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着力点和创新点
——基于Nvivo的文本计量与话语分析

2021-11-25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参考点话语民主

张 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一、前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语言或话语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产生于人与人交往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话语权迫切需要提升,“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1]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研究尤为迫切和重要。

学术意义上的“话语”,由米歇尔·福柯首先提出并作出阐释和专门研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话语不仅仅是交流表达的工具,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直接反映着主体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趋势,折射着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源于此,话语及话语分析成为学者们分析研究的一个新思路,话语分析理论不断生长。有学者提出,可以从话语类型、话语过程和话语层级三种进路对有关问题展开分析。其中,话语的层级分析分为文本分析、话语流转分析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层级分析[2]。还有学者提出话语分析囊括了对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多维剖析,其中,核心词语的出现频率往往较高且具有关联性强的特点,对核心词语的分析以及对新有词、话语搭配、文本结构以及词频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反映话语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3]。

话语体系则是一系列话语所构成的内在有机整体。本文的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是指中国共产党围绕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所提出的概念、判断、表述和观点等一系列内容所形成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话语体系。笔者以话语文本为基础,对词语、句子、文本结构等要素进行分析,配合话语轮次(围绕同一话语的交流回合或出现频率)分析,以期透视话语体系的内核和面貌,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层次架构。

在研究资料上,本文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为主要文本来源,增加截至2019年底未在收录期的重大决定和重要讲话,共计50余篇。通过整理分类,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文献分为重要讲话类、工作报告类、重大决定类、工作意见类、法律法规类。根据与主题联结的紧密程度,将文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纳入Nvivo软件进行精确化的文本计量与话语分析,其中,对两次党代会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决定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题做了删减处理。最终列入Nvivo软件进行分析的文献共计28篇(见表1)。另一部分(如重大决定的说明性文件)未纳入Nvivo软件分析,作为质性分析材料。

表1 列入分析范围文献的基本情况

在研究工具上,本文利用Nvivo质性研究软件进行文本计量、参考点编码和节点对比[注]节点、参考点均为Nvivo软件中的工具,节点是对某一特定主题的一个命名,参考点是每一节点中所涉及的文本段落,它们是对文本材料扎根的结果。,据此展开对话语体系的定量定性分析。在对28篇文献进行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去掉一些无实质意义的词,得出关于总体性材料的十大核心词(见表2)。

表2 28篇文献的十大核心词语及加权百分比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

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是话语体系中较为稳定的部分,起着决定话语性质、规制民主政治制度话语方向的作用,关涉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原则层面问题。通过Nvivo的统计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主政治制度为“人民”的话语立场

“人民性”对应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价值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民主国家的制度“即人民的自我规定”[4]。这一论断“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真理所在”[5]5,揭示为了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制度的“民主性”话语不断深化,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对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孜孜追求和初心使命。

如表1所示,“人民”一词在28篇文献中,以1196的计数排在第一位,加权百分比为1.63%,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建设中的人民立场。再通过Nvivo的查询统计发现,与之相关的“社会”“群众”等词,分别有468、382的高位计数,加权百分比分别为0.64%、0.52%,体现了党依靠群众、发挥社会多元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通过Nvivo软件的查询统计进一步发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人民主体”“人民民主专政”,分别对应64、42、18、6个参考点。其中,“人民当家作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4个参考点,这一数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升至11个,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为人民”的价值导向。同时“人民主体”的提法不断被提起,表明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要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性的方法论原则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此外,还应看到,人民性与阶级性是统一的,对人民的民主包含着对敌人的专政。因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地位依然稳固,在文本结构中,往往被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说明。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话语取向

“社会主义”对应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问题”。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属性有着深厚的经济基础,即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制度设计加以体现和保障,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和条件。

如表1所示,“社会主义”一词在28篇文献中,以707的计数位列十大核心词语的第二位,加权百分比为0.96%,“国家”一词以677的计数位列第三,加权百分比为0.92%,充分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属性。通过Nvivo软件的查询统计进一步发现,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关的词语搭配,“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分别对应59、42、9个参考点,揭示了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话语取向。我们还应注意到,正是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缺少这一政治前提,使得许多国家虽有眼花缭乱的民主形式,但人民却无法获得应有的保障和服务;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把人民当家作主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既强调人民的整体性利益,也保障和维护个人权利,保证人民整体利益能够为个人所共享,使得个人利益在人民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得到尊重和发展,从而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5]7。

(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话语本质

“由谁来领导”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揭示出民主政治制度的话语本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整套关于党内民主、党内监督的重要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管党治党提出更为严格、全面和具体的要求和部署,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Nvivo软件的查询统计发现,“领导”“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分别对应597、138、58个参考点,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领导核心地位。对这些参考点进一步分析得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的前提,体现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54,“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67,“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6]103,“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6]539等。显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各个方面和发展全过程,与人民当家作主是一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这一点上要有高度的自信,不能有丝毫觉得理亏的地方。这些充分体现了民主政治制度的话语本质,对完善民主制度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四)民主政治制度“三者有机统一”的话语经验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基本要素,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等于保证了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平稳运行,否则就会出现偏离、偏差甚至背道而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这一宝贵的结论,并将其居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话语体系中,贯穿了这一主线,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在Nvivo软件中,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行文本搜索,共发现21个参考点,对应15篇来源文献。通过对参考点所在文本段落的邻近区内容进一步编码分析,发现如下特点。首先,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以“三者有机统一”为底线和原则,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准则和依据,偏废任何一方面都可能造成对党和国家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次,多次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突出这一制度在贯穿和体现“三者有机统一”原则中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一定意义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加强“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后,针对“党和法的关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在“三者有机统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三统一”“四善于”[注]“三统一”指的是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四善于”指的是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其中,“三统一”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实施和自己尊重宪法法律之间要保持内在的协调和一致性,处理好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和坚持依法依规治党的关系,不能出现“法外之地”,不能有特权,突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四善于”强调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三者有机统一”的前提下,更好实现党的主张、意志与国家的主张、意志相统一,更好处理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问题,更好地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做到维护中央的权威。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着力点

进入新时代,制度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成为新时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新主题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框架

政治制度框架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的主要架构,决定着其他具体制度。其中,根本政治制度处于支配地位,决定整个政治制度体系的本质特征;基本政治制度居间,反映着一国内部政治权力的配置关系[7]。它们二者共同规定了政治制度的规范性和原则性内容,决定着具体的民主体制机制、程序策略、政策技术等[8]。

如表1所示,“制度”一词以593的计数位列第四大核心词,再通过Nvivo的查询统计进一步发现,“政治制度”“制度体系”分别对应64、18个参考点。对这些参考点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4个工作意见[注]4个工作意见分别为:《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分别对应着政治制度体系“1+3”的主要架构。其次,进一步通过Nvivo的查询统计结果看,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参考点为49,比其他3个基本制度的参考点之和还要高,从数量上反映出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结构层次。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还专门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还将“爱国统一战线”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并列提了出来。

(二)以重要制度为突破健全民主政治制度体系

十八大以来党出台了很多重要制度。所谓重要政治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方式和实现形式,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机制、程序规范等,反映着国家的政治原则和规范[9]。在整个制度体系中,重要制度是最活跃的一部分,是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主体内容,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中的主要增长点。

通过对“制度”对应的参考点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具体制度,再进一步通过Nvivo的词频统计看,同属于具体制度层面的“机制”的词频计数为173、“体制”的词频计数为138,在词频排名中分别位列第43、72位,与之相关的“规范”“程序”的词频计数分别为97、85,同时与之相关的“发展”“完善”和“健全”的词频统计分别为610、275和174。根据对以上多个参考点的梳理,整理出所对应具体制度的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多个参考点所对应具体制度的分析结果

可见,重要制度在整个政治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中分量重、涉及广,治理、程序、技术、策略等层面无所不包;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释放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在优势。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健全重要制度的目的本身并不意味着其独立于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之外,前者要以后者为依据,并有机融入后者。一句话,实现民主政治制度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融合。

(三)强化党和国家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体系建设

从人民当家作主的构成要素上看,民主制度的安排不仅体现在人民权利的保障上,还体现在权力监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等方面,覆盖民主授权、 用权、督权的一系列制度[8]。党的十八大以来,除了从扩大参与、推进协商等方面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外,在监督、问责等方面同样重视,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比如,强化我国政党制度的民主监督功能和特征,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创建国家监察机关,出台《国家监察法》,加大对党内的监督问责,修订《新形势下党内监督条例》,推动巡视巡察全覆盖,发挥党内监督与社会民主监督的合力作用,等等。

从Nvivo的词频统计来看,“监督”以329的计数位列第十大核心词。通过对参考点的统计分析,发现如下特点。首先,从监督主体看,提倡自我监督,完善外在监督,推动自我监督和外在监督相辅相成。其次,从监督体系看,构建以党内监督为引领的,会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监督体系,其中国家机关监督包括人大监督、监察监督等。再次,从监督方式看,不断推动网上监督新样式、规范网下监督的流程,促进网上网下监督的融合。最后,从监督范围看,实现全流程、全方面、全环节的覆盖,使得监督深深嵌入全过程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综合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监督的形式、方式正在不断被丰富和发展,民主监督体系逐渐健全,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正逐步推进。

(四)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对政治制度的保障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突出法治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考察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不能忽视“法治”的重要性。

如表1所示,“依法”以426的计数位列第七大核心词语,“法治”计数为308,虽未进入十大核心词,但足以证明法治在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中的分量。再通过Nvivo对“法治”与“人民”两个节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如下特点。首先,所有“法治”的参考点均指向“人民”的材料来源,说明社会主义法治的人民性,揭示出毫不动摇的人民主体地位。其次,从民主政治的法治化程度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中,“法治”一词均有充分的体现,揭示出法治对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作用。最后,中国的法治和西方的法治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的法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的,这也决定了法治在保障人民民主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总之,坚持法治的人民性与推进民主政治法治化应是相向而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中。

(五)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指向

制度体系属于上层建筑,最终应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了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关系,前者是前提和方向,后者是鲜明指向,二者共同服务于国家各项事业的总体布局中。

从Nvivo的词频统计和文本搜索结果看,“治理”以196的高位计数排名第34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分别对应71、40个参考点;再通过Nvivo比较“治理”(196)和“制度”(593)两个节点发现,“治理”一词所在文献同属于“制度”一词对应的文献,二者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对以上参考点的内容进行筛选,发现如下特点。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是“题中应有之义”[10]63。其次,各民主政治制度的性质定位中增加了“国家治理体系”的话语,体现了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有机统一。最后,未来民主政治制度将充分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各个层面,发挥民主治理体系在其中的优势作用,与其他治理体系相互配合,形成治理合力,推进治理现代化,在实践中使得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更加巩固。综上可见,民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既相互连接,又层层递进、不断深化。未来,在制度体系成熟定型的基础上,人们运用制度体系进行制度实践,有效有序治理国家,进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将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创新点

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重要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前民主政治制度话语变迁以及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结果,笔者梳理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中六个方面的创新点。

(一)关于政治制度设计的“三方面有机统一”

以什么样的思路谋划民主政治建设关系全局。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注意对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和发展经验的总结,由此形成了关于设计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理念和话语体系。邓小平曾就政治体制改革讲道“不能照搬西方的”,“各国的实际情况是不相同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11]17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理论的高度、历史的长度、现实的深度、实践的广度、内容的宽度和形式的自由度等方面对设计和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三方面有机统一”[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的话语的表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用“飞来峰”“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6]59-60的话语从反、正两面表达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和发展的理念和逻辑,对“三方面有机统一”作了凝练且生动的概括,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了民主政治制度的话语表达,有助于人们对抽象理论的生活化理解,是新时代设计和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总纲。

(二)提出政治制度“八个能否”的评价标准

“三方面有机统一”揭示的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总纲问题,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考察人们的实际反应和具体的实施效果。政治制度评价理论就是围绕总纲而拟定的、衡量政治制度民主性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对此,邓小平、胡锦涛都曾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三个维度划分政治体制评价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层面对政治制度评价体系进行了概括,形成了民主政治制度评价的话语体系。首先,从方法论层面,运用哲学话语表达政治制度评价的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定于一尊”[12]25的唯心主义立场。其次,从“民主”“有效”两个维度来评价政治制度,既继承了中央领导集体的主体思想,又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在“民主”维度又提出通过“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两个指标,既要看人民有没有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民主角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最后,在政治制度的具体评价指标层面,提出应具体地、现实地考察一国政治制度的“八个能否”[注]“八个能否”指的是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主要评判标准,包括: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评价标准,从领导人更替、各项民主权利实现、宪法法律实施、人才选用和选拔、权力监督等方面展开评价。“八个能否”的评价标准与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政治制度发展目标和评价的观点一脉相承,又水到渠成、系统全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是有序的、具体的、可衡量的。

(三)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制度特点

制度特点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凸显出来的、区别于其他区域或国家的特殊组合模式。对此,历代中央领导人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得以高度概括。以“特点”为关键词,通过Nvivo进行查询统计,得出29个参考点,分布于14篇文献;再对29个参考点内容进一步删选发现,人大工作、政协工作、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基层工作都有其自身特点,这也决定了中国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各有其内在特点。

“协商民主”的地位和作用被重新评估,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协商民主”话语的凸显源于中国对此的长期实践,在西方“协商民主”缺乏实践土壤。随着中国民主实践的推进和西式民主的衰落,“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地位中逐渐凸显,成为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制度特点。进一步看,“协商”以401个参考点位列第九大核心词语,通过Nvivo对“协商民主”进一步查询,获取分布于11篇文献的115个参考点,“特有”“独特”“重要方式”“人民民主的真谛”等话语被用在“协商民主”的定性上。“民主协商”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四种民主形式并列,成为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

(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中,“统一战线”的地位得以确立、巩固和发展。对此,毛泽东用“重要法宝”的话语形象表达其特殊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理论得到新的发展,关于它的话语表达形式也非常生动形象。

通过Nvivo的词频统计显示,“统一战线”的参考点多达129个,加权百分比为0.18%。进一步分析其参考点内容,可发现如下特点。首先,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扩大,“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被纳入“统一战线”中,并被写进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其次,爱国统一战线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大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专用“重大战略问题”[6]556来定义其地位,两次党代会报告中均将“统一战线”写了进去,还专门就此出台新时期的工作条例,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将其与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并列提出。再次,统一战线的内容表述方式形象生动,用“公约数”“同心圆”“石榴籽”[12]28等一些生活化的话语比喻统一战线的特点、功能和优势作用。最后,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思路的话语表达也更容易让人理解,“非一则不能成两,非两则不能致一”,寓意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向人们深刻阐明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切实”的显著优势

制度优势是在制度体系的实践过程释放出来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民主的突出作用和功能。关于制度优势,邓小平曾经用“不受牵扯”[11]240的话语来表达其对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民主政治制度优势的认识得到了显著的跃升。

以Nvivo进行查询统计,“优势”共计59个参考点、分布于17篇文献。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民主政治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成果非常丰富,广泛分布于不同的文献。再通过对“优势”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如下特点。首先,对民主政治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呈多视角、多维度的话语态势。在话语视角上,有的是就某一个政治制度展开,有的是就政治制度体系而言,有的是从国家制度的角度总结;在话语维度上,有的从正面、有的从反面。其次,从话语内容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大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独特优势,民主政治制度的具体优势作用可从“保障人民民主”“调整政治关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加以认识,在此基础上的民主制度具有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选票民主、党争纷沓、民族隔阂、形式民主和相互掣肘弊端的“六个切实防止”作用;其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形成参与机制、凝聚力量、达成共识和建立纠错机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六)首先要坚定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政治制度自信”是人们对本国或本地区的政治制度体系和实施效果的情感认同。中国共产党对建立在先进经济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制度持有坚定的定力和自信,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均表达了这一立场。毛泽东曾经表达了对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高度自信,指出我们的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是任何敌人所不能战胜的”[13]。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政治制度自信”的认识更是得到了深刻的阐释和形象的表达。

通过Nvivo进行查询统计发现,关于“自信”“制度自信”的参考点分别为75、16个,分别分布于16、14篇文献。通过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如下特点。首先,把“政治制度自信”放在“制度自信”的全局中加以考量,用“首先要坚定”[6]62的话语明确坚定“政治制度自信”的突出地位,揭示出新时期坚定“政治制度自信”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其次,再对“优势”与“自信”两个节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优势”“自信”同时出现在11篇文献中,它们形影不离,在一段文字中往往先论述完“优势”,再强调“自信”,揭示出制度优势是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最后,对政治制度自信持有怎样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用“任尔东西南北风”[10]111来引导人们树立坚韧不摧的意志,加强了话语的宣传效果。

五、结语

本文利用Nvivo软件技术,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重要文献的文本计量和话语分析,从基本内核、着力点和创新点三个维度呈现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图景。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筛选角度和数量的不同会导致统计结果的差异;但整体而言,不会影响基本趋势和结论。从分析结果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反映了在制度定型和成熟的过程中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造力和话语表达力。

猜你喜欢

参考点话语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FANUC 0i-MF数控系统参考点建立与调整
数控机床返回参考点故障维修
基于参考点预测的动态多目标优化算法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