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动手,乐促学
——浅析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021-12-0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王苏琪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小棒动手概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王苏琪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捕捉学生的创新瞬间,如何设计动手操作课程成了数学教师的难题。教师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概念学习,动一动

数学概念普遍具有抽象性,对中年级学生而言,不易于理解和记忆。小学中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接受概念学习时还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实践性操作来直观感受,从而对于概念的理解形成定式。所以,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教师要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抓住概念的要点,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总结,加深概念的理解度。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拿出纸、尺子、剪刀等工具,利用这些辅助工具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在玩乐中找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探究规律,摆一摆

小学中年级课堂中,很多课程和习题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在学生探究其中的数学规律和数学奥秘时,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等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要学会“放手”,给学生创造充分的独立性课堂,让学生与学生有交流,有合作,有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课程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用于摆三角形,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用小棒摆三角形,想一想需要用到几根小棒?”“2根呢?5根呢?n根呢?”随着摆的三角形越来越多,学生很难计算出所需的小棒数,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通过实际的动手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探知答案,加深学生理解。随着越摆越多,让学生合作摆三角形,并把所得结果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最后,学生会通过形象的感知和表格中所填写的数据快速地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这比教师讲几节课都更加有效。

三、技能形成,画一画

在中年级数学课堂中,有很多需要学生不断练习的活动,比如画一画。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引路人,可以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利用数学工具开展学习。在学习画图题目时,教师要学会“躲起来”,站到幕后,少操作、少讲解,让学生独立尝试操作,从而得出结论,完成习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的概念时,学习了概念后,可以让学生试着用直尺去画一画平行线。学生利用直尺先画一条直线,再用尺子在下面画出另一条直线。然而,当教师要求把直线延长时,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学生画的两条直线在不断延长后就出现了交叉。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通过小小的画线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概念的理解。

四、求异创新,做一做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精细运动。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创新动手操作题目,创设各种操作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做,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行程问题”一课时,教师拓展了一道有趣的动手操作题目:在森林中有一只凶猛的老虎,它每天四处寻找猎物。这一天,它发现了一只鹿,它们之间相距100米,老虎发现猎物后,立即以20米/秒的速度追赶,1秒钟后,鹿发现了老虎,立即以10米/秒的速度逃命。问老虎需要多长时间追赶上鹿?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选择一部分学生扮演老虎,一部分学生扮演鹿,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想上台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观察、思考、小组内交流、分析,从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在解决问题时就容易了很多。

小学中年级动手操作切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小棒动手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巧移小棒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