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研究工具书的新视野
——《翻译研究手册》第四卷评介

2021-11-22侯新飞张杰

现代英语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词条工具书编者

侯新飞 张杰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引言

《翻译研究手册》(HandbookofTranslationStudies)(以下简称《手册》)第四卷由 Yves Gambier和Luc van Doorslaer主编,由John Benjamins出版公司于2013年出版。该《手册》前三卷的主编也是上述两位学者,由John Benjamins公司分别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出版。《手册》系列历经了第一卷奠定基础、第二卷拓展深化、第三卷多维探索之后,学者们继续进行全面、深入、前沿的翻译研究跨学科探索。该书保持了《手册》系列一以贯之的世界性学术视野,注意吸纳翻译研究的新锐力量,体现了翻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该书无论是对于摸索翻译研究门径的初学者,还是探索本学科发展前沿的专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目前国内外尚无学者评介该书,现抛砖引玉就该书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和点评。

二、主要内容

该书沿袭前三卷的体例,仍由三个部分组成:引言、词条和索引。在引言部分,编者介绍了该书开阔的学术视野、广博的目标定位、开放的编辑思路、新颖的出版方式以及词条选录和组织方式。《手册》的编撰目标是既总结反思翻译研究的历史、典籍,也探索扩展翻译研究的方法、领域、影响和因素。该书保持了纸质版本和在线版本同时发行的传统,方便持续修订、不断完善在线版本。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在线版本提供的其他语种的词条翻译越来越多,目前为止已经译成了阿拉伯、日、葡、俄、西班牙和乌克兰等语种,汉、法、德和土耳其等语种的词条翻译也在进行中。全书共有34个词条,仍然依据John Benjamins出版公司的在线翻译研究文献目录(TranslationStudiesBibliography,TSB)编选词条组织成书。全书的对照参考凡是涉及第一、二、三卷词条时,分别用单星号(*)、双星号(**)和三星号(***)表示;涉及该书词条时,用四星号(****)表示。最后的索引部分包含全四卷的词条,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手册》系列的内容和主题。下面以“选集与翻译(Anthologyies and translation)”词条为例,介绍该书的内容倾向和写作体例。

词条“选集和翻译”第一部分是引言,作者回顾了翻译选集的源起、目的和发展现状,指出虽然人们认为翻译选集“对于翻译和文学文化的研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直以来基本上是被忽略的,然后又从在西方文化的身份建构及展示与文化规划及调解的角度强调了翻译选集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辨析了选集的词源和近似概念。anthology源于希腊语,由“花”和“收集”的两个词素组成,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释义,选集(anthology)有“美”“精选”和“重组”的涵义。 而作品集(selection)则源于拉丁语,仅仅意指“收集”“聚集”而已。接着作者又进一步区分了选集(anthology)和 archive、database、thesaurus、album、catalog等词,指出了选集集本的整体意义较之于各单篇文章意义之和更为重要,是因为选集建立了新的文本结构和作品关系,从而发挥了新的功能。第二部分最后对比了选集和翻译在改写意义上的相似意义,认为选集甚至起到“微型经典”的作用。

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选集的种种目的和不同类型。作者认为选集具有娱乐、教育、保存、创新、保护、组织、推广、传播和营利等功能目的。这些功能目的取决于选集的不同类型,如Ralf Schneider指出在英国流行文化中,选集主要分为普通选集和偏好选集。此外,选集还可以分为计划选集、调查选集、出版社选集和译者选集等。文章的第四部分引用Baubeta论述,关注选集的选择标准、再语境化、选集编者与作者身份之间的关系。

文章最后两部分着重强调了选集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指出了未来翻译选集的研究可关注其与非翻译作品、单部翻译作品文本选择、目的、组织、结构、读者、接受过程和两者在目标文化中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呼吁文学史家和翻译研究学者勠力合作,致力于选集的跨文化、跨文学研究。

三、主要特色

首先,该书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三性”:词条撰写者的背景与代际的融合性、目标读者范围与译学研究知识分布的宽广性、词条选取与出版、修订、更新方式的开放性。

词条撰写者的背景与代际的融合性是指词条撰写者既有久负盛名的译学方家,如 Christiane Nord、Snell-Hornby、Jeremy Mundy、Gideon Toury 等,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秀学者。因此《手册》系列既呈现过往研究的总体概况,也吸纳年轻学者自出机杼的阐释,从而提高既有研究程式的价值。

目标读者范围与译学研究知识分布的宽广性。《手册》系列的目标读者既包括登堂入室的译学研究者,也涵盖硕博研究生、翻译从业者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从译学研究知识分布上看,不仅涵盖译学史和翻译过程研究,还包括翻译研究的方法、资源、效果、影响和能动因素。这种宽广性体现了“译学词典……收词立目的综合性”,即“选词应涵盖翻译研究的方方面面,尽量全面地展现翻译学学科整体概貌”(赵巍、石春让,2006)。

词条选取与出版、修订、更新方式以及读者反馈的开放性。从《手册》第一卷开始,编者就根据John Benjamins公司的在线翻译研究文献目录(TSB)来选取、组织词条。TSB的开放性保证了已有词条的改进和新词条的收录。因此,《手册》系列中词条的甄选取舍和内容呈现所体现出的开放性也证明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历史性决定了翻译学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和人们对翻译学学科体系认识的发展性”(蓝红军,2017)。同时,《手册》系列在出版方式上保持了纸质和在线版本一并发行的传统。这种开放性的出版方式使得《手册》内容可以定期甚至随时根据译学研究动态进行修订和更新。如果读者对《手册》出版方式和使用的改进有任何问题和建议,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随时向编辑团队反馈。

其次,通览四卷《手册》,不难发现其最直观的特点就是词条长度远远超出一般的工具书。《手册》词条的字数在500~6,000不等,每个词条实则是一篇文章,由此做到对词条的解释和论证更为充分、深入。这是其与其他译学词典、百科全书的显著区别。

四、评价与反思

首先,《手册》在词条选择上传统与前沿兼顾。从词条收录的范围来看,既有作者与译者关系、翻译和翻译理论的影响、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口译教学与译员培训、译者现身与隐身等翻译研究传统概念和术语的总结与反思,也有对文献计量学、知识管理、多模态与视听翻译、社交媒体等新兴翻译现象和话题的探讨与研究。一方面对传统概念和术语的总结与反思有利于入门初学者尽快掌握、夯实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某学科或理论认真选择最重要最有密切关系的术语)在该学科或理论的体系中去理解其意义、功能和价值。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得以初步理解和掌握某学科或理论的整体。”(胡壮麟,2016)另一方面,密切跟踪译学前沿动态,探讨、研究新兴翻译现象和话题“更容易催生新的理论,……即便是产生不了新的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翻译现象,或是引发对原有理论的新思考,……扩大翻译研究的影响力。”(韩子满,2017)

其次,《手册》的词条设置内、外兼顾,即兼顾译学的内、外部研究。译学的内部研究,即本体研究,为翻译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翻译的基本理论模式,翻译的实质、原理、标准,翻译的思维方式,翻译的方法论,翻译程序论,翻译的艺术、风格、技巧等。译学的外部研究,研究翻译与外界的关系。如翻译在横断学科网络中的位置,翻译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的关系,还包括对翻译教学、翻译批评、翻译队伍建设以及翻译工具书和教材的编写(陈福康,2010)。《手册》系列收录的词条不局限于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纯理论,涵盖翻译研究的对象、视角、方法、工具,系统地评述了翻译研究的各个方面,囊括了种种翻译现象,既有微观层面语言转换及类型的分析,也有宏观层面翻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探讨。

金无足赤,《手册》也有以下几点瑕疵:第一,总体结构不完整,没有国内译学词典大多具备的体例和词目分类。因为“涉及编纂工作的方针、原则、方式、规格、条目分级、释义原则、释义程式、技术规格、涉及的学科、词目的选择与数量、参见、引文、编排等宏观与微观结构方面的问题,体例成了译学词典优劣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曾东京、刘坤坤,2006)。张柏然、韩江洪(2005)认为翻译学词典应该“有层次地收录翻译领域的概念、术语和专名,成系统地反映翻译领域的知识概要”。而缺乏体例和词目分类,显然不利于读者从宏观结构上迅速把握翻译研究的学科概貌和具体词典的编撰特色。虽然客观上国外经典译学工具书如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等,包括《手册》系列,在词目编排上因为按字母顺序排列所以体例阙如,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译学工具书编者或是根据不同主题把不同词条或题目分门别类纳入专题章节释义、论述,如Malmkjaer&Windle(2011),Carmen Millán & Francesca Bartrina(2013),或是像RoutledgeEncyclopediaofInterpreting Studies在正文前按照编者划分的10个不同类别将所有词条归类列出(Franz Pöchhacker,2015)。前述两种词目的编排方式更加方便读者“快速查用词典的信息,了解词典的宏观与微观结构”(曾东京,2005),体现了编者“将杂乱无序的知识组成一个系统,通过一定的编写形式即体例,展现给读者”(孙迎春,2001)的用心。

第二,词条收录标准不明晰。虽然在《手册》第一卷前言中,编者提到Translation Studies Bibliography(TSB)的分类法“部分地应用于《手册》词条的选取”(Gambier and Doorslaer,2010:1),编者却没有明示TSB分类法的具体内容。因此要想弄清楚《手册》词条的收录标准,读者们必须追根溯源,额外下一番爬梳文献的功夫。不过对于众多普通读者来说,这样做显然不够便利和高效,违背了词典作为工具书的基本功用。而且作者坦承这些图表“不完整”“充满缺点”(Doorslaer,2009),所以在《手册》第一卷中编者也承认没有恪守TSB的分类标准,只是务实变通予以采用。总之《手册》没有直接、明晰地阐释其词条收录标准可以说是一个缺憾。

此外,《手册》第四卷还存在个别选题偏弱、有多处因拼写和审校造成的印刷错误等瑕疵。不过瑕不掩瑜,该书仍然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翻译研究工具书。《手册》系列与其他此类权威工具书相比极具特色、各有千秋,未来也必将成为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经典之一。

猜你喜欢

词条工具书编者
《翼教丛编》编者问题考辨
利用简单的公式快速分隔中英文词条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指导学生巧用工具书
工具书的类别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