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一粒沙,成就一条路——坚毅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建设实践

2021-12-02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周有利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校本学科课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周有利

2019年5月,我校以“基于坚毅教育的‘砥砺行’特色课程建设”项目获评苏州市课程基地学校。该项目主要是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综合性项目,本着“顶层设计、项目跟进、课堂为主、协同育人”建设思路,旨在秉承“坚毅教育”核心文化,践行“文化共融、多元共生、品格共育”实践内容,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坚毅品格、身心融通、知能行远”的时代新人为价值追求。

一、顶层设计:坚毅教育的文化引领

1.坚毅教育的文化选择

与其说我们选择或传承了坚毅教育,不如说是坚毅教育选择了我们。早在400年前该地域还是洪涛汤汤的长江水域,长江上游的泥沙长期被裹挟而下淤积而成大大小小的沙洲。散落的民众筚路蓝缕、风餐露宿,在此围垦筑坝、自建家园,建立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沙上人靠勤劳的双手和坚毅的精神成就了这片富足之地,留下了“ 坚毅教育”文化之根。

2.坚毅教育的文化内涵

“坚毅教育”是我校秉持的教育哲学,旨在给予学生乃至教师一种关乎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人生作为以及人生修养的教育范式。对我校而言,“坚毅教育”贴合我校实际,是我校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创新诠释和自我表达。“坚毅教育”秉持的核心理念是“读懂一粒沙,成就一条路”,即关爱每一个儿童,成就每一个独特而丰富的自己。“坚毅教育”传承“聚沙成塔、上善乃固”的学校精神,“坚毅教育”以“坚毅”为校训,发扬“坚心成锦、弘毅至丰”校风,坚守“立己立人”教风和“为学向学”的学风,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坚毅品格、身心融通、知能行远的时代学子。这是基于我校对坚毅教育文化的理解、核心素养培育提出的校本化阐述,也是学校为适应主体需要与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的不懈追求。

3.坚毅教育的文化设计

项目小组首先加强学习。学习有关课程文化、教育政策方面的文件与意见,同时在师生和家长间进行座谈调查,了解“坚毅教育”基础。其次专家指导。先后邀请了省、市多名专家到校把脉会诊指导课程建设。学校拟定完成《锦丰小学“坚毅教育”文化建设纲要》,提出“六大文化”(即课程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态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建设目标,以及相应建设内容和主要实施工程。

二、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文化路径

(一)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1.创设鲜明环境

校园物态文化是学校精神、教育特色、核心价值等的外在体现,它表现为每一个实体或意象之间的关系。围绕“坚毅教育”文化,设计有“一厅两景三路四廊五楼”。一厅即坚毅理念大厅,两景即坚毅景石和假山流水,三路有坚志路、坚实路、坚成路,四廊即学校校史长廊、坚毅文化长廊、体育游戏长廊、人文艺术长廊,五楼有坚毅楼、弘毅楼、仁毅楼、品毅楼、恒毅楼。此外,学校还有毅创空间、毅读空间、毅健康空间(心理健康室)。校园内还有三十余种植物,有桂花飘香的锦桂园,有红绿相间的锦博园,等等。孩子们在假山旁嬉戏,在绿树下吹奏。午间、放学后校园播放着充满理想激情的校歌《愿做一粒沙》。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和谐快乐、坚毅向上的文化氛围。

2.形成良性互动

物态环境的育人价值在于互动体验。环境互动,我校的文化大厅、体艺长廊、一花一石、一园一路一室(队室)等,是学生学习游戏成果展示的舞台。技术互动,艺术长廊的钢琴互动键盘、器乐感应弹奏,各种互动体验的平台云集,还有云阅读平台、校园智能气象站等。文化互动,这些环境又是资源,期待着学生们去打开,等待着学生走进那“坚毅的故事”。网络互动,学校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尤其是乐教乐学平台,给学校、班级和学生在技术上提供了即时互动学习的有效平台。

(二)课程开发,模型建构

本着“相信每一颗沙砾都可以砥砺成金”的课程理念,围绕“砺学以立、博专以成、善创以远”的课程路径,立足学科建设构建了多元综合的“砥砺行”校本课程框架。“多元”是指在学科学习中既要实现核心知识学习、关键能力提升,还要有道德品质渗透、人文素养提升等。“综合”是在学科的基础上,基于学科在学科中为了学科而进行的主题整合、适度拓展和项目学习等。

1.课程内容

围绕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我们构建“砥砺行”校本课程模型,其中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2.课程实施

(1)基础性课程:构建“质心课堂”教学范式

基础性课程是国家必修课程,课程目标重在评价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素养情况。其中,学科课程是指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实施的每门课程,这类课程要开足、开全、上好。学科整合课程,包含学科主题整合(单元整体教学)和多学科主题整合,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国家课时中整合实施。大阅读课程,是基于学科标准、学科教材内容拓展的关于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的阅读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实施或是校本阅读课中实施。

教学模型建构。尤其是国家学科课程和主题整合课程,构建两维五环的“质心课堂”教学范式,通过课堂评价量表和课堂观察量表引领实施,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转变。

学科文化开发。我们“质心课堂”有一个隐喻“沙柔水暖”,即意指改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建立心与心交融的对话课堂。“质心课堂”理念有三点。一是相信学生潜质。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埋在沙中的金子,以多元智能视角审视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二是尊重学科特质。不同学科有各自的学科特性,教学就是要以“学科的方式”从学科中“淘出”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引领学生经历学科学习的过程,形成学科思维。三是师生发展和谐高质。课堂是师生和谐共存的地方,教师要做淘沙人,以恒毅之心倾听学生及自己生命拔节的声响。这是对学科文化的开发,也是对课堂文化的提升。

围绕“质心课堂”核心理念,各学科教研组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知识以及教学方式转变,把“两表”作为评价测量工具,加强常态课、研究课、汇报课等的学习研讨、调研跟进。学校还成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周有利语文名师工作室对“学科整合课程”的“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出语文学科“要素统整、任务驱动、层级推进、读写结合”的单元整体教学“质心模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资源,开发了“疫课程 毅学习”主题整合课程,即融合不同学科,围绕“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敬畏生命、坚毅坚守”“科学求真、诚信向善”等多个主题模块,分不同学段以多学科视角融合的方式进行主题整合学习。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也培养了信息搜集处理、语言理解表达、网络技术运用等关键能力。

(2)拓展性课程:开发“坚毅文化”特色活动

如果说基础性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那么拓展性课程就是校本课程特色化,主要是活动课程。其课程重在评价学生文化传承、坚毅品格涵养和体艺文化素养(特长)。一是社团活动类,学校共有体育类、科学类、人文类、艺术类和地方沙上文化类近五十个课程菜单供学生个性化选择。我们树立“教师是最好的课程”这一理念,充分挖潜教师特长资源优势,如沙画、葫芦丝、舞蹈、足球、朗诵等都是教师自身的特长和学生这方面的喜爱的完美结合。二是坚毅文化节。每年举行读书节、科创节、艺术节等活动。通过“长线规划、阶段展示、汇报总结”环节,在地方课、校本课时中或学科课程中渗透实施。三是砾沙逐梦行。主要包括红色寻访、沙钢寻访和沙上文化寻根(校史)等活动,主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或文体活动课时实施。

人人参与彰显体艺特色。从2013年起学校着力该项目建设,从二年级起,学生人手一把葫芦丝,音乐课堂普及(音乐课中安排一节葫芦丝课,自编了《丝韵悠悠》葫芦丝校本教材),兴趣活动多元,赛事丰富多彩。近年来,学校每年12月底都举办葫芦丝迎新专场音乐会,还承办张家港市器乐进课堂整体展示活动。校园足球,2019年学校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各班在体育课中开设一节足球课,定期组织“校长杯”足球班级联赛。艺术体育关注人人参与、校队加强和特长培育。

品格共育促升逐梦内涵。在拓展性课程内容中,为提升“砾沙逐梦行”内涵品质,我们从砥砺德行习惯、文化自信、学习素养及责任担当等方面,进一步搭建了“四有品格”坚毅少年涵养共育模型。以培育“有文化根的中国人”“有责任心的公益人”“有学习力的求知者”和“有德习的文明人”为目标,通过“寻根文化行”“公益走四方”“文明行无疆”等活动,加强课程课堂、教师专家、学校家庭、企业高校、社会媒体等多方联合联动,探寻学生“坚毅品格”共育的协同路径,从而培养德智兼备、全面发展的坚毅学子,真正实现学科育人、活动育人、阵地育人。

在常规的“5+X”好习惯养成、八礼四仪、垃圾分类等文明礼习教育外,近两年学校重点开展了“寻根文化行”——红色寻访、“童”在锦小、寻访沙钢等系列文化活动。红色寻访,开展了红色阅读、采访老兵、走进纪念馆、红色宣讲等活动,采访老兵郭章巾和张道康老爷爷,参观沙上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和金沙洲碉堡群。“童”在锦小,学生走进学校档案馆,走访老校长、老教师,聆听锦小那过去的坚毅故事。学生写的《那些年,我们“童”在锦小》一文,用三千余字生动呈现了完整的锦小发展史,引起锦小人的强烈共鸣。文化寻根活动,对学生进行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坚毅品格。

(3)研究性课程:聚焦学科“项目化学习”

主要是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课程。基于问题解决或探究某一社会或文化现象,围绕学科关键概念(核心知识)开发的某一主题或项目而进行的任务驱动下的学科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旨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或跨学科素养。这里包括某一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学科之间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和根据自然或社会等主题进行的超学科项目化学习,旨在寻求或充分利用学科核心知识在相关主题中的深度链接与运用,达成在项目开发、自主设计和合作探究中砥砺品行、知行贯通,从学科素养走向核心素养。这类课程安排在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课时或学科教学长短课时中,重在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发展。

学校对STEAM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进行了探索,尝试在六年级开设模科物联智造课程,以“‘桥’你72变”为项目,在实验小学集团校(共建校)的指导下,融合科学技术、艺术审美、数学计算和人文关怀(语言表达)等构建跨学科课程,从“桥与人文”“桥与科学”“桥与艺术”等方面与学科内容勾连,搭建课程框架。学生通过阅读搜集、实地了解、动手实验以及技术运用等方面深入学习,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拓宽了学生的科技与文化视野,使学生初步具有物联网、工程智造的意识。

(三)建设成效、师生共长

1.综合评价培育坚毅学生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为学向学的学生文化,最终是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价值旨归,即为了“人”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做了“五育+特长”的“锦丰中心小学‘成就一条路’的综合评价框架”。“成就一条路”意指充分尊重每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充分激励挖掘每个孩子的生命潜能,能由一粒沙打磨成为闪闪的金子、宝石固然很好,即使没有这个潜力愿做一粒沙成就“聚沙成塔”之美、成就自我人生也是不错的。评价框架从道德品质、学业水平、身心发展、审美表现、劳动素养和兴趣特长六大方面十七个要点,分别对坚毅少年、坚毅之星、坚毅标兵的评价标准做质性描述和量性标准。具体评价办法由教师主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同伴助评(组内或班内互评)和家长荐评(家长推荐评价)相结合。平时以班级为单位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评,学校每个学期分坚毅少年、坚毅之星和坚毅标兵进行综合性表彰(微信推介)。

2.分层培养成就匠心团队

学校在建设为学向学的学生文化的同时,也在着力构建养己化人的教师文化。“成就一条路”的前提是“读懂一粒沙”,而“读懂”需要专业、需要爱与智慧。学校为每位中青年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档案,从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发展路径和学校专业考核等方面指导教师自我规划。制订“锦丰中心小学坚毅教师分层培养实施细则”,共分坚毅教师、坚毅优师和坚毅名师三个层次打造专业化教师梯队。从师德师风、课程开发、教学质量、专业阅读、科研水平、同伴认可度以及学生满意度等方面提出层级发展要求,通过读书沙龙、课题促动、工作室助推和师徒结对等校本化形式激励教师前进。

3.建设成果提升学校品质

基地项目促进了师生的主动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品质,更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好口碑。近两年来,我校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张家港市课程建设先进学校等荣誉近40项。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的成果先后在《张家港日报》《教育研究与评论》等报刊。

猜你喜欢

校本学科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