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善而立,向上而行

2021-12-02张宏业

新班主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红日老伯义工

张宏业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更关注自己,容易忽视别人的感受,集体荣誉感不强。他们对于善良的认识不够深刻,也不够全面。因此,这节班会课,我希望能借助身边的人和事、新闻素材等,通过讨论、辨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以向善的品质立身,以向上的态度前行。

热身活动:一场直击心灵的追问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易立竞这个名字吗?

(预设:《吐槽大会》选手、记者……)

师:易立竞是一位主持人,她特别擅长以犀利的追问方式采访嘉宾。今天我想带大家体验一下,这种被称为“没人能逃脱”的追问。你可以边听边在心里回答。

(课件播放视频:《追问之你善良吗?》)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易立竞假设了三种场景,给出了6个不同的选择。

(课件呈现文字:

场景一:一位崴了脚的同学请你帮忙提书包。

①漠然离开  ②伸出手

场景二:街上一位成年人向你借2块钱坐公交。

①觉得他是骗子  ②他真的遇到了困难

场景三:一位老奶奶摔倒了。

①赶紧绕开  ②扶起她)

師:刚才的三个场景中,你选①较多还是②较多?

(预设学生答案:②。)

师:你为什么这样选呢?

(预设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尽量帮助身边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师:每个人的内心都存有善念,在碰见这样的情况时,我们本能地会想要提供帮助。善良的内涵是什么?向善能带给我们什么?带着刚才视频中的这些追问,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班会课——《向善而立,向上而行》。

【设计意图】视频引发了学生对于“善良”的思考,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也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向善而立,向上而行”。

环节一:向善而立见行动

师:其实在班级里,也有很多善意的瞬间。我想请负责班级相册的琳婕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她在整理班级相册时注意到的几个故事。

(请学生展示几张照片,简单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师:除了照片中拍到的,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善良的行为?

(预设学生回答:公交车上让座、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师:看来大家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参加了一个小调查,写一写“我心中的向善行为清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榜单吧。

(课件显示:我心中的向善行为清单

1. 主动捡起垃圾;

2. 积极向上;

3. 多参加志愿活动;

4. 不说脏话,注意文明用语;

5. 公交车上给有需要的人让座;

6. 跑完步扶同学一把;

7. 内心柔软;

8. 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

师:你能试着给这些向善的行为分类吗?

(小组合作任务:确定分类的标准,利用“我心中的向善清单条目卡”进行分类。

请小组上台展示讨论成果。)

(预设分类1:可以分为思想类和行为类,“积极向上”“内心柔软”属于思想上向善的表现,其他的都可以归到行为上的向善。)

(预设分类2:可以分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这三层。“积极向上”“内心柔软”是对自己而言的,“主动捡起垃圾”“多参加志愿活动”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其他属于对他人的向善行为。)

师:同学们,通过这份清单,相信大家对“向善”这个词应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在今天的班会课记录卡上写一写,向善的含义是什么?写完之后我们先不分享,因为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步步积累答案,最后再来回答一开始视频里的追问。

(预设答案:向善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它可以是一个人内心的柔软,也可以体现在一些具体的行动上。在帮助身边人的过程中,我们在向善;在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中时,我们也在向善。)

【设计意图】从学生角度来说,照片来自班级的小小摄影师,“我心中的十大善良行为”由同学们自己提名所得,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才能真正引发他们的思考。小组合作,则更有利于同组学生间交流,启发每个人更深层的思考。从教师角度来说,本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善良的内涵,选择学生熟悉的一些照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讨论兴趣。而分类任务,则是引导学生发现善良内涵的第一步。

环节二:向上而行聚动力

师:我想,大家的心中已经种下了向善的种子。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位老伯给大家认识。

(课件显示照片及文字素材:林志兴,63岁,在东门菜场做水产生意,红日亭义工,工龄16年,每天凌晨3:15前往红日亭。)

师:如果给你一个机会,面对面采访林老伯,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呢?

(预设学生回答:你为什么想去做义工呢?做义工这么早出门,累吗?家里人支持你做义工吗……)

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曾在央视播出的视频,听听林老伯是如何讲述他的故事的,也许我们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大屏幕播放视频:《还看今朝:红日亭》)

师:林老伯在视频里其实已经回答了不少同学的提问。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课件显示视频中老伯的话:

①累,反正说实在,你说不累也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可能的。

②这个付出了,本身就是开心的。

③现在就是365天,从来没有停过了。

④做人你就要做好,好人就是有好报的。)

师:有哪一句话、哪一个词特别打动你吗?

(预设学生回答:①做义工很累,但是能带来快乐。

②做义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它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们能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做一个向善的人是不求回报的,老伯所说的好报并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

师:“好报”这个词,我认为还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在做义工的过程中,林老伯其实也获得了向上的力量。你们认为,向上代表着什么呢?请大家再动笔写一写。

(预设答案:向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之后的满足。)

师:提到红日亭,我们班的同学肯定不会陌生,因为在七年级时,我们就去红日亭开展了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活动照片,以及同学们和林志兴老伯的合照。)

师:你们认得照片中的老伯吗?眼熟吗?

(预设学生回答:就是视频中的这位林老伯。)

师:请和老伯一起推伏茶车的女生说说自己现在的感受。

(预设学生回答:没想到我们竟然和上过央视新闻的老伯一起做义工,真的是太意外了。)

师:惊喜吧?意外吧?一座红日亭把我们和林志兴老伯联系在了一起,红日亭作为温州慈善地标的意义就在于此。

(课件显示有关红日亭的资料:

红日亭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72年夏,五六位退休老人萌于原始、淳朴的爱心,自发在红日亭免费供应伏茶。

2020年,温州全市共有379个伏茶点,其中,鹿城区87个,龙湾区15个,瓯海区37个,洞头28个,乐清市12个,瑞安市70个,永嘉县39个,文成县8个,平阳县40个,泰顺县7个,苍南县28个,龙港市8个。)

师:从几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红日亭到379个伏茶点,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不断向善向上的变化。从个人到社会甚至到国家的层面,我们能看到向善向上的力量是在不断传递的。当我们提到志愿者,脑海里出现的可能是他们穿着红色马甲的样子,但在接下来的视频中,可能大家会有新的解读。

(大屏幕播放视频:《声援武汉混剪》)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觉?抗击疫情中的志愿者包括哪些人?

师:当每一个中国人都以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面对疫情时,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强大的力量。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拿起笔,写一写你对向善和向上的新的理解。

(预设答案:向善能带给一个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也能将向善的力量传递给身边的人。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

【设计意图】去红日亭做义工的经历,能很快让学生心中那颗向善的种子破土而出,林老伯身上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真实经历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向善向上的巨大能量。这个环节虽然大部分都是资料呈现,但是,及时的追问有助于学生思考材料背后的意义。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地加以总结和引导,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环节三:上善若水暖人心

师:同学们,向善向上的力量是不断汇聚、不断累积的。在一个班级里,如果这样的力量能凝聚起来,一定能给我们班带来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在班级里,是否发生过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今回忆起来却充满了来自同学的善意呢?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班级“暖新闻”,为班级汇聚向上的力量吧。

(课件显示——

要求:一句话短新闻,一句话说感受。

思考:这则暖新闻有助于解决班级目前出现的什么问题?)

师:所谓的“暖新闻”,其实就是能传递向善向上精神的新闻事件。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班级里是否有这样的一些人、一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预设学生回答:①小组合作中,教身边的同学做题目,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②有的同学帮朋友做值日。

③在疫情期间,有同学给班级捐献了5000个口罩,这其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同学们都能得到更好的防护。)

师:感谢大家的分享。带着善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就能发现这些珍贵的“暖新闻”。

【设计意图】从学生角度出发,着眼于班级生活细节,寻找班级里的“暖新闻”。从身边最熟悉的同学入手,以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一定会有所获。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向善的可贵与向上的动力。从教师角度出发,本节课通过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已经对“向善”和“向上”两个词形成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因而,这个环节必须引导学生思考身边事,将向善向上的实践落到实处。发现一则“暖新闻”,尝试解决一个目前班级的小问题,难度小,且可操作性强。

环节四:度量边界明方向

师:向善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向善能带来向上的力量。当我们谈论“善良”时,我们还可以聊些什么呢?

(课件显示文字: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善良药水”,喝下去就能获得“善良加持”。从此,无论你面对何人何事,都能靠善良的品质解决问题。

“善良药水”,你喝吗?

正方:喝呀!从此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

反方:我不喝。事情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小组合作任务:一、二大组站正方立场,三、四大组站反方立场,双方各派两位同学“出战”,每人发言1分钟,自由辩论2分钟,最后其余同学可以补充发言。)

(正方:①人之初,性本善。人本善良,只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人和事,导致善良逐渐消失。喝了“善良药水”,我们就能回到最初的样子,何乐而不为?

②善良本身是一种可以传递的品质,我如果喝了“善良药水”,也一定可以将这种向善向上的力量传递给身边的人。喝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当然会越来越好。

反方:①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喝了,别人都不喝“善良药水”,那怎么办?

②无底线的善良是很恐怖的,喝了“善良药水”的人,难道不会成为一个不分是非的老好人吗?)

师:刚才的辩论真是精彩极了。其实辩论的双方都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善良不能是无底线的,它应该有度、有是非标准。

(课件显示文字:你了解善良的内涵吗?你知道向善能带来什么吗?这节课给你带来了什么思考?)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回答这节课刚开始时,视频中留给大家的追问了吗?

(预设答案:向善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体现在各种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行动中。向善能帮助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带给他人乃至社会积极向上的动力。善良非常珍贵,但绝不能是无底線的善良,它应该是有度、有标准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向上。)

(课件显示文字: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等于零。所有你平日所累积的善意,都会成为未来你前进途中最坚实的后盾。以善为盾,向善而立,向上而行!)

师:最后,老师想把这几句话送给每位同学,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希望大家以善为盾,向善而立,向上而行!

【设计意图】辩论这种形式很受八年级学生欢迎。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抛出这样一个脑洞大开的辩题,能引导学生冷静地思考善良的尺度,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从教师角度出发,通过“喝不喝善良药水”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最后明白,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这样一来,这节课的高度和深度就都可以达成。同时,这也鼓励每一位同学,勇敢地面对接下来的人生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红日老伯义工
准时到达
红日
早春
那抹红
付药费
反腐败与中国廉洁政治建设研究报告2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