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心理创伤解读

2021-11-28康毅冰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赎罪罗比姐姐

康毅冰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伊恩·麦克尤恩十分注重青少年的成长,其小说作品《赎罪》同样如此,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主人公布里奥妮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创伤层面,包括不完整的家庭、亲情的缺失等等,对其造成了不可抚平的心理创伤。实质上,这一切与她的家庭环境、父亲和母亲的缺席、兄长的权威缺失均有关系。

一、关于小说《赎罪》

《赎罪》是著名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在2001年创作完成,并在问世后受到广泛的好评,曾获布克奖提名,2006年以电影的形式再次呈现给人们,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小说《赎罪》的主题涉及亲情与爱情、罪与罚、道德沦丧以及残酷的战争,批判家多从互文性、历史编撰学、文本间性等维度进行解读,忽视主人公布里奥妮的心理创伤也是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主题重要的一部分,主人公布里奥妮在年少无知的时期,犯下了自认为十分愚蠢的错误,且之后的余生均在忏悔和赎罪中进行。小说《赎罪》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英国庄园一个生活条件十分富足的家庭发生的故事,这时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处于青春期,爱好文学创作,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且十分渴望自己能够实现独立,但对于成人世界却也充满着不理解。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亚,在小时候则与自家管家的儿子罗比相识,且青梅竹马长大的他们对彼此心生情愫,一起在剑桥大学读书,放假后一同回到家中度过暑假。然而这时的布里奥妮十分年幼和懵懂,对于姐姐与罗比之间的暧昧情感并不懂,这也是发生诸多误会之后,布里奥妮坚定地认为罗比就是一个伪君子的原因之一。庄园内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当警方来后,布里奥妮不假思索的指控罗比,真正的凶手早已逃走,而罗比却因为背上了强奸犯的罪名而锒铛入狱。罗比与塞西莉亚美好的爱情故事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人物的发展也在此转折。在数年之后,当布里奥妮了解到罗比并非真正的罪犯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愚蠢与罪恶,然而当她真的想要赎罪时,却被告知自己的姐姐和罗比均已经在二战中身亡。尽管几十年后布里奥妮已经年迈,但她始终无法释怀自己的内心,只能将这赎罪通过作品向读者吐露。

二、创伤理论与叙事特征解读

美国创伤批评理论学者凯西·卡鲁斯对于创伤定义为一场具有灾难性、突如其来且无法避免的经历[1]。个体在经历过创伤事件后,形成的反应通常具有不可控性,并且这种创伤性的记忆会通过幻觉、梦境等形式,进入受创伤者的大脑,使其始终无法克服创伤,继而使其反复回忆中再次受到创伤事件的影响,该定义创伤理论被广泛认同和应用。小说中人物在受到创伤事件之后,会形成一种创伤恐惧感,并且这种阴霾会伴随受创伤者一生,始终以身份标签的形式存在。关于创伤叙事作品的特征,是将创伤者所经历的场景,通过回忆和模拟的形式,带领读者再次进入创伤发生的时间,具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是阅读困难。创伤叙事通常并非连贯性的文本,这主要是由于创伤记忆的重复性和断裂性造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则要寻找和发现叙事断裂处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赎罪》这部小说作品中,作者在叙事时通过一种隐秘的方式揭露故事情节,且通过虚构的文本将人物的创伤表达的十分含蓄。其次则是叙事结构和时间特征。在心理创伤事件发生的瞬间,实质上受创伤者并不会立刻作出反应,而是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创伤以一种浸入性和持续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创伤体现方法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叙事特点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最后是身体意象特征。《赎罪》这部小说中将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连接点称之为人物的伤疤,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同情,同时也能使其感受小说人物内心的伤痛。创伤在小说作品中通常是具象化经历呈现给读者的工具,是创伤的意象。

三、小说《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心理创伤

(一)创伤型家庭与破碎的主体

破碎的家庭对于布里奥妮的心理创伤是不可忽视的,之所以布里奥妮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正确的主体认知,与她失职的父亲有很大关系。布里奥妮的父亲长期居住在城里,自己的母亲十分冷漠和无情,这个在小说中从未露面的父亲,实质上在布里奥妮的成长道路上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小说中不仅布里奥妮的父亲如此,同时管家的儿子罗比与父亲同样不知所踪,他们的共同特征则是父爱与父权的缺席,这种缺席也是布里奥妮对权力与理性向往的主要原因之一。布里奥妮在她的创作中将男人比喻为懦弱的伯爵以及颤巍巍父亲,这充分体现出布里奥妮对于常年在外的哥哥以及不负责任父亲的不满。罗比的形象显然与这两位男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布里奥妮创作的剧中,有一位能力超群能够拯救公主的王子医生,实质上这仅仅是布里奥妮运用医生身份对罗比进行掩饰,在现实生活中布里奥妮所暗恋的管家儿子罗比正是剑桥大学医学生。从小说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上能够看出布里奥妮在自身主体身份建构的过程中,十分需求一位具有父权的父亲形象,然而现实中的父亲兄长并不符合这一要求,因此她构造了一位虚拟的父亲。一直以来布里奥妮都在寻找这位虚拟形象,直到遇到罗比,罗比以父亲的形象进入了布里奥妮的认知,在她自我身份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一位亲近又兼具距离感、权威而又陌生的男性,罗比恰恰符合这一人选。他是管家的儿子,一个局外人,同时也是布里奥妮幼年时期的暗恋对象。但是在布里奥妮发现罗比与姐姐的亲昵行为之后,却增添了诸多矛盾心态,使其无法判断罗比到底是朋友或爱人、父亲或兄弟。布里奥妮为了建构自己的主体形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正罗比的行为,至少满足了她自己内心的主体身份需求,这时的布里奥妮认为她在做一件善事,并且感受到了快乐。在充满心理创伤的成长经历中,这一刻成为布里奥妮缓解挫败感以及实现自我救赎的方式。然而之后布里奥妮发现,这种所谓的成就感并不能真正摆脱家庭破碎带来的心理创伤,自己的内心也开始了动摇,但又无法接受回到无人关注的孤苦伶仃状态。所以布里奥妮选择将错对错,但是这一选择也让她面临着姐姐与自己反目的又一大心理创伤[2]。

(二)女性乌托邦中的肉体之伤

小说中所描述的种种创伤事件,让布里奥妮体会到进入成人世界被阻碍的挫败感,以及不甘于儿童单纯但探索不得的焦虑感,实现从天真到成人的转变,在怀疑自我的布里奥妮确立主体性别意识的过程中,注定要经历来源于身体的恐惧与困惑,以及对自身欲望的不确定,当这些因素不断交织,逐渐摧毁了布里奥妮的自我光环,同时也加剧了其心理创伤。这个故事在一个十分寻常的夏天发生,父亲仍然没有出现,并且母亲以自己偏头痛的理由不愿意面对众人,哥哥邀请了巧克力大亨马歇尔回家住,且父母离异的表姐弟三人也要来家中借住,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利亚承担起了女主人的角色,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这种平静在布里奥妮的心中被外人的入侵而打破,将马歇尔和罗比定义为入侵者,最终在布里奥妮的心里将其转化为男性对女性身体的侵犯。布里奥妮心里的转化,如果说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那么这一过程与家中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关系。布里奥妮的表姐罗拉实质上是一个过早成熟的儿童,她十分擅长卖弄自己的女性魅力,将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中来实现控制,在众人之中具有更大的焦点,所以表姐罗拉的到来,给布里奥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虚幻的主体形象带来嘲讽。布里奥妮对表姐罗拉充满憎恨和厌恶,缺少发泄的渠道,在这时亲眼目睹罗比与姐姐的亲昵行为之后,罗比以一个完美的罪犯形象成为了替代品。当她看到姐姐与罗比亲密互动时,内心的挫败感和愤恨不断升级,她开始觉得姐姐不再像从前一样呵护自己,她将罗比对姐姐的亲密行为看作一种侵犯,实质上这也隐藏着她对自身性别身份的不安和焦虑。当布里奥妮指认罗比侵犯的罪行时,行为的背后与自身少女情怀的报复、亲人之间的疏远、女性对于男性魅力的抗拒产生的恐惧心理均有关系[3]。

(三)缺失的亲情,面对的战争与权力

布里奥妮的成长在11岁那年的夏天彻底割裂,之后的岁月均在赎罪中度过。布里奥妮的赎罪不仅仅是对于罗比与姐姐的亏欠,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回到心理创伤事件中挖掘真相,进而实现自我救赎以及主体身份的获取。在小说的结尾,已经拥有身份和名望的布里奥妮成为了一个遭受童年重大心理创伤却无法修复的孩子,所以布里奥妮希望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姐姐与罗比能够复活,希望他们相亲相爱的坐在一起。这样的场景瞬间切换到了布里奥妮童年的心理创伤,记忆中这也证明了对于布里奥妮而言,她不仅对别人实施了创伤,自己也是心理创伤的受害者。当布里奥妮自我镜像彻底粉碎,这背后恰恰是布里奥妮破碎家庭为其童年造成的深深创伤。由此也可以看出,让布里奥妮始终无法释怀的,不仅仅是她指认罗比的罪行和断送姐姐的幸福,更为在意的是家庭关系的破碎,以及罗比与姐姐在战争中的死去。原生家庭本来是布里奥妮构建自我主体身份的媒介,亲情的缺失成为布里奥妮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创伤[4]。布里奥妮揭示残酷的真相是来源于勇气,她不再沉溺于美好世界的幻想中,接受了现实的残酷。另外一只看不见的铁腕,二战成为在生死与罪恶之间架起的机器。与罗比和姐姐相反,表姐罗拉和马歇尔夫妇风光无限,他们成为世俗的救世主、心怀天下的慈善家,这些侵犯者似乎结成了同盟,罪行的话语权最终在男性的手中,再难实现真正的赎罪。布里奥妮的家庭与当年没有太大的差别,父亲仍然处于缺席的状态,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十分淡薄,布里奥妮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也正因为这样的认知,让成年之后的布里奥妮开始打开心结,与11岁那年夏天的自己达成了和解,重新确立了一个不同的主体身份,布里奥妮的童年心理创伤也得到了缓解。对于布里奥妮而言,这不仅是一条充满坎坷的成长道路,同时也是她不断的自我疗愈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说实质上是围绕布里奥妮、塞西莉亚和罗比展开的,三个人的一生均因为布里奥妮幼年时期的指控而改变,这一错误的行为看似是因为内心的嫉妒与年少的莽撞,实质上与她的家庭环境、人格缺陷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本原因是超我层面的道德准则的缺失。最终在布里奥妮与自我和解的过程中完成了赎罪,这同样也给读者带来无限深思。

猜你喜欢

赎罪罗比姐姐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换一种方式思考
为罗比寻找彩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跨媒介的叙事艺术:《赎罪》的电影改编研究
《洛丽塔》与《赎罪》的救赎之路
认识“黑”字
巧手姐姐
“罗比”和他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