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图书评论》2021年总目

2021-11-26

中国图书评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好书文学

(依次为作者、篇目、期数/页码)

B

白 宁 《山西献征》评介 2/120

白 烨 大众化文学精品创作的几个要素 7/34

本刊编辑部 2020年度好书评 1/3

毕聪正 整体性的读图方式——德沃夏克“精神史”研究范式的一个维度 4/86

卞 清/陈 迪 “易碎”的智能与“撕裂”的世界——西方主要社交媒体“仇恨言论”的界定、规制与算法困境 9/15

邴 正 手握真理才能走向伟大——孙正聿的《掌握“看家本领”》评析 6/113

C

陈明哲 理解与对话:改良男性气概 10/64

陈 曦 在断崖飞翔——评王璐琪的《十四岁很美》兼论现实题材儿童小说 6/40

陈晓明 《珠峰海螺》:大时代的历险记 10/53

陈旭光 但开风气 建构原型——我的“80年代”学术阅读 3/19

陈琰娇/吕美婷 “主旋律流行音乐”如何可能?——以王菲与《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8/25

陈 瀛 “全民基本收入”是乌托邦吗——评斯坦丁《基本收入》 7/8

成 业 寻找失去的现在——读“理趣之光”系列散文集 5/124

程光炜 精品文学图书漫谈 7/44

D

戴宇辰 后电影时代如何为电影事业辩护——论电影哲学的吴冠军式重铸 3/66

邓明艳 “功能”与“价值”——阅读《江村经济》 4/111

丁亚平 艺术新发展理念:传媒艺术学的建构及其评价——读胡智锋教授等著《传媒艺术导论》 11/120

杜云飞 全民基本收入意义何在——基于目前的全民基本收入研究 7/19

F

傅其林 新时代文艺理论的宏大叙事——读《新时代文论与审美之思》 2/107

傅守祥/宋静宇 石黑一雄《长日留痕》:跨文化书写的时间意识与现代性反思 7/109

G

高孟然 南南移民如何承载新型全球化 2/72

高明光 甘洒热血写春秋——读《红岩家书》 10/114

葛 涛 《方志敏全集》中的若干错误 11/54

谷 李/杨睿彤/郭春霞 平台与大众:基于一种广义的“算法” 9/33

谷鹏飞 作为人学的美学——西方古典美学史的别样写法 12/65

郭 伟 一种文图互文互证的新文艺史方法——评赵宪章主编《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 8/55

郭 毅 “人吃人”:算法社会的文化逻辑及其伦理风险 9/45

H

韩庆祥 坚持五个有机统一 做好主题图书出版 6/56

何建委 “智慧风貌”“第三维”与莎剧《亨利四世》——从吴兴华到傅光明 11/70

何 平 作为“文学共同体”的多民族中国当代文学 6/116

何 谦 阅读疼痛:月经、影像与她的直视 5/39

贺耀敏 聚焦出版高质量发展 做好“十四五”出版规划 6/58

侯 颖 梦想长大的方向——评舒辉波《逐光的孩子》 3/117

胡继华 2020:深闭门,当古典遭遇媒介(上) 3/8 2020:深闭门,当古典遭遇媒介(下) 4/47

胡 喆/胡疆锋 敲开亚文化的“核桃”——2020年度中国大陆亚文化研究类图书盘点 3/44

黄家光 时间与历史:人性深度的神话 5/76

黄泰轲/王泽应 现代政治伦理发展的动力与趋势——《从优良生活到理想政治:现代政治伦理潮流》纵评 9/105

J

季通宙 题画诗与文人画:文学如何形塑图像?——理解《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的一个角度 8/72

贾晓楠 “东方拉奥孔”——隆兴寺金刚力士形象研究 12/91

江 刚 2020年儒学研究关键词:阐释、应用与地域化 1/31

姜荣刚 古代小说通史的新篇章——石昌渝《中国小说发展史》学术意义管窥 11/110

姜 瑀 可见的受害者与不可见的创造者——当代大众文化的女性形象生产 5/28

金惠敏 走出唯美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文学和文学理论 10/7

金影村 贡布里希《偏爱原始性》与现代主义困境 1/92

景欣悦 复义表达、话语策略与文化结构——“厌女”的三副面孔 5/16

K

康 凌 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思考“声音” 8/15

孔 勇 天才为何不再成群地来了?——王汎森《天才为何成群地来》读后 8/118

L

来 阳 在VIP制度之外:女性写作与中国网络文学史的重构 10/39

兰 戈 寻找现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血脉——读《中国道统论》一书 5/120

李金龙 并立的“文明论”与现代性反思中的现代文学研究——读耿传明《扣问与触摸——百年中国文学的精神史探寻》 5/116

李 静 为批评赋权,为同时代人赋权——李松睿《时代的面影:当代文艺论集》读后 3/112

李茂增 文化领导权与大众文化研究的社会主义进路 3/88

李思诗/李三达 如果人造人进入人类世界会怎样 11/93

李 松/刘甜甜 美国《中国文学》(CLEAR)书评栏目的古代文学研究 6/80

李小杰 后人类美学十年观察(2011—2021) 10/89

李 馨 惊异的日常与选择的负累——双雪涛小说的审美特征 1/82

李 颖 让党史读物“飞入寻常百姓家”——《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创作体会 6/61

李智星 “江湖义气”如何回应“审美现代性”? 4/117

李 重/王嘉新 近代中国哲学中的柏格森形象:以彭康为例 7/46

梁正平/陶 锋 人机结合——2020年人工智能哲学前沿问题述评 2/8

廖靖靖 如何在书写中祛魅历史“常识”与惯性——读杨念群《重建另一种叙事》 1/113

刘 兵 关于科普好书的三个问题 8/91

刘冰宇 多姿多彩话颜色——评《绝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1/119

刘 畅 崔致远作品辑佚与整理——评《崔致远全集》 11/46

刘 超/代 玉 何谓幸福?何以致之?——智者们“无穷的困惑” 5/50

刘 飞 理论突围与话语更新——《新时代文论与审美之思》读后 2/115

刘 骏 本雅明寓言理论的中国旅行:阐释与对话 4/72

刘玲华 何以据“声”考“文”?——从“听”看古典戏曲的“声音审美”与“声音政治” 8/34

刘 倩 追寻福楼拜的鹦鹉 5/98

刘晓凤 胡乔木与《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12/48

刘永昶 “女性”话语、他者叙事与集体展演——对于脱口秀节目《听姐说》的“话术”观察 11/27

刘永强/吴宏宇 德风转徙的向度流变与本土接受的主体原则——谈《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 9/59

刘悦笛 “适应是为了征服”——走向“尽善尽美”的主题出版 6/67

刘运峰 为《云乡丛稿》编校指谬 6/51

娄燕京 互为镜像的现实与文学——格非《月落荒寺》中的意义危机 5/68

卢文超/陈子颖/许鸿君 艺术的社会性——2020年艺术理论类图书盘点 3/58

M

马大勇 再谈诗学史的“高格”——以《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为例 10/106

孟繁华 还是要坚持现实主义文学道路 7/40

孟 隋 打破市场天花板:网络文学新商业模式探析 3/105

苗 田 从认识世界到发现世界:近年科普出版观礼与反思 7/89

莫砺锋 耕读记 4/27

N

聂成军 拉康“风格即人”三读:绎读、译读与易读 4/15

牛学智 叶炜和他的“三部曲” 7/82

O

欧阳婷 弥补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短板” 3/121

Q

齐树友/王 平 写作奥秘的美学探索——重读童庆炳的《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2/122

乔国强/郑 佳 对话与重建——评《中学西话: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 1/58

R

冉梦丽 不再“残酷”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纪念 12/70

饶 静 《事件思想史》:事件范式的路标与基石 11/99

任剑涛 反抗扼杀:重张男性气概 4/35

任 洁 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2/26

任 来/蓝 江 2020年西方左翼思想译介盘点 1/16

S

尚 伟 《中国共产党简史》:纵贯百年,简明扼要 12/17

沈爱民 科普图书 任重道远 8/80

石小溪 一种总体视角的探寻与建构——评陈旭光的《电影工业美学研究》 12/99

宋 伟 作为“理论事件”和作为方法的“文化研究” 10/60

T

唐元明 展现革命老区的壮丽新生——喜读纪实文学《大别山上》 9/115

陶水平 文化诗学研究的回望与再出发——评蒋述卓《文化诗学批评论稿》及其他 7/69

田 泥 一种非典型的微观察——重读李兆忠的《喧嚣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 6/71

童 强 以读更多的书来发现一本好书 1/9

W

汪 瑞 艺术史研究中的视觉现代性阐释——《现代性的视觉政体》译后感 9/96

王春林 道德理想、文化保守与文学审美——关于张炜《文学:八个关键词》 5/91

反腐与民生的双重书写——关于张平长篇小说《重新生活》 7/56

王禾阳 格非“江南三部曲”先锋性的失守 2/58

王景霞 《山海情》小说:续写现实主义律动下的奋斗故事 10/122

王俊德 囿于自传说困境的红学研究——评冯其庸《论〈红楼梦〉的思想》 10/73

王 林 一阕唱给白衣天使的童心赞歌 1/123

王 茜 渔樵三问——评赵汀阳《历史·山水·渔樵》兼论诗画如何入史 4/59

王 锐 借尸还魂——宫崎市定的倭寇论批判 3/28

王 瑞/张卫波 胡绳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2/7

王帅乃 我们需要怎样的儿童文学(选)——从中信出版社的“给孩子”系列谈起 6/8

王文静 在浩瀚的时代中乘风破浪——2020年度文学出版观察 7/99

王向峰 千古文化一脉流——读王充闾的《文脉:我们的心灵史》 2/92

王晓蕾 时代困境下命运之问的三个解 5/83

王 永 辽金文学研究的理论根系——《辽金诗史》再版新读 6/108

王玉玊 “盗猎者”与“虔信者”:在粉丝文化的“两副面孔”之间 10/25

王中原/周计武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镜像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读《中学西话: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 1/49

温铁军 《回嵌乡土》:“另一个世界就在这里” 9/7

吴 明 后人类时代的电影本体论——《爱、死亡与后人类》及其延伸性思考 3/76

吴 琼 拉康“研究”在中国:再来一次 4/8

吴若明 古物与图像:兼论艺术史中的图史博弈性 3/95

武海龙 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的新典范 10/117

X

夏一璞 筚路蓝缕奋斗不懈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12/32

肖 汉 内容创新开拓与学科体系建设——2020年中国科幻图书盘点 6/95

肖明华 求真型的学者与建构主义的知识生产——读《祁志祥学术自选集》有感 8/113“中国文化诗学”:为何“中国”,如何“诗学” 12/56

谢 纳 精品图书与全民阅读(主持人语)6/55让科学插上翅膀 让文化鼎力创新(主持人语) 8/79反映历史巨变 描绘精神图谱(主持人语) 7/33

徐军义 毛泽东“两论”的“中国经验” 12/39

许孟陶 东北记忆与“成为小说家”——对双雪涛小说一种社会学解读的解读 1/87

Y

晏杰雄/陈璐瑶 执守大地的温情与温暾——评津子围《十月的土地》 8/108

杨 荣 回望“昨日的世界”——茨威格诞辰140周年重读《昨日的世界》 12/78

杨素秋 “重视”与“理解”的距离——从“给孩子”系列图书的缺憾谈起 6/30

杨小露 论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以知识分子叙事为考察中心 2/42

杨旖旎 视觉思维的哲学合法性——评苏珊娜·伯格《哲学的艺术》 11/82

杨宇静 作为一种生存样态的精神分裂——读雅斯贝斯的《斯特林堡与凡·高》 1/100

杨紫琳 卓别林的隐没与观众的凸显——论电影的革命潜能 9/79

叶 瑶 彼得·斯洛特戴克:一个现实主义者 11/60从接受到求真——关于《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中的主体性 9/69

依 言 用事实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读《伟大的事实》 12/110

易秀娟 在中西对话中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读《中学西话: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 1/67

余 韬/夏语浩 当我们谈论“给孩子电影”时,我们应该谈论些什么 6/20

Z

曾艳兵 符号像落叶般飘散——一本有关后现代的书 1/73饮者的境界:“以微醉为度” 5/9歌德的“世界文学”:来自“中国才女”的灵感 8/8

曾一果/毛佳佳 数字技术驱动下媒介文化的裂变与重构——2020年我国媒介文化研究状况扫描 4/94

曾一果/肖 英 从“年龄焦虑”到“姐圈文化”——《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中年女性困境及其解围之路 11/17

曾一果 现代性视域下媒介文化研究的理论发展与反思 12/104

张 聪 “危机”中的文学实践——评赵宪章主编《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 8/65

张慧敏 勘破“故国八千里”,细数“风云三十年”——读王春林的《王蒙论》 2/96

张 磊 文学漂流瓶:论孙频的小说创作 2/85

张梦晗/陈 泽 全媒体时代“职业精神”隐蔽下明星展演的自我损耗与情感整饰——基于对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考察 11/36

张先广/文 胡菊兰、张先广/译 后历史时期间性的复归 8/98

张 欣 建构亚美诗学话语,绘制亚美文学批评“地图” 9/119

张雨轩 “美学”还是“艺术哲学”?——关于黑格尔《美学讲演录》名称的几点讨论 10/83

张志强 学者的才情与柔情——兼谈《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史料价值 1/108

张 洲 以风格溯本源:《移花就镜:二十四品诗书画印通释》述评 7/117

赵孟仲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研究动态观察——以2020年出版图书为线索 3/36

赵 萱/许智元 理解当代:2020年海外民族志述略 1/39

赵 勇 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我看《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8/46《手稿》,夏之放,或马克思的幽灵 11/7

赵子贤 融通的心学思想——读《六经皆心学:宋濂哲学与浙东学术》 11/116

郑熙青 何谓融合文化工业——粉丝、同人与媒体资本 10/13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2020年10月“中国好书” 1/4

2020年11月“中国好书” 2/3

2020年12月“中国好书” 3/3

2021年1月“中国好书” 4/3

2021年2—3月“中国好书” 5/3

2021年4月“中国好书” 6/3

2021年5月“中国好书” 7/3

2021年6月“中国好书” 8/3

2021年7月“中国好书” 9/3

2021年8月“中国好书” 10/3

2021年9月“中国好书” 11/3

2021年10月“中国好书” 12/3

周 聪 心理现实与儿童的精神成长——评王璐琪的《十四岁很美》 6/46

周泉根 汉语体式与东方视野——商务印书馆新版《神曲》札记 9/54

周思钊 学术论辩与生态美学中国话语的创造——评程相占《生态美学引论》 9/89

周围光 从人的存在走向人的价值——读杨金海教授《人的存在论》4/1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之再考察——读彭曼丽《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发展史研究》 12/115

周文星 中美战略竞争与国际政治研究转向的强化——2020年中国国际政治研究著作盘点 5/106

周正兵 文化经济学学术史三部曲 2/34

周志雄/吴长青 2020年度网络文学理论观察 2/18

朱永富 中国故事的形态探索与“轻”的美学——评张柠小说集《幻想故事集》 11/105

《中国图书评论》2021年总目 12/123

猜你喜欢

好书文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推荐一本好书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好书共享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