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

2021-11-25朱萌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

朱萌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育当代青年思想素质、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传承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必经之路。文章基于该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路径展开了研究,在简要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中华文化传承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通识教育、打造文化氛围、直面观念冲突、丰富教育活动等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路径,以供参阅。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中华文化传承 推动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45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指出“应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序推进并落实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将中华文化传承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华文化传承的结合提上了日程。国家高等院校均应重视该问题,加紧研究依托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路径和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是为了培养具有积极理想信念的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高校课程重要位置,是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

二、中华文化的教育意义

高校学生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决定着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和状态。同时,他们也是建设国家、复兴民族最主要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学校应担负起这一责任,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借助优秀传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培养。再者,传承优秀传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重新认识民族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有助于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现实路径

1.优化通识教育,深化中华文化认知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让学生对优秀的中华文化形成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融入必不可少。也就是说,高校在开展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让学生不仅知道自己需要传承中华文化,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么做。但是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面对单一的教育,即便是思维已经较为成熟的高校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或抗拒情绪,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需要适当转变思维与方法,将“寓教于乐”与思政教育、通识课程、文化传承进行融合。例如,同时构建任务型课堂与信息化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布置文化探究任务引入通识课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相关知识以更加有趣、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充分激发其文化探究自主性、思政学习积极性。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学习,在任务推进中逐渐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文化传承与思政的内在联系,在无形中实现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华文化传承的教育任务。

2.打造文化氛围,促进中华文化感知

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不容小觑,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有益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探究以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华文化传承的路径,学校与教师还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对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上。将校园视为“第二课堂”,将教育教学视线从教室内转移到教室外。首先,学校可以打造“思政与文化长廊”,设置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区、文化分享区,营造积极教育氛围,定期更新区域内展示的学习材料。学生走进该“长廊”,所见皆为中华文化、所感皆为积极思想,借助环境优化教育、达成中华文化传承的目标。其次,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循环播放红色教育音乐,通过音乐传递爱国情怀,学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并获得成长。至于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中营造文化氛围,基于思政知识事件背景带领学生观看影片,借助动态教学材料构建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学习。同学们在情境支持下能够加强对思政知识文化背景、内涵的感知,增强民族责任意识,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

3.直面观念冲突,培养文化自觉意识

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不是一味地发展全部中华文化,也不是盲目地摒弃、杜绝外来文化,而是要正视二者利弊,建立“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各有千秋、各有矛盾”的正确认识,直面社会、学生观念等冲突,在冲突中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其自觉意识。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避免否定、抨击外来文化,避免全盘肯定传统文化,要带领学生结合实际选择传承与摒弃的内容。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是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民族,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培养他们的这一认识,让他们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会接受并包容其他内容。同时,正视中华民族与其他国家在历史背景方面的冲突,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将历史背景信息渗透进来,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多元思考问题的习惯,主动承认由历史背景造成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明确一些中华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对值得传承的内容展开研究和学习。甚至在必要时,还可以尝试借鉴外来优秀思想,对本民族文化与传承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4.丰富教育活动,拓展文化传承渠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在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想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必须重视实践,设计、组织丰富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从知识探索走到实践当中。对此,高校首先可与地方文化保护或宣传单位建立联系,开展“寻根”等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他们到实地寻找、观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体会其思想政治内涵。再者,还可以组织“文创设计”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根据优秀传统文化设计文创产品,提醒他们在创作中融入思政思维。同学们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以思政教育推进中华文化传承的工作任务也会得到落实。此外,组建学生研学社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感兴趣的中华文化方向组建社团,为他们提供研学空间,指导他们在思政学习之外,主动对更丰富的优秀传统展开探究。尝试让优秀民间艺术走进校园,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探究、鼓励他们加入传承民间艺术的队伍中。

5.加强地方联络,合力开展教育工作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华文化传承,还可以在与地方的联络、协调中寻找新的路径。简单来说,地方高校可以与其他地方的高校、思政教育或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单位建立联系,构建“跨区域”合作教育模式。向其他高校学习教学经验,将其他区域的优秀传统资源化为己用,丰富自身教育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打造开放性教育空间,深化与其他地方的联络,深化育人合力。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这一教育方法迎合了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可以很好地提高其“跨区域”思政学习和文化传承积极性。

总而言之,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是滋养学生心灵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影响作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将中华文化学习与传承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建立从课堂到校园、从校园到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推进中华文化在高校、学生之间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徐怀玲《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兰州交通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2] 周建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的优势与路径》,《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3] 牛垚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改革与开放》2020年第14期。

[4] 姜立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高教学刊》2020年第32期。

[5] 赫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高校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