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栖居:基于资源特色的乡村旅游规划初探

2021-11-24杜与德朱雪梅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资源

杜与德 朱雪梅

【摘要】本文在浅析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乡村景观与诗词表达形式的文化契合性和群众基础性,进而以潮州市坪溪茶区乡村旅游规划为例,尝试以诗意手法挖掘乡村资源要素并提取其中的特色资源,探讨基于资源特色的乡村旅游规划策略和经验。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资源特色;乡村景观;旅游资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6.025

乡村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聚落景观,它与生态环境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重功能。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既提供农产品又提供生态产品,有效发挥其农业产业优化和生态优势,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能够将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活动,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实现乡村生态性、文化性和经济性的螺旋递增。

1、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近年,国内旅游市场逐渐由传统以开阔视野和经济消费为主的旅游方式逐步向生态文化体验,理解文化、欣赏自然、陶冶性情的综合体验型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特质正契合了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伴随着乡村振兴助推,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当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1.1 孤立化发展

目前國内乡村旅游从业者大多数为当地农民,在乡贤投资示范带动和政府政策助推下逐步转向乡村旅游开发。这就使得乡村旅游从业者先天具有小农意识和对市场竞争的天生抗拒性,在旅游开发中表现为孤立化看待各类旅游资源,习惯各自为政,多以私自性占有特定资源进行封闭式独自化开发为目的,典型例子如乡村旅游景点门票中的“园中园,票中票”现象。这直接造成了旅游资源的碎片化,削弱资源的联动性和外衍辐射性,形成乡村旅游体验的割裂性,进而影响乡村旅游的档次、规模和附加值。另外,许多乡村旅游景点选择独立开发,甚少或拒绝与周边旅游景区联合开发或联动发展,这也是现状乡村旅游孤立化发展的表现之一。

1.2 同质化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的同质化主要体现在特定区域内发展功能及定位的均一性和旅游产品的高度同一性。这直接导致区域内乡村旅游开发缺乏特色和个性,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内卷”现象严重,人人搞采摘,处处种油菜花,家家搞民宿等现象屡见不鲜,形成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另外,近年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各式主题游乐园的发展齐头并进,部分乡村旅游投资者有意或不自觉地仿照城市主题游乐园的开发模式,大兴土木在乡村生搬硬套增加人造景观。这不当严重破坏乡村生态环境,还造成乡村旅游产品和体验的单一性和同质化,完全偏离乡村旅游发展目标。

可见,只有在科学合理挖掘评价乡村旅游资源和系统协调各方力量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制定具有资源特色针对性的乡村旅游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开发,是避免乡村旅游发展的孤立化和同质化的前提。

2、乡村景观与诗词的关系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传统乡村地域景观与我国几千年的儒道文化一脉相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千百年来乡村传承延续的基本法则。至今在许多乡村依然可见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景观格局,“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的水乡格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乡村生产劳作场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要素等等。可见,乡村地域是诗意栖居的最好诠释,乡村景观资源与诗词表达形式具有传统文化契合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性,是乡村旅游开发宣传和资源塑造的一个重要工具和呈现手法。下文以潮州市坪溪茶区乡村旅游规划为例,尝试以诗意手法挖掘乡村资源要素并提取其中的特色资源,进而探讨基于资源特色的乡村旅游规划策略和经验。

3、资源要素挖掘

坪溪茶区地处粤东潮州市饶平县中部,浮滨镇西部山区,位于潮州古城、青岚地质公园、绿岛山庄和汤溪水库等重要旅游景点之间。规划范围面积约5264公顷,涉及岭头、上社、古山、东里、夏校、葛埔、三红和坪峰8个行政村,6155人1448户,现状产业主要为种茶、制茶和卖茶,有岭头单丛和古山赤叶等茶叶品牌。茶区乡村资源要素的挖掘,以地毯式搜索为手段,立足区内生态景观资源、乡土景观资源和区域的饮食及民风民俗文化,挖掘出“十大”自然资源要素和“十大”人文资源要素。

3.1 十大自然资源要素

坪溪茶区十大自然资源要素概括为“山水茶田园,林竹花径石”。几十座大小不一的山体,海拔高度从1000多米至200多米不等,高低错落,重峦叠翠,形成“重峦叠翠,峻美秀丽”的山景。坪溪蜿蜒曲折,水库平静幽深,水塘零星点缀,构成规划区内完整的生态灌溉与泄洪水系,形成“坪溪蜿蜒,湖塘点缀”的水景。茶垄依山就势,蜿蜒曲折,绵延不断,与自然共生,形成“茶垄绵延,因地制宜”的茶田景观。缓丘陵地形梯田与茶田相伴,形成“丘地梯田,层叠错落”的农田景观。房前屋后菜园紧邻,田垄精致,凸显村民精耕细作的本真田园生活方式,形成“田园朴秀,果蔬生鲜”的菜园景观。

尚未开发种茶的山体,林木密布,不乏古树名木,成为天然的氧吧,形成“丛林深邃,醉美氧吧”的森林景观。夏校村南部山体竹林密布,微风拂起,修竹摇曳,绿色波浪阵阵起,形成“竹林摇曳,绿海生浪”的竹海景观。山间野花丛生,点翠每一处绿色,花香飘迎,招蜂引蝶,沁心怡情,形成“山花点缀,翠色生香”的山花景观。丛林小径蜿蜒崎岖,步移景异,古道留芳,寻踪觅迹,形成“曲径通幽,绿野仙踪”古驿道景观。山间奇石偶见,溪上卵石如珠,山涧怪石,交相辉映,形成“奇石如珠,碧水生辉”的怪石景观。

3.2 十大人文资源要素

坪溪茶区十大人文资源要素概括为“街井祠宅庙,饮食民俗朴”。街景“古街旧铺,古道留芳”,区内的岭头、东里、夏校、古山、坪峰等村庄保留有多处古道,总长约1185m。另外夏校村古街墟市犹存,仍保留着多处传统店铺。井景“古井回音,乡愁重现”,各村庄内古井众多,方圆各异,井裙古朴,井水清澈,清脆的打水声泛起人们的乡愁。祠景“祠堂富丽,宗族昌盛”,祠堂石雕、彩绘、灰塑等多种装饰技艺并用,精美富丽,象征着宗族的繁荣昌盛。宅景“土楼宅第,潮客交融”,村庄内保留的传统民居中不乏有土楼和官商宅第,彰显出村庄潮汕和客家建筑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庙景“多神崇拜,庙堂兴香”,村民多神崇拜,信仰丰富,庙堂众多,香火兴旺。

饮茶“工夫茶韵,艺器雅客”,喝茶是潮汕人的生活习惯,由此衍生出一套完整的工夫茶艺和茶器。典雅秀气的茶艺和精致的茶器,是待客会商之必备。美食“潮客美食,品味乡愁”,潮汕美食和客家饮食在此交融并存,成为品尝乡土佳肴的好去处。村民“以茶为业,热情洋溢”,以种茶、采茶和制茶为生,生活简朴,热情好客。民俗“多神崇拜,民俗异彩”,多神崇拜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生活朴实“民风淳朴,怡然自得”,乡民朴实勤劳,坚守着茶田家园,怡然自得,幸福富足。

4、资源特色与定位

4.1 特色资源提取

特色资源提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础,以区域差异为准绳,从市域甚至粤东地区的角度审视各种旅游资源要素的优劣势,突出差异性特色。通过对比分析,坪溪茶区的生态资源优势是“密林家园,富氧生态”的丛林空间,以水库、坪溪和坪峰溪构成的“清水蜿蜒,林石相伴”水景空间。产业资源优势是“顺应山体,层叠茶园”的茶山景色和“顺应丘岗,有机作物”的田园风光。文化资源优势是“祠宅民居,匠心营造”的建筑匠人文化空间。总体概况为茶、田、林、水、匠五大特色资源。这五大特色资源根源体现出适应气候、尊重自然和顺应地形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准则,外化为生产有序,生活自得的坪溪乡村景观风貌。

4.2 发展主题与定位

基于五大资源特色,坪溪茶区乡村旅游规划提出“单丛源乡,五意坪溪”的发展主题,以岭头单丛茶发源地为特色名片,以茗茶产业和创意农业为主导产业,以茶园观光、休闲体验、民宿度假为主导功能,展现茶意、田意、林意、水意、匠意等五意庄园。

“茶意”以茶园为核心要素的特色茶庄意象,塑造“茶韵层峦妙景生”有茶、有艺、有景、有度假的茶意景观。“水意”以坪溪为核心要素的溪水人家意象,塑造“曲溪穿珠跌水流”有溪、有塘、有绿道、有怪石的水意景观。“林意”以密林古道为核心要素的生态丛林意象,塑造“丛林深邃古道来”有林、有果、有古道的林意景观。“田意”以农田为核心要素的本真田园意象,塑造“秀田五彩丰收悦”有田、有园、有体验的田园景观。“匠意”以古村古建为核心要素的世外桃源意象,塑造“匠心巧意朴风存”有居、有业、有民俗、有民宿的匠意景观。

5、规划策略与布局

5.1 区域联动,互补发展

区域联动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关联性、区位空间的邻近性和旅游产品的互补性等,进行景区间的联合与协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而增强整体的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坪溪茶区周边分布着潮州古城、青岚地质公园、凤翔峡、绿岛山庄和汤溪水库等旅游景区。根据各景区的发展定位和现状发展特点,联动模式采取网络联动结构形式,构建景区间的交通网络和服务设施。坪溪茶区以茶旅生态游为主体功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茶产业优势,实现区域客源市场、旅游资源、旅游品牌的功能互补和联动发展。

5.2 连片统筹,突出特色

茶区涉及8个行政村,各村的资源特点和基础设施存在一定差异,规划统筹各村旅游开发,以差异化优势为标准,突出各村的特色。整体将坪溪茶区规划为“一核·两带·三廊·四园·五区”,依托上社村水库建设综合服务核心区。依托茶园种植集中区和坪溪不同的断面景观,构建茶园休闲养生观光带和滨水茶园观光带。依托岭头村岭头单丛发源地建设岭头单丛文化园;依托古山村和上社村的双髻娘山区域最高峰资源建设养生度假茶园;依托东里村古树林建设古山游园;依托夏校村的竹林资源建设竹林休闲园。总体形成以岭头村为中心的生态茶园观光区,以上社村为中心的茶庄休闲养生区,以上夏校村、葛埔村、古山村和东里村集中建成区为中心的茶乡民俗文化区,以三红村和坪峰村为中心的古道茶林探险区。“一核·两带·三廊·四园·五区”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功能差异互补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实现乡村旅游的差异化、互动式发展。

结论:

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实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进行,通过区域视角全面审视和把握乡村旅游资源,是进行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的基础。充分挖掘和准确提取旅游资源特色,是制定具有針对性的乡村旅游规划的前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以“先规划后建设”为原则,只有制定基于资源特色的乡村旅游规划,才能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性作用,实现乡村诗意栖居和可持续性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生产、生活全面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可.区域旅游联动下乡村特色景观资源优选与开发设计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21.

[2]鲍梓婷,周剑云.当代乡村景观衰退的现象、动因及应对策略[J].城市规划,2014,38(10): 75-83.

[3]崔珩,王雅乾.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9(27):38-39.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旅游资源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