训练的专业英语教材更是寥寥无几。同时,这些教材内容大多是节选自英文专业书籍或文献部分内容,不仅章节之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且内容陈旧过时[4]。近年来,食品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发展迅速,然而这些前沿的科学认识和科技成果并未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亟需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编写出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教材。

1.2 师资队伍自身素质有待加强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研究和践行者,其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高校的“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大多由本专业教师担任,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尚有待提高。同时,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多数专业英语教师还未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将互联网积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且教学理念陈旧,对高校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没有完全适应。

1.3 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讲解分析词汇语法和翻译语句。对于这种被动接收知识,课堂缺乏良好互动的教学形式,趣味性和生动性大大降低,无法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更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种传统旧有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亟需得到根本改变。同时,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考核方式也需多样化。传统考核方式主要采用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考勤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以卷面成绩为主,不注重过程性考核的单一考核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下“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要求。

2 基于“互联网+”的“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食品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水平相对还较为落后,时代性和系统性均较弱,已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亟待各个高校食品相关专业教师,在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编著适合“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材。在此基础上,将食品领域内的最新科研进展、科技成果和科学认识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克服教材更新上的局限。同时,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一个食品专业英语线上学习的资料库,如涉及每个章节内容的最新文献,优质的辅助教学视频、动画等相关扩展资料。为了保证学习资料库的丰富性和时效性,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随时对其进行补充或删减。

2.2 教学模式的改革

2.2.1 基于互联网资源的课前自主学习

在全面了解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诉求、先修专业课程基础和英语水平的情况下,依据教学大纲,在课程的每个章节前通过线上平台将围绕主题内容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微视频、课件、文献资料等)分享给学生,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如观看视频课件、翻译文献、练习写作或听力等。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课堂内容自主收集与其相关的资料,在完成相应任务的同时,讨论汇总小组的学习成果。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可在在线教学平台上进行打分评判,并计入课程的最终考核,调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2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英语陈述相关内容。教师在点评或互动中对各小组提出或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或探究式教学,引导各小组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保证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内化所学知识,完成更高质量的学习。最后由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明晰课程知识的建构。

2.2.3 基于实践应用的课后拓展

为了使“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课后在线上平台发布相关话题讨论、文献阅读与翻译、论文撰写等任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相关专业教师为学生作英文学术报告,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或观看线上相关英文报告。此外,各小组可根据兴趣选取课程的一个主题内容,自行设计情节场景拍摄视频,并将其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判,借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在实践应用中巩固和升华所学知识。

2.3 考核模式的改革

基于上述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了较为客观地反映“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以往传统的以开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将线上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加重过程性考核比例。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包括在线学习、课堂表现、期终开闭卷考试等内容,其中线上学习部分主要考核在线观看课件、教学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源情况,完成线上布置任务情况,在线参与讨论情况等内容。

2.4 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

作为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食品专业英语”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时,选用有稳定科研方向及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有助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在迈进“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尤其是要提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课程教学上。专业英语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英语教学、教学信息化、在线教学、与互联网相关的各种新型教育教学方法等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3 结语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非常符合当下高校食品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汇报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形成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变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课程的改革对于提升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高校食品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考核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植保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及思维教育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快速掌握方式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