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五年制高职语文课育人途径研究

2021-11-28张桂玲

关键词:五年制语文课程思政

卓 如,张桂玲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1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面对当今社会对高知识、高素养、高能力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组织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紧紧抓住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举措。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鼓励各个学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弄明白教什么,怎么教。

五年制高职,也称五年制大专,是指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前三学年为普通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在学生由初中生成长为大学生过程中,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他们人格完善、思维养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涵养丰富的人文精神、塑造美好的道德人格”是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2 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现状

2.1 五年高职思政教育现状

抓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在“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前,虽然各门课程也都不同程度地承载着思政育人的任务,但大家主观意识并不明确,淡化甚至完全忽略了思政育人这个使命。很多教育工作者习惯性认为思政育人是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是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责任。

从学生层面来说,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们,他们一出生就赶上了网络时代,网络打开了他们的视野,也源源不断地向他们输送着良莠不齐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一代学生在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也深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绝对自由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张扬个性,极具主张,想法和思维超前,但也存在自控能力差、鉴别能力弱、政治信仰弱化等缺点。上述问题在年龄偏小、辨别能力不强、学习能力较弱、叛逆性更强的五年制高职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的不重视,对思政教育的漠视甚至是反感。

2016年以来,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四个自信”的提出,伴随着中国自身发展得越来越好,伴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与强化的提出,伴随着人们对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拥护,在高职院校,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意识到了思政育人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对国家的命运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意识到思政教育不再是思政课程的特有义务,它应该渗透在高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在师生都认可思政教育必要性的情况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内容融入地取舍得当、自然合理,避免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实现教学方法的生动有趣、灵活多变,避免单一枯燥、强行说教。这是目前需要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和积极改进的问题。

2.2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现状

2.2.1 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

语文作为五年制高职一二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语言文化学科,是必修课,是他们培养语文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他们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培养再学习能力的基础。《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这两段文字是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清晰定位,前者说明的是语文课程的共性,后者表述的是五年制高职语文的个性,即职业教育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上,有自己的方向性和侧重点。

2.2.2 语文学科被重视程度不够

在技术至上的职业院校,语文课既没有技能专业课程的权威性,也没有各种考证、考级的“尚方宝剑”,语文课程已经越来越退居边缘化的地位[2]。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重理轻文已经成为一种无言时尚的当下,全国各高职院校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的传统的语文课受到新形势新变化的严峻挑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种种尴尬局面。甚至有些人怀疑高职语文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课的课程作用和地位,更甚者则认为根本没有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

五年制高职一二年级学生,大多数人从初中时起就学习能力偏弱,缺乏学习的热情,进入高职后,又没有了升学考试的压力,更是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再加上受职业院校语文课被严重弱化的事实的影响,语文学科在这一群体中也被严重轻视。职业院校自上而下的对语文学科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这门课发挥它应有的育人作用。

2.2.3 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语文这门学科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出之前,大多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更为功利化和实用化,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使用能力,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内在思政教育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出之后,很多语文教师认识到了思政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囿于学校对语文课程的不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等原因,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依然存在明显的教育效率低下、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在对以上教学面临的现实分析基础之上,本课题组针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3 语文课程思政育人实践途径

3.1 教师对表对标,充分认识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五年高职语文课,肩负着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塑造人格的教育使命。无论是从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还是教学内容上来看,该课程本身都具备课程思政的良好土壤和天然路径。语文教研室在注重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传统育人优势的同时,积极对表对标,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进而充分挖掘课程深蕴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计,实现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争取以课程教育引领学生人生航向。

3.2 注重价值引领,充分发挥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特征

语文课是高职院校五年制一二年级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支点和有力抓手。在语文课程文化育人的基础上,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立足课堂,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全套教材共四册,每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读——阅读经典、品味人生,说——口若悬河、一语中的,写——文从字顺、行云流水,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四个模块;纵向确定为文化传承、感悟生命、多味人生、爱与情感、自然与科学、求职与就业等六大系列专题教育模块。教学过程中深入开掘不同模块中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特征,凸显出其在教育构成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3.3 构建四位一体,强化高职语文课程工具性价值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五年制高职语文不断创新教学形式,立体化构建“读、写、说、赛‘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用语文能力,同时通过挖掘实践活动中所涉猎到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启发学生理解、辨析;对正向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吸收和内化,进而不断完善健全的人格。

读与写,主要指诵读国学经典、誊写古典诗词。针对五年制学生诗词积量贫乏,汉字书写能力较差的实况,自2018年始,语文教学加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誊写古典诗词的训练,要求学生学必会诵、写必工整,于琅琅书声中体悟国学、在一笔一画间传承经典。通过这方面教学改革,学生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书写水平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比以前都有明显提升。

说,侧重于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说———口若悬河、一语中的”这一环节。针对每个教学单元中“说”的主题,教师事先精心推荐要参考阅读的作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作品中的正向价值观、闪光点,再通过活泼开放的形式“说”出来。比如,除了课堂正式演说外,囿于课时限制,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说互评;或是要求个人录制演说的语音或视频,上传至教学群。总之,是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开口说话,并能做到有话可说。“说”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赛,指以赛促学。借助经典诵读大赛、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等传统赛事,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经典和反映当下社会热点的文章等,不断夯实自身的文学素养、实现知识积累。以赛促学,既训练了学生基础写作、口语表达等实务能力,又使学生通过备赛、参赛的实践,吸收文学经典中的爱国爱家、自强不息、上善若水、责任担当等优秀思想,培养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牺牲奉献精神等。

3.4 不断拓展,完善以语文课程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以五年制高职四册语文教材为核心,积极整合五年高职语文课程领域教育教学资源,引入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成由主体教材为核心、相关拓展课程为补充、线上线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学习体系。

针对课程思政要求,重新修订了符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成绩评定方案。制作了与课程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素材库和拓展练习库。目前在超星平台已构建了该课程的网络课堂,并上传各知识点的音视频、电子课件等,主要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和交流以及师生间互动交流使用。实现线下线上双向并行,互相补充。

同时推荐网上参考学习资料,供学生自行学习使用。这些资料中既有其他版本五年高职语文教材的文字或视频型学习资料,也有拓展提高类的人文素质课程视频学习资料,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欣赏》《礼仪与文化》等。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网络在线课程,进一步丰富了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体系。

4 结语

2020年5月28 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次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4]。

五年制高职生即处于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又处于青春叛逆期,要将他们引向正常轨道,光靠严格管教和生硬说教肯定不行,还应积极推行思政教育,借助课程学习,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文以载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得该课程先天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教育优势。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既要对语文课程有准确把握和定位,尊重语文学科的个性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二者有机结合,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人文素养,积极创造教学条件,充分发挥语文这门课程的实用育人功能、人文育人功能和思政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五年制语文课程思政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