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面点小吃食谱代表文献

2021-11-20二毛

餐饮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胡饼面制品面点

二毛

中国面点历史悠久,面制品相传起于秦、汉之间,汉刘熙《释名》云:“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汗,亦以胡麻著上也。”又因此饼出自胡地,系汉代由西域传入长安和中原,故称胡饼。由于我国至汉代的小麦栽培,在北方已相当普通,当时面制品也相应得到了发展,汉代书籍中常见的“胡饼”就是指面食制品,如蒸的为“蒸饼”和“笼饼”,饼上撒胡椒麻的为“胡饼”,汤煮的为“汤饼”即面条;用凉水冲拌的为“水浸饼”,现在叫凉面等等。在商朝时代,人们只懂得用发酵方法酿酒,还不懂得用于发酵面团食品,在汉朝以后才懂得“起面也,发酵使面轻高浮起,炊之为饼”。据传《事物纪原》“诸葛亮南征,将渡泸水,土俗杀人首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面画人头祭之。馒头名始也”。油酥制品据传说到三国才有,相传是由匈奴等外族传入。就制作的形态讲,则先有一般的糕、团、饼面之类,以后才逐渐有各种的米、面食品種类。

面点从概念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面点是指用各种粮食(米、麦、杂粮等)、豆类、果蔬、鱼、肉及油、糖、蛋、乳等为原料制作的各种面食、小吃和点心。狭义的面点特指用粉料(主要是面粉、米粉和杂粮粉等)调制面团,配以多种馅料,包捏成型,经加热熟制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面食小吃和筵席点心。

面点具有取材广泛、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品种花色繁多、口味丰富的特点。在面点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这块广博的土地上,各地区各民族的面点形成了各种独特的风格,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从口味上讲,有南味、北味之分;从用料上有南米、北面之分;从帮式派系分有“广式”“苏式”“北式”“川式”“扬式”“闽式”“潮式”“宁绍式”“高桥式”等。一些应时应典的面点品种,更进一步丰富了面点的内容。

面点还是烹饪的组成部分,与菜肴一起构成了烹饪的全部内容。从正餐的主、副食结合和筵席配点,说明了面点与菜肴的彼此联系。但面点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脱离菜肴而存在,可以作为主食饱腹,也可以作为饭前或饭后的茶点品味。面点具有食用方便、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由此可见,面点就是大众化、风味化、特色化、精美化的面食、小吃和点心。

猜你喜欢

胡饼面制品面点
宋代胡饼受众人群及销售方式探析
论胡饼在唐代社会中的流行
面点的盘饰艺术研究
涂梅玉 让创意面点活起来
享受美味,吃“场面面点”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面粉及面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检测误区
选购速冻米面制品的方法
中秋佳节话“胡饼”
离子色谱法测定面制品和面包改良剂中的溴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