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预后及相关因素探讨

2021-11-20朱园钟伟杰朱志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霍奇金样本量淋巴瘤

朱园 钟伟杰 朱志刚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肿瘤科 510180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按组织病理学特点,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淋巴瘤是最早发现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公民的寿命较前明显延长。然而,随之而来的也伴随着老年相关疾病,如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升高。老年患者淋巴瘤类型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大细胞核的弥漫性生长的大B 淋巴细胞肿瘤[2],是NHL 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在老年患者中也是如此。老年人特别是超高龄患者本身就有共病多、服用药物种类多、营养状态差等特点,一般预后较差。本研究对影响老年人DLBCL 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住院患者,病史、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共病、化疗方案和生化指标资料齐全。(1)纳入标准:最近2 年内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超高龄患者群体(平均年龄大于80 岁);病史及检验指标完整,生化指标中如血尿酸、血肌酐及空腹血糖、血脂、身高、体质量等资料齐全;近期无急性病史(如重症感染、心肌梗死、发热、腹泻、肿瘤化疗期间等)或慢性病急性加重。(2)排除标准:病史资料不全,合并其他类型的肿瘤或者实体肿瘤,实验数据及资料不全,不愿本人临床数据用于临床研究。

1.2 分组 根据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比两组在临床特点、生化资料、Ann-Arbor分期等。

1.3 探索的相关指标 (1)Ann-Arbor 分期:Ⅰ期单个淋巴结区域受犯或者单个结外器官局限部位受犯;Ⅱ期:在膈肌同侧两组或多组淋巴结受犯,或膈同侧的一组或多组淋巴结受犯,伴有临近器官的局限部位受犯;Ⅲ期:膈上下淋巴结同时受犯,或同时伴有局限性结外器官部位受犯,或伴有脾受犯,或伴局限性结外器官及脾均受犯,或伴局限性结外器官及脾均受犯;Ⅳ期在淋巴结/脾脏和咽淋巴环之外。1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受广泛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肝和/或骨髓受累均属Ⅳ期。(2)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R-CHOP(R 为利妥昔单抗,C 为环磷酰胺,H 为吡柔比星,O 为长春新碱,P 为泼尼松)和CHOP。(3)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标准包括:①年龄>60 岁;②乳酸脱氢酶>正常;③一般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 级];④结外器官受侵数目>1 个;⑤LDH,总分为5 分,每一预后不良因素计数为1 分,根据IPI 进行危险度分型,0~1 分为低危,2 分为中低危,3 分为中高危,4~5 分为高危。淋巴瘤的A、B症状:患者全身症状不明原因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体温>38 ℃及夜间盗汗或者体质量减轻表示为B 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全身症状,称为A症状。

1.4 研究方法 研究的参数如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合并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中风、高血压病、2 型糖尿病等取自于电子病历;淋巴瘤相关病理指标病理类型、Ann Arbor评分、IPI评分和R-CHOP等。

1.5 统计学方法 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统计学描述(正态性检验方法为Kolmogorov-Smirnov),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两组对比。分类变量者以频率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并对两组使用卡方检验。上述对比以双边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3软件进行。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男 68 例,女 60 例,年龄为(88.5±5.5)岁,其中105 例(82.0%)患者年龄超过75 岁。2 年内死亡40 例,病死率为31.3%。根据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高龄及合并冠心病和死亡相关,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128例超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比

2.2 128 例超高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参数情况 128 例患者中,62 例(48.4%)患者处于Ann Arbor 分期Ⅲ期及以上,70 例患者(54.7%)表现出B 症状。使用R-CHOP 化疗方案者占比为43.8%(56例),使用CHOP 方案者占比为23.4%(30 例),不能耐受方案中断和拒绝化疗者32.8%(42 例)。和生存组对比,Ann ArborⅢ期及以上者与初选B症状可能和死亡相关,见表2。

表2 两组超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参数对比[例(%)]

3 讨 论

本研究以我国南方超高龄患者为对象,共纳入128 例超高龄患者。通过对其资料的分析,高龄、合并冠心病、Ann ArborⅢ期及以上与伴随B 症状可能和患者死亡相关。抽烟、饮酒、中风、房颤、R-CHOP 的方案、IPI 评分、病理类型等指标曾在一些文献中有提示为死亡的可能相关因素。但是本研究并未发现这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许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不同人群构成等因素相关。

老龄化是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中国目前的老龄化进程也处在加速进展期。特别是随着我国医疗保健条件的提高,超高龄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大。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后者为主。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以DLBCL 为病理类型最为常见,在老年人群中有一个高发期[4]。不仅如此,有研究发现在大于75岁的超高龄患者中,DLBCL 的发病率按照年1.4%的比率逐年增长。而且,由于超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身体情况复杂,因此淋巴瘤的疾病进程与年轻患者不同。老年淋巴瘤患者机体机能衰弱、骨髓肿瘤浸润较年轻患者更为多见,多采用不太激进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这是超高龄患者预后差的原因之一。有文献发现老年人侵袭性淋巴瘤的概率更高,出现B 症状的比例更高,预后更差,这和本研究的结果类似。曾有文献提示男性可能是超高龄患者预后差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并未发现,这不排除是不同地区的性别构成所致[5-6]。

超高龄患者的合并疾病种类较年轻人明显增多,这就使得超高龄患者有较多的共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老年人长期服用大量的降压、心血管二级预防等药物,也可能是超高龄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7]。这些共病,以冠心病、中风、房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最常见,但是本研究除了冠心病并未发现其他因素可能是患者预后差的原因,这或许是样本量较小引起的[8]。临床医生应该注意到的是,这其中许多因素是可以纠正或者逆转的,如血压、血糖、血脂等需要积极的饮食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最大限度地纠正可控因素,维护老年的健康[9]。同时,老年人耐受能力较差,化疗方案的选择同样需要认真斟酌,需要考虑患者是否能够耐受及治疗方案的获益风险比。Ann Arbor 和IPI 评分在淋巴瘤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很多证据的支持,但是本文只发现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未来仍需要较深入的研究[10]。

总之,超高龄患者群体合并疾病较多、服用药物较多、免疫力底下、病情复杂,需要严格积极控制可控因素,最大限度捍卫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

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具有其天然的局限性,且样本量较小,因此得出的临床结论尚不能推广至所有人群,其临床意义有限。尽管如此,本研究的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超高龄患者的疾病特点,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未来尚需要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量、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来进一步完善超高龄这个特殊人群患者DCBCL 的临床和诊治特点。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霍奇金样本量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航空装备测试性试验样本量确定方法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CCL22、IL-10和FOXP3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血清LDH、TPS、CEA和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