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探方法,发展思维拓深度——例谈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教学策略

2021-12-02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顾静艳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田忌孙膑船长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 顾静艳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这一变化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教师发现: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必须具备洞察单元整体联系的意识,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将单元内看似形散的教学内容统整成为一个有机而连环的整体。如何扣住“人文主题”进行语文单元教学,这值得我们每位一线语文教师深思。下面,笔者就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教学策略。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很有意思。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火花”。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思维”是核心概念,“思辨性”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有知、有欲、有求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不会有两个思想完全相同的人,可见,激起思维的“浪花”,非常必要。

围绕“思维火花”这个主题,本单元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题材不同、时代不同,但情节生动且展现人物思维过程的文章,还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一次习作练习。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习题、习作、语文园地,这四个板块,都聚焦本单元“思维”这一阅读策略内容,凸显了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那怎样扣住“人文主题”进行语文单元教学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要素”落实的“教—“扶—放—用”的整体思路,这四个板块应各有侧重点,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怎么教、怎么扶、怎么放、怎么用的问题。

一、“教”—— 形成技能的源泉

“教”,是示范,授以知识,教给方法,它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对自读、写作和听说等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形成技能,就为学习课内、课外自读课文提供了无尽的源泉和保证。

《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既夸自己的盾最坚固,又夸自己的矛最锋利,有人问他,让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就无法回答的故事。这篇简短的文言文,在结构上分为两层:先讲故事,再发表议论。推想人物思维过程是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笔者认为有这样的两种方法可以进行思维推断:一种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去推想人物的思维过程;另一种是从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联系后来所采用的办法,去推想人物的思维过程。教这一课时,在设计上要注意:通过精读细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还要教明白阅读时应该怎样推想人物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重点是教给学生围绕文章的内容了解人物思维的方法,初步学习以上所说的两种思维推断模式,为下一课的“扶”做准备。

二、“扶”——走向自学的拐杖

“扶”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运用讲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去自学,不懂的教师予以指点,属“练”“拨”结合阶段。点拨的核心就是:针对实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这个年龄的读书习惯,根据教材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灵活地引导学生感知教材。通过这种“扶”, 巩固在讲读课中学到的新知识,使知识具体化、系统化,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外自读课文中。

《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田忌输了几场比赛后,在好友孙膑的帮助下反败为胜的故事。课文表达上很有特色:先写孙膑发现了田忌赛马失败的原因,但并没有写出孙膑当时心里的打算;接着写,一天孙膑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一定能让他赢,也没有说出用的是什么办法;最后写,比赛前孙膑悄悄告诉田忌办法,田忌表现得很淡定。课文具体写了比赛中田忌的三次神情,却没有写出孙膑到底对他说了些什么话。整篇文章吊足了学生阅读的胃口,需要学生一次次地推想,一次次地联系上下文去整合信息,才能推断出孙膑对田忌说话的内容。可以说,“推想”在这篇课文里,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推想?具体怎么扶?我们可以利用课后习题的“对阵图标”,让学生连一连、说一说, 根据比赛结果自主推想人物的思维过程,这样基本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教,学生就能推想出孙膑对田忌说的话,感受孙膑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通过“扶”,对课文理解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放”——测试技能的基石

“放”,指学生运用学过、用过的知识方法和初步获得的能力,自己独立地阅读,逐步培养能力的阶段。这一阶段要重视自读提示的作用,并把学到的规律性的知识和初步培养起来的能力,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的目的。

《跳水》讲述了在一艘帆船上,船长的儿子在一只猴子的挑逗下一步步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水,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从课后习题可以知道,本课按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描写孩子心情变化,是写作的一大特色,通过心情变化这条线索,清晰地展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孩子怎样一步步走向危险境地的。为什么孩子的心情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跟猴子的逗弄直接相关。让学生说清楚每次孩子心情变化的原因,这是局部联系文章信息推想人物内心活动的阅读训练点。水手的几次“笑”,跟孩子一步步走向危险有什么关系呢? 也是从局部联系文章信息,进一步体会水手的几次“笑”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当然,课文最有特色的是,作者在表现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时只用了一个自然段 ,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船长在整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想到了巧妙解决危急的办法;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可以运用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阅读模式”,联系上下文整合课文内容,使课文中船长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能立刻采取最佳办法。这之间省掉了一些险情分析,就可以通过学生的推想来还原,通过学生的推想来加深对船长机智、果断、经验丰富等形象的了解。教学中,“推想船长思维过程”这个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思维导图,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交流后再去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讨论—思维的方式,充分挖掘出船长办法的“妙”处。

在学完三篇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这对学生编写探险故事具有启发作用。

四、“用” ——提升能力的法宝

有人说:“一个人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用’。”可见,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际应用,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实际生活中检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这样相互促进,就能逐步加深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通过本单元前三篇课文对“思维火花”这一主题的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习作的目的就是学用结合。

本次习作的话题十分明确,写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教材为习作搭建了支架,给出了探险的几个场景,学习形式十分新颖。基于学生已经具有“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习作经验,所以教学重点在于把探险之旅中会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办法写具体,这个正是体现孩子思维过程的地方。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安排这样四个环节:学生交流探险故事的阅读体验,产生习作话题;依据教材内容展开学习活动,生成写作内容;范文引路,学习具体写“脱险的求生过程”的方法;找出问题,修改习作。通过这次习作,让“思维火花”这一主题训练找到完美的归宿。

在这一单元教学中,笔者通过 “教—扶—放—用”四步法,很好地达成了“思维训练”这个“语文要素”。但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学习、反复练习。相信 “教—扶—放—用”这个四步解读单元主题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单元的教学,是单元整体视角下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师,我们要遵循阅读能力这条主线,用好统编版语文教材,整体把握目标,在单元整体教学时,对教材内容统筹整合,有扶有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田忌孙膑船长
田忌赛马
“船长”失格
孙膑与庞涓
比赛吃馒头
田忌赛马
丢失
我的故事show
假痴不癫
蚂蚁小船长
田忌赛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