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之路寻绎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切入点

2021-11-29韩剑尘彭雄飞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思想道德区块

韩剑尘,彭雄飞

(安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质的提升指明了发展方向与行动指南。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必须与时俱进,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本文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为切入点,从态度、行动、评价等诸多方面寻绎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资鉴。

一、充分认识运用新技术的重要性

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任课教师。面对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风起云涌,有不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如不愿意接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事物,甘愿做新技术的“菜鸟”;认为这些新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时尚”,是一场“教学秀”;认为这些新技术只是工具而已,没必要费时费力学习与探索;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很有成效,能够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无须开辟新的路径;不愿意同新技术打交道,更不愿意运用新技术,等等。

任课教师必须真切的转变态度,深刻认识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对推进“基础”课教学的作用不可低估,虽然现阶段新技术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还处于成长期,生命力会愈来愈强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新技术、接纳新技术、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新技术有多种,这里以大数据技术为例进行阐释。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助推下,大数据掀起了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成为人们了解和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与精神世界的新的思维和方法。大数据掀起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着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活,已经成为“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2],成为各国科技界和政府抢占信息化制高点的重大战略。美国政府于2012年3月29日宣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投资2亿美元培养大数据研究、研发与应用人才;2012年8月,中国科学院开始研制“未来数据系统”,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大数据专家委员会[3];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建议“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研发共享”;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4]。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为大数据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提供了数据支撑。任课教师必须抓住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契机,利用大数据挖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潜在价值,探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适切路径。

大数据兼具数据、技术、应用三重属性[5],或者说数据、资源、技术、方法四重维度[6]。当今时代,毋庸置疑,大数据技术已经给人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颠覆性变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Volume(量大)、Variety(多样)、Velocity(高速)、Veracity(真实)、Value(价值密度低) 的“5V”特征,赋予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新动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将大数据技术嵌入线上教学中,不断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有序推进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业务素质与技术水平,是影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正确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理论、基本精神这一基本本领,还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深刻探讨大数据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问题,进而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这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必须对大数据技术予以重视,了解大数据技术的价值意蕴,探求大数据技术嵌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战略契合、思维变革和实施路径。要理解大数据技术不断重塑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含义、实质与边界,是助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现代转型的重要路径;要明白大数据技术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理念、方法与方式的创新,是增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代感与有效性的探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要依据大数据带来的开放性、多样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思维变革,扎实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理论与重要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一言以蔽之,大数据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观念,以开放的胸襟主动拥抱大数据,掌握大数据技术,深入理解与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原理、重要特点与运行逻辑,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不断增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素质,使大数据技术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提供新的能量。

二、切实增强运用新技术的本领

当前,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任课教师教学的主要标尺,其中也包括新技术运用能力。随着网络、电脑、手机等海量运用,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愈来愈与新技术运用密不可分。“用技术说话”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重要特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自然也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与掌握新技术,争取新技术运用主动权,提高新技术运用于教学的能力。这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这就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必须积极探求新技术的发展规律,提高敏锐的观察和分析新技术能力,具备科学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然而现实中,一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对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运用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较少甚至没有运用新技术到线上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要改变这种“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窘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必须拿出真切的、最好的证明——行动,行动是开启信任的金钥匙。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渠道,善于接纳新技术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些教学的重要渠道,就会影响线上教学的效果。

重视新技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付诸实践才是硬道理,积极主动地与新技术“零距离交流、沟通”,坚持与时俱进学习与掌握新技术。笔者以提高区块链技术运用能力为切入点加以分析。自2008年神秘人“中本聪”发明比特币以来,作为比特币底层支撑技术的区块链迅即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今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助推下,区块链业已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被视为人类计算范式的第五次颠覆性创新,受到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高度关注,并将区块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7]。区块链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其应用前景无疑是广阔的。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区块链正以技术赋能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征服,也将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动能。鉴于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紧抓国家实施区块链的战略契机,正视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将区块链技术嵌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区块链技术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独创性组合,从而达到价值增值,主要涉及数据的导入、信息的管理、技术的维护等。区块链技术的有效应用涉猎数理统计、算法技术、云技术、智能技术等多种学科专业知识,这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是一个大的挑战。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不仅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有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驾驭区块链技术原理与运行逻辑、数据统计和智能计算、信息洞察和关联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助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相较于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更是一项特别新的新事物,难度可想而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任课教师大多数对区块链技术的原理、结构、风险基本没有理性认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应当主动适应信息化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应紧随时代脉搏的变化而变化。区块链技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要认识到区块链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而且是思维层面的改变。例如,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去中心化特征为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诉求搭建平台,确保学生在学习诉求表达上的话语平等权,成为凝聚共识的基础;区块链开放、公平、透明、共享的特征有益于师生减少价值冲突与思想分歧,在学生中达成认知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凝聚共识的关键。

二是要统筹好技术培训。为提高区块链技术运用本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就需要学习与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运行逻辑。但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普遍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类,大多数教师对区块链技术只是跟着感觉走,对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运行逻辑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然而,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如果仅凭感觉走难以真正了解这种新技术,这就成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面临的一道鸿沟。为了跨越这道鸿沟,首先要对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区块链技术运用教育培训。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邀请区块链专业技术人员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培训。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了解与掌握大数据的技术原理、运行规律、运用前景等,基于技术培训促使他们的区块链技术运用能力提高。

三是要引导“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任课教师树立不断学习区块链技术的理念,以解决其区块链技术“本领恐慌”问题。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教育培训一结束,学员就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巩固教育培训的学习内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区块链教育培训也是如此。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要引导、督促“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密切关注区块链的发展方向,努力掌握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规律,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增进自己的区块链技术运用本领。只有把专业培训和自主学习联动起来,才能有益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真切理解区块链技术的方方面面,才能使区块链技术能够提升“基础”课线上教学的成效。

三、积极构建新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在任何课程教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成员。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而言,教学评价是指按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综合使用多种统计、分析与处理方法,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实效性作出价值评判的过程,是线上教学的必要环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里分别以大数据、区块链为例阐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评价。

大数据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要体现数据特点、突显数据意义。一是数据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评价不再受限于以往的单一“经验主义”评价,而是基于经验评价并结合大量数据双重维度的实证分析,以此来评价“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二是全面性的教学评价标准。在大数据情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评价比较关注数据的潜在价值,且对大量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成长规律,为“思想道德与法治基础”课线上教学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如,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考核成绩之外,还要兼顾学生在线的出勤记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等诸多方面的考评,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效果评估数据更全面。三是动态性的教学评价过程。大数据在数据集成上的实时性,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动态化评估成为现实。在大数据情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评价不再是结果评价,而是以过程性的动态评价作为依据。也就是说,在传统的质性评价、结果评价等静态评价的基础上,大数据使过程性、全样本的动态性评价成为常态。大数据将“行为判断思想”落到实处,通过评价对象行为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以此窥探行为背后的思想意蕴,从而实现对评价对象的精准评价[8]。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评价而言,大数据环境中的动态评价注重线上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实时分析,包括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驱动机理、演变进程、发展趋势等进行动态、量化的评价。基于不同维度的大数据能够实现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状况的全方位和整体性的评价,如,线上教学质量评价,学习效果评价等。总之,这种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大数据的分析及处理,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认知及认同状况,以便任课教师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路径,制定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案。可见,这种教学评价完全关注线上教学的动态过程,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学认可等方面都能够作为线上教学评价的参考依据。

与大数据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相似,在区块链情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要体现区块链的特征及价值。“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9]。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区块链应用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在践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内容中的获得作为衡量圭臬。因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评价体系要有对标效度。一是在评价理念上,树立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区块链应用效果的评价对象要立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而获得感是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收获多少的主观认知,体现着“区块链技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模式能否具有实效性。故此,评价的重心必须放在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过程中或过程后产生的主观体验与获得的精神利益方面。以获得感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推动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内心需求,成为评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区块链应用效果的重要标识。二是在评价依据上,建立学生获得感多元化评价形式。“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理念、内容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之行,使之成为学生思想的指南、行为的准则。这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中的获得为尺度。鉴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区块链应用的不同阶段,学生的获得感可分为:主动的获得感、被动的获得感、过程中的获得感和结果的获得感。以学生获得感为核心的评价指标的确定要涵盖这四个方面,建立比较科学、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则成为检测、监督、矫正区块链技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可靠保证。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提升,不仅要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网络传播规律,还要顺应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趋势。“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新技术犹如精妙的农具,教学犹如优良的种子,只有匠工的教师使用精妙的农具,才能使优良的种子结成累累硕果。身处新技术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高度重视新技术,严格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发展规律,创造与新技术同步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新成绩。只有如此,才能跟进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深入实践,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的建设与改革。需要指出的是,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新技术线上教学尚处于初步实施与探索阶段,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研究者和广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合力完成。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思想道德区块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