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解题思想的渗透

2021-12-02福建省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肖艺娜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蓝花红花数学知识

福建省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肖艺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己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能够解答数学问题,培养小学生的解题思想,这样,学生今后在面临数学问题时才能够独立解答。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解题思想,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授课。

一、以问题激发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要根据数学课程的知识点为学生设置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便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出了一些蓝花和一些红花的图片,之后对学生说:“大家数一数,蓝花和红花各有多少朵呢?”学生在数完之后回答说:“蓝花有2朵,红花有12朵。”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关于倍数的问题:“红花比蓝花多这么多,红花里面有几个2呢?”学生将红花以两个为一组圈起来,之后说:“有6个2。”教师接着问学生:“也就是说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呢?”学生尝试着回答说:“6倍?”教师接着为学生讲述道:“没错,就是6倍。12能够被2整除,我们应该说12是2的倍数。具体来说,12除以2等于6,所以12是2的6倍。本题中就是红花是蓝花的6倍。”通过这样的提问与讲解,学生对“倍”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便逐渐形成了解题思想。

二、从题目寻找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从题目出发,寻找题目中的条件,根据条件进行分析,从而解答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如何从题目中寻找解答问题的条件,并带领学生一起对题目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中,我展示出一个数学题目:“小猴子、小兔子和小鸭子一起在河边玩,天黑了,它们要乘坐小船赶紧回家。一艘小船最多载重20千克,小猴子重15.2千克,小兔子重2.3千克,小鸭子重2.1千克,请问它们能一次全部过河吗?”在展示出这个题目之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题目中哪些条件是有效条件吗?”学生回答说:“有数字的是有用的。”我点点头,对学生表示:“没错,在这个题目中,已经说明了小船最多载重20千克,然后告诉了我们三只小动物的重量,那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说:“应该把小动物的重量加在一起,看看会不会超过20千克。”于是,大家便开始进行计算,15.2+2.3+2.1=19.6(千克),19.6<20,所以它们三个能够一次全部过河。

三、用活动拓展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更积极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便能够使学生的解题思想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我在教授“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课程的内容时,便通过为学生设计合作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课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课堂中,我在提出鸡兔同笼的问题之后,让学生4人为一个合作讨论的小组,共同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于是,不同的小组中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对问题的解答,有的小组中通过画图的方式将头数和腿数画出来再解答,有的小组用假设讨论兔子少去2条腿或鸡多出2条腿的方法解答,还有的小组用将鸡和兔子分组并列举头和腿的数量的方式来解答。在学生解答完之后,我让学生表达各自小组的解答方法,由此,学生学习了彼此的多种解答思路,使解题思想得到了拓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数学题目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条件,从而有效解答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讨论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拓展更多的解题思维。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解题思想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蓝花红花数学知识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与西蓝花开战
题蓝花楹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表姐变成了紫雪公主
好好地吃一朵西蓝花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