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龋病危险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021-12-02朱文琪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0期
关键词:龋病链球菌龋齿

朱文琪

(南京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江苏 南京 210000)

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龋病在预防的过程中是长期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对龋病的危险性预测检测指标进行综述,为临床方面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基础。

1 龋病流行状况

儿童龋齿是儿童阶段并且较常见的一种世界性流行疾病,由于患有疾病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的人相对比较多,同时会伴随牙痛以及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遭受到影响,包括进食、睡眠以及讲话、健康等多个方面。近些年西方国家龋病的患病率逐渐下降,但是整体的情况相对来说仍然是比较严重[1]。

2 喂养因素

2.1 喂养时间

很多人认为,儿童龋齿的产生和具体的喂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实际上喂养方式本身不会成为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但是喂养方式和龋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会存在众多的生物变量,包括变形链球菌、发育不全、还有糖的摄入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导致患病时间受到延长,同时会促进儿童龋病问题的产生,成为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相关调查分析发现,母乳喂养时间超过12 个月,成为了儿童龋齿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一批儿童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儿童,在患有龋齿的概率方面差异不大,而喂养时间不足12 个月的儿童患有龋齿的概率小于母乳喂养超过12 个月的儿童患有龋病的概率,会随着母乳时间的延长而相对应的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在12 个月之后乳磨牙开始萌出,对于细菌的定植提供了一定的条件[2]。

2.2 不良喂养习惯

包括夜间喂养以及进食甜点次数太多和奶瓶中加糖等不良的喂养习惯,被认为和儿童龋齿问题的产生存在明显的关联性。通过对一批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夜间喂养次数比较多的儿童,患有龋病的概率也会比较高,抱奶瓶入睡的儿童患龋率也会比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在入睡时儿童的吸吮动作停止,唾液的分泌量减少,流速降低,缓冲作用下降,导致很多奶或者是糖类在儿童的牙面上滞留,为一些龋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也报导了儿童龋齿和夜间喂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研究的结果表示没有龋病的小组中很多的儿童并没有夜间进食的习惯,夜间喂养和儿童龋齿的发生方面存在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营养学方面,他们不可能将含糖的物质从他们的食谱中完全取消,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纠正儿童存在的一些不良喂养的习惯,尽量去控制进食的次数,达到龋病的控制目标[3]。

3 饮食因素

食物是牙菌斑生物膜内细菌代谢的底物,能够为细菌提供生长和发育的营养和能量,让细菌能够在人体的牙齿表面实现定植、生长和发育,食物的致龋性和众多的因素存在关联性,包括食物本身的成分以及食物的理化性能,在这些因素中,食物的糖分成为了主要的因素。饮料中的有效致龋成分并不低于固体,含糖食物很多,饮料的pH 比较低,为致龋菌的定植提供了大量的有利条件。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对于患有龋齿的儿童进行为期一天的饮食回顾研究,患有龋齿的儿童和不患有龋齿的儿童,在软饮料以及巧克力的摄入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进食甜品和含糖的饮料频率和儿童龋齿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关联[4]。

4 家庭环境因素

对于儿童来说,来自家庭,尤其是母亲的影响极大,研究发现母亲本身的文化程度和儿童龋齿的发生概率正相关,一般低学历的母亲所带的儿童,患有儿童龋齿的概率要明显的比高学历母亲的儿童高。对一些儿童及母亲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母亲患龋病的儿童菌斑产酸能力和儿童患有龋齿的概率要比母亲无龋病组的儿童更高,这就表示母亲本身对患有龋病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儿童龋病的发生概率。在研究中将唾液皮质醇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估母亲的压力和儿童龋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有患龋儿童的母亲本身的唾液皮质醇水平就比没有龋病的儿童母亲高。唾液皮质醇水平存在差异性,患龋病儿童的唾液皮质醇水平要比没有龋病的儿童更高,这表示唾液皮质醇可能会对儿童龋齿疾病的发病率产生影响,母亲的压力也会对儿童龋病的发病率产生影响。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龋病的发生和儿童的母亲参加工作的频率不存在关联性,但和家庭结构存在关联性[5]。一般来说,单身的母亲所带的儿童和双亲环境中母亲就业的儿童在儿童龋齿的发生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儿童本身缺乏足够的家庭关注,为了防止儿童龋齿疾病的产生,要注意儿童的口腔健康情况,同时也要提高儿童家庭的口腔卫生意识水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研究显示在家庭中存在长期的老年人照顾儿童的群体中,儿童龋齿率较未接受老年人长期照顾的儿童龋齿率高,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对儿童口腔卫生习惯问题缺乏关注。在刷牙干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喜欢甜食,睡前吃含糖食物,刷牙次数及方法不规范的儿童更易发生龋齿。儿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约6 个月大)就要家长开始承担起帮助儿童刷牙的习惯,以清除聚积较多的牙菌斑,防止龋病的发生。2 岁开始儿童需要在家长指导下刷牙,直至7-8 岁家长每天检查儿童的口腔,通过是否残留牙菌斑来判断刷牙的效果。通过家长正确引导,每天刷牙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3 min,进食口后漱口和使用牙线,睡前养成刷牙的习惯。正确刷牙是预防儿童龋齿的一个有效方法,也是儿童最能接受的口腔清洁方法。

5 细菌因素

5.1 变形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口腔菌群,产酸耐酸性成为了公认的导致龋病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相关方面的研究分析发现,唾液中的变形链球菌的浓度随着龋病程度的不同而相对应的产生了变化,不同的龋病程度个体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的致龋能力也大不相同,就表示龋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和变形链球菌的摄取性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同时相关方面的研究表明,针对儿童龋齿和没有龋齿的儿童牙菌斑中分离纯化的变链菌成酸能力和生长情况等多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儿童患龋率要比无龋组的更高,表示儿童龋齿的发生概率要和变形连珠菌株的差异性存在关系。另外还有研究分析发现,变链细菌组的DNA 多态性和儿童龋病存在关联性,而无龋组的变量基因型分布情况并不相同,个体携带基因型的种类和龋能力存在关联性[6]。近些年来,针对非致龋性的变形链球菌取代致龋性的变形链球菌的研究工作成为了热点的话题,但是相关方面的报道仍然比较缺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2 乳杆菌

上世纪中期,有一些学者认为乳杆菌是龋病产生的主要因素,但是现在的研究分析发现乳杆菌在产生龋病的过程中,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不是最主要导致龋病的病原菌,但是在已形成龋病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牙本质龋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龋病损害产生,唾液中的乳杆菌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同时研究发现乳杆菌本身的耐酸力比较强,在强酸环境下,不但能够生存,同时也能够继续发酵糖并产酸,参与龋病的发展,一旦饮食中的蔗糖含量提高,在口腔中存在乳杆菌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加,如果龋病经过修复处理,滞留乳杆菌的部位消除之后,数量就会相对应的下降。另外有一些研究表明,唾液乳杆菌的含量在不同的儿童中差异明显,患者情况越严重,乳酸菌的含量越高,同时也不会受到年龄以及性别方面的影响。有研究报道分析发现,从健康人群中的牙菌斑筛选出了一株具有潜在益生性的发酵乳杆菌,这种菌能够抑制龋病相关的链球菌的菌株成长,从而使龋病的发生概率得到相对应的控制。除此之外,针对一些专业的研究还发现儿童唾液中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分布状况表示两组儿童的唾液乳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差异明显,无龋组的唾液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含量要比龋病组的显著高,这就表示该年龄段的儿童唾液中两种益生菌可能会使龋病易感性降低,影响乳杆菌及其下属分类的菌种相关作用,可能会同时存在不良作用,但是当前国内外针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完善。

6 龋病危险性相关因素分析的意义

实际中,针对儿童龋病的危险性预测过程当中,本身体现出长期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对于龋病预防措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会对儿童以及存在特殊保健需求的人群产生相对更加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当前学龄前儿童的患有龋齿概率要比世界卫生组织(WHO)中规定的指标更高,我国的口腔医生,尤其是儿童口腔科,还有口腔预防科的专业人员明显存在不足之处,他们在对于指定高发危险性儿童进行识别的过程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龋齿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对儿童龋病的相关问题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的基础依据,体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且保障医学界实现更加顺利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

猜你喜欢

龋病链球菌龋齿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准妈妈:孕晚期莫忘B族链球菌筛查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
菌斑微生物群落构成变化与儿童龋病相关研究进展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解读羊养殖过程中链球菌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