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

2021-11-28费玄淑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投资方融资金融

费玄淑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现今,互联网体系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新经济产业的重要支柱。在面向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企业融资服务时,其已成为新时代企业融资发展的新趋势。中小企业作为主要融资对象,应抓住这一时代机遇,积极完善融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融资发展对接能力。同时,基于政府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做好信息化时代融资发展规划布局,为后续阶段的多元化推进奠定良好根基。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潜力不足

企业发展潜力是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导向因素。近年来,受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实体产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部分中小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互联网产业发展。但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资源相对有限,随着我国网络金融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趋向饱和,大量中小企业向互联网金融产业发起冲击,理论上满足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却限制了部分中小企业的积极扩张,使国内部分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受到一定制约,难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产业经济发展优势。

(二)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完善

信用评估体系是衡量中小企业履约能力的重要路径。企业融资是一种社会公约,其核心基于满足融资双方、多方利益诉求达成一致目标,使参与主体与受益主体均能在融资发展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此,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是提高融资成功概率及融资收益的基础条件。融资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是面向企业融资发展进行分析,结合企业近期发展动向给予客观信用评级,使融资各方能更好降低融资风险。由于部分地区过于注重企业效益对地区经济建设影响,使其在法律监管信用评估方面,未能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相关信用评估工作开展,也未能由具有公信力第三方平台进行参与,这使我国中小企业产生大量融资管理风险,对于投资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路径单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资金来源,仍然是以银行、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为主体,个人投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并未形成主流融资形式。从融资可靠性角度分析,银行及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资源输出相对稳定,且能保证融资规范性。但银行、金融机构经济收益周期较短,对中小企业容错能力不足,不能基于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给予中小企业长效化融资支持。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对于融资风险评估,均存在不同程度矫枉过正的问题,无法切实在企业融资之后做好融资管理对接,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在融资发展初期即被银行、金融机构扼杀在摇篮中。大型企业出于满足利益诉求,虽然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但大型企业资金基础相比于银行、金融机构相对薄弱,也仅限于部分经营项目,无法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全面覆盖。正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长期受制于投资主体,无法在融资发展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控制能力缺失

控制融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建设至关重要。中小企业通常原始资本较少,无法支持较为庞大金融开销。但受我国市场生态发展环境影响,面子工程是中小企业融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对提高融资成功率至关重要。为满足面子工程建设需求,部分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甚至超过企业经营成本,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除此之外,部分中小企业融资规划不合理,也是导致融资成本过高主要因素,不仅使中小企业融资无法达到实际目的,反而对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形成制约,不利于中小企业市场发展与生存。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我国中小企业在新时代环境下无法在融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身优势,降低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成功率,也使投资方经营发展产生经济不必要经济损耗。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供多元化融资对接渠道

互联网金融发展,实际上给予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路径。与传统意义融资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融资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与个人投资者进行对接,在免去繁琐融资环节的同时,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弥补中小企业融资资源不足问题。现阶段,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的主要形式,包括众筹、P2P网络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资金来源也从以集团中心为主体的企业、银行向个人用户转移。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体系,个人用户投资主体,可以清晰掌握融资企业资金动向,了解金融收益结构构成,充分满足投资者对金融投资透明化需求。在保证融资主体融资需求的同时,提高了投资方的投资对接能力,使中小企业在获取投资方面能有效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2.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沟通及融资管理能力

传统模式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沟通主要采取与企业业务分管中心、第三方风险评估中心进行对接的基本方式。这一策略虽然可以提高投资者对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但对于中小企业融资而言,融资难度、复杂融资对接方式及繁琐融资流程,使其难以在融资方面向企业投资决策层展现自身发展优势。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开展融资服务,则是中小企业能与平等姿态与投资方进行沟通、对话,便于企业决策层及个人投资者更好了解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并能拉近中小企业与投资方距离,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使中小企业融资能有效跨越信息沟通障碍,帮助中小企业运用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等多种形式参与融资,并创造时代新机遇。

3.完善面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估体系

早期阶段,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大部分由第三方机构及金融机构自身负责评估管理。受限于技术条件与信息处理能力,部分投资者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过程中,无法充分掌握中小企业近期和未来阶段发展动向,这降低了投资方对融资风险控制能力,使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互联网金融体系发展,则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促使融资方及投资方能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更深层次相互了解,加强投资方对融资管理风险控制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后续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能处于可控范围内。此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可以利用大数据金融网络体系,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帮助投资方更好利用数据进行投资参考,进一步保证投资方经济效益,积极营造融资市场环境。

(二)消极影响

1.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发展虽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路径,但因融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机构对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监管能力日渐式微。正是由于我国针对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缺乏良好法律监管,导致最近几年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维权纠纷频频发生,严重地对投资者利益造成侵害,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互联网融资发展环境。另外,传统模式企业融资虽然综合效率低下,但便于投资方与融资方信息进行有效辨识,避免网络融资欺诈、融资监管能力不足问题。而互联网金融体系发展,恰恰由于缺少政府机构管理干预,使其成为部分中小企业非法盈利平台,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严重负面影响。

2.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管理负担

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本质上是基于对资金资源运用满足日常运营需求,并围绕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开展战略布局。互联网金融体系发展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则对企业融资项目及融资内容进行严格限制。但事实上,这一对策并未从根本上发挥风险预防作用,反而成为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导向因素,使中小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融资管理,降低中小企业对融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未来阶段,中小企业应进一步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优势,做好对融资方法、融资策略的优化创新,并积极联合政府机构开展互联网融资监管,切实打击网络金融犯罪,为中小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融资政府监管

加强政府机构管理干预,对于规范我国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的融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机构应从管理制度完善及司法监督两个层面做好管理干预工作。在制度完善方面,各地区政府机构应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建立统一企业融资管理平台,由投资方、政府部门协同开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监督,提高投资方对中小企业融资互联网风险防控能力。对于司法监督工作方面,政府机构需要联合司法机关,积极开展对互联网金融网络犯罪打击,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及投资者根本权益,有效杜绝互联网金融融资风险,遏制互联网金融网络犯罪的产生,为中小企业运用互联网金融体系获取融资资源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构筑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融资机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运用互联网金融体系进行融资,大部分受投资方管理制约,在融资机制的方面,尚未使融资企业与投资方处于平等环境,导致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难以按照规范流程稳步开展。未来阶段,在政府机构监督管理之下,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应建立一套完备融资机制,由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参与互联网融资管理工作。以投资方、融资方为主体,构建多位一体互联网融资发展体系,降低外界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要将互联网金融发展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重要载体,使中小企业融资既要打破传统融资模式环境局限,也要帮助中小企业融入新时代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及投资管理构筑起坚固安全壁垒。

(三)创新互联网金融企业融资新形式

互联网金融体系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重要影响。未来阶段,中小企业融资应以互联网金融发展为载体,创新融资形式,进一步摆脱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束缚,使中小企业能从多个角度获取融资支持。例如,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应积极利用大数据资源分析优势,先对融资方向的选择及融资策略进行分析,根据最优分析结果,采取广撒网、多敛鱼的策略,制定融资目标优先级;根据大数据信息平台对融资难度、融资成本等内容进行分析,建立多个融资对接渠道,使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能切实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机遇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四)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融资新生态

新时代环境下企业融资,应重塑企业融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融资规范性,是企业融资能成为融资双向、多方受益的一种形式,而非基于个人诉求满足融资需求。对此,政府机构应积极发挥融资引导作用,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制定融资管理策略决策,协调投资方及融资主体关系,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综合成功率,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打破不平等条件的限制,切实发挥互联网金融发展融资优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问题,从而解决传统模式中对小企业融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渠道,但同时由于缺乏对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监管,以互联网金融为载体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仍然存在一定基础问题。未来阶段,有关部门应做好对互联网金融体系下中小企业融资监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规范性,使融资主体与投资主体均在良好管理环境下,通过合理化融资对接,实现多方获益。

猜你喜欢

投资方融资金融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海底铁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投资方在权益法范围内追加投资核算探析
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