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引领及其实现

2021-11-29马喜宁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银山绿水青山文明

马喜宁

(宁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著名的“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31。并且在2015年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式写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提出“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重大战略决策。可以讲,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也离不开“两山论”理念的引领。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现代转型,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以及如何处理和权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业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意蕴不断凸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态价值的“引领者”,理应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和价值自觉,以“两山论”为价值逻辑,在全社会培育“理性生态人”。

一、“两山论”的价值意蕴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初步提出“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系统阐释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对关系范畴。“两山论”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前景,赋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独特价值和理念追求,在规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

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中,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融合互嵌成为复合有机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但是各个系统既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又受其他系统的制约。只有彼此相互适应、相辅相成时才能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从而构成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充分考虑各区域之间、各领域之间、各层次之间的衔接性与耦合性。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自然环境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环境,即“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2]。尽管“两山论”宏观上是围绕作为生态自然层面的“绿水青山”和经济发展层面的“金山银山”这对关系范畴展开的,但其在本质上首先是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消费与生产、物质与精神之间平衡协调的新型社会生态文明,以“生态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有机系统的动态平衡为价值构建目标。就此而言,社会环境是把生态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中介或者纽带。因此,党中央强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就包括把生态文明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地融入构成整个社会运行环境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当中,以此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二)人类活动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共生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人类自古以来就依山而居、依水而生,人与自然应是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这也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自然规律观提出的现实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马克思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价值,认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自然生态环境属于自然生产力的范畴,包含在生产力范围之内。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3]383所以,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最终都会以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的问题或矛盾显现出来。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显然已经在生产力关系中得到了有力的解释。可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破坏环境等于破坏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部分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上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阐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在于以人与自然的现代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4]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筹推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社会在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案例数不胜数,尤其在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又相对贫困的地区,人们缺乏对环境资源承载力的考虑,甚至有人陷入“人定胜天”的极端幻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一是着重强调经济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经济化,实现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践导向。二是强调必须打破由于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导致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三是基于审美视角强调要开发生态环境的休闲娱乐功能,提升人居环境的精神感受、美学体验等,获得生态环境的非物质利益,要求通过提升清洁空气、洁净饮水、良好气候、优美环境、放心食品等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质量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习近平指出:“我们要GDP,又要绿色的GDP。”[5]“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1]123就是强调通过优化环境的方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筹推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两山论”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两山论”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维度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它是既立足我国又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模式和环境伦理话语体系,也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典范。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树立新发展理念”[6]。“两山论”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系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范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应然要求。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系统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最一般的范畴,其在本质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于合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意义关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仅要以服务社会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还必须要积极回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面临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必须全面深入准确把握时代与社会发展变革的主题,及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的更新、更高、更多的要求。生态价值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型价值形态,应自觉关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价值目标,关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实施“美丽中国”战略部署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自觉坚持问题导向与价值自觉。“两山论”不仅蕴含了个体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多维价值范畴,还包括环境价值观、资源价值观、科技价值观和生命价值观。“两山论”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在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转变人们传统的生态思想观念,以此提升人们的现代文明素养,促使人们自觉养成生态道德文明习惯,进而成为一个“理性生态人”。二是通过关注生态环境教育,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从而真正为解决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价值遵循和实践范式,同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体系。三是通过对人们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的思维导向的价值引领,为人们树立可以通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获取优质的生态产品,帮助人们树立生态责任感和正确利益观,进而获得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双赢的价值理念。

(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范式

我国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当前处于起步阶段,涉足生态教育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总体上不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研究挖掘存在很大的盲区。从学科建设看,当前仍未建立起一门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教育内容看,思想政治教育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与生态思想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治教育等是高度契合的,在价值目标上又是相融相通的,且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性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因此,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阐释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亟待研究的课题。“两山论”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并非囿于阐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范畴,而是囊括人与自然、全面小康与美丽中国、精神文明与现代化建设、中国话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多维度关系范畴,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广泛性。“两山论”以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对关系范畴为逻辑起点,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把“两山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视域的现实需求,是引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和水平的理论需要。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逻辑

实践是价值生成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就是作为现实的人在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一方面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生态环境领域实现的显性“生态的价值”,另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关系层面的隐性价值。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最终都会体现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中。“两山论”在实践意义上是生态文明观的实践形态,也是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向度,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空间。多样化的实践方式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作为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总是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7]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实践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两山论”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进入头脑、渗入思想、融入行动,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实践中致力于塑造绿色思维方式、绿色价值取向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让生态价值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使人们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意识和追求外化于行,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革命全过程,从而推动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加快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型,使“两山论”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三、“两山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主体层面通过积极培育生态思维方式,实现人的现代化;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型生活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归根结底就是“三维一体”地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和良性循环。

(一)积极培育个体生态思维方式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是像征服者统绐异族人那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3]384在恩格斯看来,人类“统治”自然的本质在于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运用。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方式是正确把握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的思想方法之基础。传统的思维方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获取经济效益的方式,认为环境是为经济服务的,甚至把环境与经济相对立,因此导致生态意识形态缺乏。历史地看,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等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讲与人类自身生态意识的缺乏不无关系。习近平指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8]生态思维方式培育的关键是使人们由感性的生态意识向理性的生态意识转变,从浅层生态意识向深层生态意识转化,使人们面对环境问题时自觉地向深层发问、思考并寻求答案。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自觉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和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环境宣传教育唤醒人们保护环境和科学利用自然的生态意识,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产生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树立生态文明忧患意识。尤其在生态脆弱与经济落后并存地区应引导人们摒弃把青山绿水看成“穷山恶水”的错误观念,因地制宜实施植树造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生态意识培育的对象应包括政府、企业、组织、个人等。要加强生态文化传播,在全社会上下形成有广泛价值共识和共同价值追求的生态文化和“绿色思潮”,形成保护生态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让绿色成为涵养人们美学意识、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健康状况之“底色”,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人们的生态精神与生态情怀。

(二)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型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消费物质资料的方式。无论何种形态的文明,本质上是人的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以巨大的财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充足的产品为支撑,高消费或过度消费导致“消费异化”,因而也使得高浪费、高污染成为生活常态。例如,石油燃气资源的过度消费带来的“雾霾污染”,由于机器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噪音污染”,购物袋的频繁使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的“海洋污染”,科技文明的空前变革产生的“电子垃圾”,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造成生态失调,等等。这些无疑威胁人们生活的安全度和舒适度,使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成为“奢侈品”,因此,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生态道德”写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强调生态道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应关切现代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生活需要,通过生态科普活动宣传生态道德准则和规范,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生活的价值取向,确立环保生活的生活观念,建立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在全社会形成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绿色环保消费的良好氛围,引领公民消费观念的变革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应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使公众自觉养成健康、科学、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把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生态观念贯穿于个人生活和社会风尚的各个环节,这是培养生态文明生活方式的前提。

(三)有力推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坚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被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其核心要义依然是从源头上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通过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在经济社会的生产发展各领域各方面构筑起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主流生产发展方式中谋求更佳质量效益。习近平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9]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构建的绿色话语体系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其中,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尤其要重视对相关重点主体,如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高校部门、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等进行引导,重在阐释生态性和环保性原则,使这些主体把环保知识、环保意识、环保责任、环保道德落实到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优化升级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促进以“绿水青山”涵养“金山银山”,用“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绿色转型,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价值追求,让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9],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猜你喜欢

银山绿水青山文明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请文明演绎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