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学业质量评价相关性分析

2021-11-21芦艳波邵英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全面发展

芦艳波 邵英

摘   要: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教师。学业质量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科均衡发展,激发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的意愿,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初中学科;教师专业化;学业质量评价;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9-0049-04

义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奠基,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的教育一定是关注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是有生命的、全面的和可持续的,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样适用于教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活水源头。

“有效开展学业质量的评价与监测,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良好教育生态的环境建设。”为此我们开展了“初中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学业质量评价方式相关性分析”研究。为了使研究有更多的实证支撑,更加具有针对性,课题组在河北省部分地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并对其十余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追踪,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活水源头

(一)教师专业素养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学业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培养的是未来人才,需要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都要求教师必须关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学科专业素养,以满足学生对学习以及社会对人才不断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处在儿童、少年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更是具有崇高的威望,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科的要求及教学形式的正确把握,影响着学生的学科认知、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甚至影响着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因此,教师有责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呈现一个科学、真实、有趣的世界,更为其未来的生活及职业方向提供多一种选择。

(三)学科素养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意愿,进而影响其职业规划和专业成长

“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学科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的信心来源和基础,是其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实现职业理想的基石。初中阶段,由于各学科知识专业性增强,对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好地胜任学科教学,不断获取、更新专业知识,持续提升教学能力,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都有赖于扎实的专业基础。调查显示,有46.92%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认为因受专业背景限制影响了现任学科专业发展,初中美术學科教师的比例是49.37%,初中地理学科的比例更是高达64.74%,相对应的三科教师的学科专业率分别是初中语文84.81%,初中美术89.87%,初中地理37.9%。因此保证初中学科教师的专业性十分必要。

(四)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影响社会对义务教育的信心

教师是学校办学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最宝贵的财富,先有名师,然后才有名校。拥有一批专业素养高甚至是区域学科专家、权威型教师,会使学校在当地社会享有良好声誉,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还能够更多地获得来自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助力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二、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撑

学业质量评价是对学生在学校课程上所取得学业成就的测量和评价,其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学业质量评价对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学校科学的办学方向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现学科平等,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照法制规定实施的、所有适龄少年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等基本特点。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同样具有基础性和强制性。

在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开设有十余门国家课程,每一门课程在内容特点、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价值观养成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育人价值,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开足开齐开全国家设置的各门课程,各学科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更无轻重之别,都必须保质保量加以实施。

长期以来,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造成了学校办学功利化的倾向,使学业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发生偏离。在很多地方,学业质量评价政策实际上成为了教与不教、学与不学、下多大功夫教与学的指挥棒,为考而教、而学,不考不教、不学,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优势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时间充足,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都有较高的期待,教学质量有充分保证;一些薄弱学科,如:地理、生物、综合实践等因为缺乏科学有力的评价手段而被长期忽视。厚此薄彼必然带来学科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薄弱学科师资专职率和专业率低,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不高,专业信心不足等现象。学科教学达不到规定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要求的提出,就是为了破除长期存在的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顽瘴痼疾,这为义务教育学科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也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提供了动力来源。

(二)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现公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的学业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是影响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教师通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因此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同时也为教师坚持学习、不断进步、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提供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学校的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引导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作用下,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被按照在升学考试中分值的高低人为地划分成了“大学科”和“小学科”,人为地造成了“薄弱学科”的产生,也导致一些学校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的倾斜,薄弱学科教师在学习培训和奖励晋升等方面的机会明显较少。我们对初中学校评价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中考成绩在十种方式中排在第三位,还有17.51%的回答是按照学科的主次。在这样的环境下,优势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是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是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而是一门心思地研究考试命题规律,研究应试技巧,把本应该多姿多彩的生命教育变成了试题模式、应试套路的训练;而薄弱学科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则备受打击,导致专业信心不足,教师队伍不稳。

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全面的人,需要全面培养,因此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一定要课程开放、全面,评价包容、多元,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关注每个学生成人成才,只有真正做到全学科育人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全学科育人理念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还把所有学科都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激发全体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努力探寻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途径,使学校和教师把工作的重心放到课程育人的根本目标上来。

(三)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现激励和效益,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持续发展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样具有育人功能,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甄别和鉴定,而是诊断和改进。

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学业质量评价被单一化、片面化,很多地方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唯一标准,用分数给学生排队、划分层次,给教师贴标签,并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用分数攀比的氛围:成绩差的学生被跟成绩好的比,成绩好的学生被跟更好的比,比来比去比出的是大部分学生的挫败感,是学生、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焦虑。为了提高成绩学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刷题、补课、考试上,教师特别是优势学科教师则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学生补课、出题、改卷上。这种透支行为短时间内可能推高了学习成绩,但却培养不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的能力,同时还付出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失去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的沉重代价,直至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全面发挥学业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充分利用这个看不见却实际存在的“指挥棒”,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不同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体差异,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多维评价视角、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学科的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以充分调动学校各学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特别是薄弱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每位教师都能享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身专业成长带来的成就感,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提供持续动力。

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学科教师是育人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長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着未来人才的培养,所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每一位学科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学科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的意愿是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1306t20130608_153185.html.2013-06-08.

[2]郭元婕.科学教育质量观的时代内涵[N].光明日报,2018-07-10.

[3]李   玉,温恒福.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概念与需求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9~11.

[4]陈效民.关于上海市试行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2,(8):5~8.

[5]潘小明.学业质量评价:内涵、现实与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69~74.

[6]郭少英,朱成科.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诸概念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67~71.

[7]朱宛霞.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8):22~23.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初中薄弱学科教师专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60308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全面发展
浅析英美教师专业伦理成就与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如何重构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四重境界抵达之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