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油菜套种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

2021-12-02邓海平宋文俊李晓松李家发刘开国

食药用菌 2021年6期
关键词:羊肚出菇菌种

邓海平 宋文俊 李晓松 李家发 刘开国

(1.铜仁市农业科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市林业科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3.铜仁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铜仁 554300;4.碧江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铜仁 554300)

贵州省铜仁市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季温度多变,夏季炎热,秋季温度快速下降,冬季温度低;年日照时数1 274 h,年降水量1 400~2 000 mm,实属典型寡日照多雨区[1]。铜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700 万公顷,油菜套种羊肚菌(Morchellaspp.)模式发展潜力大。

铜仁地区冬季寡日照、多雨高湿,无长期凝冻大风等极端天气,海拔700 m 以下区域,1月至3月中旬温度在2~18 ℃之间,适宜羊肚菌出菇的时间长[2]。油菜种植区多为碱性石灰岩冲积物土质,透气性好,特别利于羊肚菌生长,羊肚菌菇质厚品相好。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种植羊肚菌每亩(666.67 m2)需投入菌种和营养袋约3 000元,劳动力5 个,生产周期90~100 天,产量150~225 kg(图1),可实现纯利润0.6 万~1.0 万元,是单种油菜产值的10 倍。在贫困山区推广,群众种植积极性高。现将高效种植技术要点报道如下。

图1 羊肚菌出菇期

1 优良株系筛选

羊肚菌品种的株系与代号多,而丰产、抗逆、优质等特性的表现则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比如六妹(Morchella sextelata)品种的同株系在不同区域种植,产量有明显差异。多点多生态品种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铜仁地区以贵州六妹株系的‘m6-909’和‘m6-901’稳产性好,云南六妹株系‘m4’和福建六妹株系‘EQ614’产量高。因此,不同区域种植羊肚菌,必须先对引进品种的丰产性、适宜性、抗逆性等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确认适宜本区域种植后,才能作为主推品种规模推广。盲目远距离购种栽培,存在品种不适应当地小气候的风险,易导致少出菇或不出菇。

2 高质量菌种和营养袋生产

2.1 菌种培养料和营养袋配方

菌种培养料配方:小麦30%,玉米碎粒30%,麦麸20%,木屑17.8%,石灰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含水量55%。营养袋配方:小麦30%,玉米碎粒30%,麦麸20%,木屑16.8%,石灰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含水量65%。

2.2 菌种生产

小麦和玉米碎粒用2%石灰水浸泡至无干心,按配方比例将麦麸、木屑、石灰及微量元素等充分拌匀,采用14×28(cm)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每袋装湿料0.75 kg,料中心位置插入2.5×13.0(cm)塑料棒通气,套环封口,常规灭菌、接种,弱光或微光有利于菌丝生长,放于通风弱光下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5 ℃以下[3]。

大田调查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碎粒的菌种,播于土壤中萌发力强,长势表现快、白、浓、旺,播种后35 天菌丝向厢面两侧土壤延伸的直径达76 cm;相同条件下的80%小麦配方菌丝圈直径61 cm,30%小麦配方仅56 cm。可见,高质量菌种添加玉米碎粒,能显著加快菌丝生长,实现大田菌丝体营养快速积累。

当制种粮食主料量占80%时,因培养基质细碎紧密,灭菌后易结成硬块,导致通气严重不良,底端袋料易发酸发臭,造成菌种隐性污染,不仅制种效益降低,且纯度难保证。因此,装袋时需插入通气棒灭菌,在15~22 ℃拔出通气棒于孔内接种,10~12 天菌丝长满菌袋,比无通气孔菌袋满袋快8~10 天。

高质量菌种制作要点:配方中添加玉米碎粒,料袋设通气孔,菌袋在适宜弱光下培养,满袋2~5 天后颜色变成淡黄色,袋口和外壁处有大量片状黄色菌核形成时使用。

2.3 污染菌种鉴别

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快,纯正菌种早期浅白色,中期淡黄色,后期米黄色,老化种为棕褐色。羊肚菌菌丝生长早期与杂菌共生不易辩别,污染菌种识别技巧:当菌种菌丝满袋2~5 天后,如菌丝为白色,长势浓密,棉絮状,且不返黄多为绿色木霉污染;菌丝为白色,长势较密,无棉絮状,且不返黄多为链孢霉污染;整袋菌丝为纯黄色,无或较少白色菌丝多为细菌污染,

2.4 高质量营养袋生产

营养袋制作工序与制种一样,12×24(cm)乙烯袋装湿料重0.35 kg。营养袋营养供给不足,难出菇或出菇稀少,且子实体个头小,生长十分缓慢。不同配方试验的结果:①甘薯渣68%+木屑10%+甘薯藤10%+玉米碎粒10%+石灰2%为CK 配方;②配方甘薯渣58%+木屑10%+甘薯藤10%+玉米碎粒20%+石灰2%,产量较CK 配方提高13.6%;③配方甘薯渣48%+木屑10%+甘薯藤10%+玉米碎粒30%+石灰2%,产量较CK 配方增加35.6%;④高质量配方小麦30%,玉米碎粒30%,麦麸20%,木屑16.8%,石灰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产量较CK 配方增加53.6%。

可见,营养全面的主料玉米、小麦、麦麸等添加营养袋,更符合羊肚菌营养需要,因此产量可显著提高。配方中添加微量元素可能刺激酶活性,加速营养转化利用,延缓菌丝衰老[4]。配方加3%生石灰,可有效降低营养袋被链孢霉污染风险。

3 栽培地选择及处理

羊肚菌高产稳产是在良种、良法、良态、良地的综合作用下实现的。不同栽培地菌丝长势、出菇产量差异大。宜选海拔700 m 以下、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湿保肥强、播种后厢面不易板结积水的黑色沙壤地种植。

根据试验,温度4~10 ℃下,黑色沙壤地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0.89 cm,播后30 天左右停止营养生长,55 天开始出菇,出菇密集,朵形硕大,每亩鲜菇产量250~350 kg。稻田、玉米地或林地,肥力中等,播种萌发较快,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1.14 cm,播后40 天停止营养生长,65 天开始出菇,出菇密度和朵形中等,每亩产量100~150 kg。板结的黄壤地,菌丝日均长速1.22 cm,播后79 天出菇,菇稀少,每亩产量仅20~30 kg。

整地。播种地提前用旋耕机耙打一遍翻晒。大块表土保湿性差,不利于羊肚菌菌丝爬土,在油菜移栽前再疏松破碎一次,同时疏通大田排水沟。

4 油菜移栽

油菜选择甘蓝型、叶片较宽品种,9月中旬育苗,10月中旬移栽,每行株距40 cm,行距60 cm。11月上旬每亩施西洋复合肥25 kg,11月下旬施尿素10 kg[5]。油菜移栽后25~30 天播种羊肚菌菌种,2 个劳动力1 天可完成666.67 m2播种和营养袋摆放,播种行不需除草,菌丝可抑制杂草生长,只对采菇走道除草一次(图2)。

图2 油菜套作羊肚菌

5 羊肚菌播种期及播种方法

5.1 播种期

不同时期播种栽培效果不同:①11月上、中旬播种,气温在6~22 ℃,寡日照小雨高湿,利于菌丝生长;1~2月温度在2~18 ℃,适合羊肚菌出菇,子实体肉厚、帽长、柄白,质量好,上市早售价高;②12月上旬播种,3月上旬出菇,铜仁地区春季升温快,子实体易遇22 ℃高温,大头菇占比大,鲜品卖相差;③1月初播种,3月中旬虽能密集出菇,但受高温高湿环境制约,子实体易发生菌柄腐烂和白毛霉,幼菇成活率低,菇体小,产量低。

5.2 播种方法

土壤湿度为50%左右,足墒下种,油菜大田播种2 行留1 行采菇走道。在油菜行中间起宽与深为7~8 cm 条沟,每亩撒2 kg 辛硫磷颗粒于沟内预防地下害虫。每0.75 kg 菌种(湿重)播条沟5 m 长,播种量为每亩200 袋。再将冷却的营养袋划两条口,长7~10 cm,划口紧贴菌种放置土面。营养袋间距30 cm,每亩投放2 000~2 200 个(图3)。播种沟覆土,垄面呈龟背形,营养袋上盖10~15 cm 厚的土,并在垄面两侧预留出菇沟,沟底利于保湿,在温、光、湿、气的适当刺激下,幼菇先从沟内长出,出菇率与成活率均高。

图3 羊肚菌播种及营养袋放置

垄面盖厚土优点:久旱时可保证菌丝在足墒(湿度)下正常生长,可防鸟、老鼠等危害营养袋,可有效防控营养袋链孢霉污染。

6 虫害预防

冬季播种虽然气温较低,但由于种植地集中投放菌种和营养袋,粮食香味易吸引地下害虫如马陆、跳虫、蝇蚊等和地面生物啃食危害,导致重者不出菇,轻者稀出菇,严重制约产量。栽培环境虫害密度高是重茬地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田栽培防虫措施:油菜行起沟播种时,每亩撒辛硫磷2.0 kg,预防马陆、跳虫、烟灰虫、白蚁、蝇蚊蛆等地下害虫。厢面褪霜期对油菜喷聚酯类杀虫剂一次,减缓大田蝇蚊繁殖速度,减少羊肚菌白毛霉病发生。出菇期对厢面撒四氯乙醛颗粒,可预防蛞蝓、蜗牛等对子实体为害。

7 逆境胁迫增强菌丝体适应性和抗逆性

7.1 逆境胁迫菌丝体

播种后不遮光,日晒、干旱、冷冻、雨淋等不利环境条件,可增强菌丝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自然光照和降雨可抑制菌霜,减少菌丝养分无效消耗,利于菌核养分吸收与储存。厢面不遮光利于提升积温,可提前10~15 天出菇。出菇期不盖保温膜,低温下长出的幼菇即使在2~5 ℃甚至短期雪天也不会死亡,幼菇成活率高,菇质厚重。

7.2 破解原基保育难点

原基保育是传统羊肚菌大棚栽培难点,特别是在原基分化至幼菇立针期,若遭遇频繁倒春寒(温差≥12~15 ℃),会引起大批原基冻死。破解技术为:筛选适应本地气候的良种株系;营养袋添加玉米碎粒,使菌丝积累充足养分;厢面延迟遮光,控制菌霜过旺形成,减少养分消耗;原基与幼菇立针敏感期,喷水量或喷水时间按“秒”精准控制,以降低菌柄腐烂病发生率;厢面不盖薄膜,将传统的表土上层分化原基诱导成表土下层分化,使原基成活率更高。

8 出菇管理

8.1 出菇时间

大田栽培,菌丝从浅白色变成米黄色时才开始褪霜,褪霜一般10~25 天,厢面可出菇。出菇早或晚与环境中温、光、湿、气的刺激强度有关。厢面菌霜不消褪或大田持续干旱,会导致出菇延迟。若大田温度一直为0~5 ℃低温,无8~10 ℃温差刺激,即使厢面菌霜消褪也不会出菇。

8.2 出菇条件

羊肚菌出菇前提条件是冬季多阳光天气(积温足),出菇则需在有降雨保湿条件下,昼夜有8~10 ℃温差刺激。油菜遮阴效果好,营养袋摆放足,整个厢面均可出菇,子实体个头较大。油菜遮阴须适度,不能全部覆盖厢面,幼菇从油菜叶片下的条沟处长出,露地也可出菇。但在2~3 天阳光照射下,幼菇菌帽易干尖或被灼伤,灼伤处遇雨易腐烂,子实体个头小。出菇温度2~10 ℃,从菇蕾到子实体成熟需30 天,肉质厚实品质好;出菇温度8~18 ℃,15 天可成熟[6]。

8.3 出菇管理

铜仁地区初春天无三日晴,即使连续晴朗3天,空气相对湿度也能达到露地64%,遮阳网下72%,油菜叶片下84%。因此,油菜套种羊肚菌生长期不需要喷水,高湿度自然环境完全可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出菇管理:一是油菜老黄脚叶不必剔除,叶下覆盖的子实体个大、柄白,菇高14 cm,帽长10 cm,柄长4 cm,单朵重50 g,分别比无叶片覆盖增加3 cm、2 cm、1 cm 和30 g;二是疏沟排水防厢面受涝是重点,使子实体处于干湿交替环境,利于预防菌柄腐烂病和白毛霉病。

9 采收与烘干

9.1 采收

羊肚菌子实体菌帽变黑,子囊果5~10 cm 不再增大,菌盖凹坑分明,肉质厚实有弹性,香味浓,即为成熟。但在寡日照低温条件下,菌帽不变黑,为褐色,凹坑分明时即可采收。每亩羊肚菌采摘需3 个劳动力。采收方法:左手捏住菌帽,右手持锋利小刀,从基部割下,供鲜销或烘干待售。

9.2 烘干

割下的鲜菇菇脚不带泥,保持同一方向,均匀平放在烘干筛上,不重叠。控制烘干温度,初期35 ℃进行定形,每隔2 h 将温度升高3~5 ℃,6 h后温度升高到48 ℃,48~50 ℃保持3~4 h,使菇体充分干燥。

猜你喜欢

羊肚出菇菌种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