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思辨行”模式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策略研究

2021-11-22郑丹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策略

郑丹梅

[摘 要]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学思辨行”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倾听、记忆、模仿和练习为主的复制型学习,转变为以实践、体验、理解、迁移为主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关键词]学思辨行;音乐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3-0027-02

迈进“十四五”,国家教育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部分内容皆贯穿‘德育为先‘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课程基本理念坚持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为首位”,其内涵彰显“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我校团队深入探究省级课题《素养导向下小学“学思辨行”课堂学习模式的改进研究》,致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课堂现状分析

第一,常规的音乐课堂偏重于教授音乐知识,忽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构建及拓展延伸。如教材中关于少数民族歌曲及戏曲部分的内容过于单一,且学生平时接触民族音乐和戏曲文化的机会不多,缺乏生活经历,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识低。

第二,教师在教授时习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特别是在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聆听、解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导致所学的知识以孤立、分散的形式存在于记忆中,思维失去活力并产生惰性。

第三,教师忽视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知识的内在联系。由于学科课时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质疑、探究、归纳等能力的培养,导致思维不够深入,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停留于浅层,容易遗忘所学知识。如在模唱、律动等学习活动中,学生习惯于模仿,在审美表达、审美判断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渐减弱,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及素养就得不到发展。

二、“学思辨行”模式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策略

面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呢?现将“学思辨行”模式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策略总结如下:

1.学——情境创设,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主动学习就是主动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真实、具体、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主动内化所学知识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同时,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每一件作品都包含着不同的寓意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作品的背景,把音乐教学设计为感受审美的过程、体验丰富情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江南民间小调,旋律优美,歌曲表达细腻委婉。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播放背景歌曲《梦江南》,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中杭州西湖、乌镇等著名景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水乡的温婉、恬静之美,意在通过创设与歌曲内容相符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课前,教师提前布置去过江南的学生整理好旅游时的电子照片,课上在初步感受江南的印象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分享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走近、了解江南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利用现场板画《茉莉花》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边聆听边想象歌曲表达的内容。在播放歌曲《梦江南》后,学生对这两首风格相似的歌曲进行对比,总结出地理环境与民歌的关系,以及地方文化对民歌的影响。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学生从被动听音乐到带着强烈的兴趣去学习,点燃了情感的火花,产生情感共鸣。

2.思——体验促思,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在平時的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思维缺乏深度,欣赏作品时只看到事物的表象,即“好听或者不好听”等,学习的形式基本以倾听、模仿、记忆、练习为主。因此,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通过有趣的律动、打击乐器演奏等活动,深化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音乐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成长的过程。

例如,交响曲《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创作于1791年,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体验这首交响曲幽默风趣的特点,唤醒学生内心对古典音乐的尊重和喜爱,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在交流作曲家海顿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后,学生开始模拟贵族音乐会的场景进行律动。学生随着乐曲的节奏踏步,教师提示动作要随着节奏的变化而改变。如乐曲开始从p到pp,学生踏着轻盈的舞步转动;在乐句尾音出现ff时,学生则表现被惊愕到的动作和表情。经过声势律动及听觉体验后,学生总结出本乐段的节拍韵律及力度变化,由此明白乐曲主题的寓意。二次聆听时,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小乐器”,通过自然声响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

3.辨——探究表达,促进思维深入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发现的过程。”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如,学生出现问题表述错误时,教师不要马上进行对与错的评价,而是给学生自主思考、辩论的时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可组织小组进行讨论、评判,适时给予建议。对于方法、思路等方面的追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并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避免只有实践而没有深刻体验的情况出现。

4.行——学以致用,拓展思维广度

音乐不仅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使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

例如,《春节序曲》选自管弦乐组曲《春节组曲》,这是作曲家李焕之表现抗战时期延安生活的体验感受。《春节序曲》为第一乐章,气氛热烈,有热闹的锣鼓声和歌声,表现扭秧歌的场面。由于作品的情绪欢快,所以春节或者喜庆节日经常将其作为背景音乐使用。在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后,教师引导他们分组、分主题合作演绎(如下表)。通过聆听、绘画、表达、表演等形式进行审美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将情感共鸣提升到陶冶情操的层次,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综上所述,“学思辨行”模式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能让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