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
——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2021-11-26□任

中国图书评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任 洁

【导 读】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用书之一。该书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等问题,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是一部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权威读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心聚魂,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理论工程。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如何提升理论宣传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时代、面向现实,运用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理论内容和通俗形式,是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艾思奇故居时指出:“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他在参观艾思奇纪念馆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年3月15日,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暨专题宣讲动员会召开,会议指定了四本必读书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是其中一本。在全国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之际,《问答》的出版正当其时。《问答》一书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2021年2月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问答》紧跟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干部群众关切,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等问题,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是一部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权威教材。

一、集中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和深刻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要旨是要运用通俗的、鲜活的、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进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列宁曾提出一个经典的论断,他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1]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2]。由此可见,语言通俗鲜活、形式新颖活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但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心里,在人民群众心中扎根,并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南,靠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和深刻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内容为王,形式为阐释内容服务。进言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一体推进、协同发展。

《问答》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

《问答》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这些内容和特色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

《问答》还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这一思想坚持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辩证统一,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坚持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全局和局部的辩证统一,坚持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强调要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要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要坚持系统观念,要强化问题导向,要抓重点、抓关键、抓牛鼻子等,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新发展。比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新发展。比如,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性。

二、全景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全面阐释,内容必然是丰富的,角度必然是多维的。从《问答》一书的结构安排、问题设置来看,七大板块的结构集中体现了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100个问答的设置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在统一,深刻回答了理论与实践关涉、党员干部群众关心、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真问题、新问题、好问题,全景式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性。

根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用“十个明确”确定了支撑新思想整个体系的“四梁八柱”。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用“十四个坚持”确定了贯彻落实新思想的基本方略。

《问答》全书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略,共设7个板块,分别是:思想之旗领航向——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人间正道开新篇——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心砥柱天地间——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四个全面”擘宏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五位一体”谱华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千秋伟业强基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万山磅礴有主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问答》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权威教材,核心内容就是要回答人民关切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从根本上搞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理论品格,以及在新时代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对这些重大问题从总体上进行阐释,主要集中在《问答》的第一、二两个板块,即思想之旗领航向——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人间正道开新篇——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板块设置的问答议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而展开,比如,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依据、指导地位、理论品格等。这两个板块可以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元理论”部分。

第三板块主要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重点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党的奋斗目标和承担的历史使命、“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解答;第四板块全面展现了党领导人民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擘画和伟大实践;第五板块解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部署;第六板块论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第七板块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阐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等重大政治论断。

三、系统贯穿党的创新理论的人民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梦想成真;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依然“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永远扎根人民,永远为了人民,永远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的科学理论,实质上就是“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充分展现了“以百姓心为心”的真挚情怀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博大境界。坚定的人民立场和鲜明的人民性品格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温度,让这一思想直达人心。

《问答》是一部有温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权威教材。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理论品格,《问答》指出,坚持人民至上,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体现,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他对人民的深情告白和铿锵誓言。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论是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读物要求运用活泼的语言、新颖的形式,让枯燥晦涩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鲜活灵动。《问答》采取新颖活泼的问答体格式,运用讲故事、举案例、列数据等方式,穿插延伸阅读、习言习语、知识链接、域外声音、网友微言等知识信息,将理论蕴含于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之中。为了阐述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为什么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这个问题,《问答》用人们耳熟能详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做到了论从史出、理从事出;为了阐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深刻揭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朴素道理,《问答》用《江山》这首歌开篇,用激扬的旋律、深厚的情感,震撼亿万听众,响彻神州大地,深刻阐释了“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的朴素道理;为了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道理,《问答》用泰山半腰的“快活三里”作比喻,形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同登顶泰山,劝诫人们绝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绝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在《问答》中,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典型恰切的案例和丰富前沿的知识,大道理被讲透了,新思想被讲活了,群众的心被暖热了。

注释

[1]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8.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辽宁省冰雪运动大众化发展策略研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习型政党建设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