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思考

2021-11-25邓曼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

邓曼

摘 要:近来,初中生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这与新《课标》对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提出的要求明显不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何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本文就和大家分享几条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兴趣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06

目前,中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状况,似乎呈现出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学生课外阅读的文学作品反而越来越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这和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有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各学科的学业任务越来越繁重,压缩了学生自由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减少了课外阅读量。特别是初中生,这一转变尤为明显。

那么,我们如何让初中生达到这一目标,改变目前的状况呢?我想,孔子有句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我总结了几点切实可行的策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一、利用学生对经典影视作品的喜爱,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经典文学作品

当前,在初中生里,能阅读“大部头”文学作品的学生凤毛麟角。那么,如何打开学生阅读这些文学经典的大门?我想,相应的经典影视作品是非常好的“敲门砖”。例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等都曾拍过电影或电视连续剧,效果很不错。不妨让学生先看看,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在其大脑中形成初步印象,然后带着兴趣去阅读原著,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这样做,较之学生一开始就因原著语言文字上的障碍而放弃阅读要好很多。

二、精讲课内文学经典片段,挖掘兴趣点,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在精讲课内文学经典片段时,可以通過细节的品读、赏析来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向往。也可以通过设疑等形式,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课本里,有一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提到了一位“长妈妈”她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基于年龄原因,初一学生对“美女蛇的故事”很感兴趣,不由也对这位“长妈妈”产生了好奇。“长妈妈”是何许人也?鲁迅对她是一种什么情感?这时,我们便可以通过设疑来引导学生读完《朝花夕拾》整本书。通读《朝花夕拾》里面的多篇散文,就不难搞清这些问题了。同时,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学生也许还会问“鲁迅儿时不爱在三味书屋读书,为何后来却成为大文学家?”等等。我想,类似的疑问,学生问得越多,也代表他们对这部名著越感兴趣,这时便可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整本书了。语文课本中《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课文都节选自文学经典名著,在精讲这些课文时,教师需要细心观察、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整本文学名著。

三、巧用互联网资料,适时与学生分享,促进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最近,我在手机上看视频,发现里面很多“宝藏”。例如,将《论语》的内容做成了动画片,使原本难懂晦涩的文言文变得易懂通俗,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下学习,学生兴趣大增,有了认真学习原著的动力。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对这一部原著印象深刻,而且愿意熟读至背诵。不仅培养了语感,更是喜欢上阅读古文名著。当然,动画片只是引发兴趣的初级阶段,想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原著,深挖原著的内涵,还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评论性视频。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节目。于丹教师深入浅出,对《论语》中的部分语句,分析透彻、精辟,深深吸引了学生。这便创造了一个合适的引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机会。在这种情形下,让学生课外多读多背《论语》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也获益匪浅。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四、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后,通过分享而产生兴趣

读书分享会,实际上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阅读后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体会的平台。目前,由于各学科任务繁重,中学生阅读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举办“读书分享会”是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在分享会前布置学生需要阅读的书目,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

例如,教师此次布置学生阅读《艾青诗选》这部名著。这部名著是一部诗歌集,是由艾青在两个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组成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阅读艾青在30年代创作的诗歌,另一组学生阅读艾青在1978年后创作的诗歌。每位同学阅读完以后都需从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精彩片段等方面进行赏析,然后做成PPT,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也可以将自己认为精彩的诗歌片段进行配乐朗诵。这样一来,学生在短短的“读书分享会”里就阅读了多篇艾青的诗作,大大增加了阅读量,可谓是效率极高。同时,经过两组同学的交流之后,学生也很容易感知这两个时期艾青诗歌的不同特点,印象自然深刻。当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多组,分别布置不同的名著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在读书分享会上,分别就自己所读的书目进行章节赏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探讨等等。甚至还可以提出读书过程中的疑问与困惑,大家共同探讨。这样,“读书分享会”让同学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增强阅读兴趣,从而让班级的课外阅读之风盛行。

五、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常言道,书非借不爱读也。很多的学生对家中藏书往往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图书角中之书看得津津有味。在学期初始,教师可以号召学生“捐书”。每位同学拿出自己阅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或两本书放在班级的图书角,在书的前页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读书感悟,并留出位置供班级其他同学阅读后写下感悟。待到学期末,每位同学再拿回自己曾经捐出的书。这些书籍就像“漂流瓶”,承载着其他同学的读书感受,再次回到学生自己的手中。这样一来,大家都愿意捐出自己喜欢的“好书”,期待寻找到和自己“心有灵犀”的默契之人。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同时,班级图书角还给班集体营造了很好的阅读氛围。

六、开展“课外名著阅读征文比赛”系列活动

“比赛”活动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比赛”,他们常常跃跃欲试,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阅读征文比赛”活动。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积极写作,读写结合,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课外名著阅读征文比赛”系列活动,既可以是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阅读征文竞赛,也可以是教育局、教科院等组织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这类比赛,一方面拥有阅读、写作的收获,一方面又有获奖的成就。这样,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

七、通过制作手抄报、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不少是小说。小说里面人物繁多,关系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不少学生在初次阅读时,虽被小说情节吸引,读得津津有味,但容易“读了后面,又忘了前面”,或者容易将小说里面的人物张冠李戴。这时,如果能组织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或绘制思维导图来巩固所阅读书籍的内容,捋顺人物关系,将会让学生感到大有收获,从而也对阅读“大部头”文学作品兴趣大增。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执教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如何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语文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中勇于创新,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 宋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方法探析》,《新课程》2021年第29期。

[2] 徐晓涵《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探究》,辽宁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3] 杨晓雨《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进阶的研究》,河南科技学院2021年硕士论文。

[4] 李婷《“1+10+N”语文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河南科技学院2021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